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七、生活事件
http://www.zgkw.cn    主编:陈晓红 刘振华 赵可

 

生活事件,也可称作生活变化,是指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生活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生活总是恒定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长期没有新的事件发生,定会使人感到单调无味缺乏生机。因此,生活变化是正常的、需要的,因为这可以激励人们随时投入新的行动之中,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可以磨练人的斗志,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因此,生活变化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平衡。但生活变化又不能过快、过大、过于突然,或过多,多次发生及持续时间过长,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超越人们心理、生理上所能承受的程度。如果生活变化在心理、行动上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心理应激,对机体构成危害,进而发生疾病。中年时期是经历生活事件较多、生活变化频繁的时期,在中年人疾病的原因及诱发因素中,生活事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1、生活事件的种类

 

生活事件,从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方面讲,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良好事件:如工作的调整、职务的升迁、事业的成功、亲人的团聚、幸福美满的婚姻等。这些心理上以期望、喜庆和愉快为中心的事件,是人们所向往的,所以这类事件的出现,会给人们以一种满足的欣慰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好积极的心理反映,这在通常情况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如不能正确地对待,或由于事件的意外和突然而过度的兴奋和激动,同时又伴有机体某些生理功能不良时,也会因过度兴奋和激动而诱发疾病。如我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描写的秀才范进,多次应试未中,长期被人歧视。当终于应试中举时,因过度兴奋一下精神失常,患了精神病。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类似情况,例如某医院一位业务上早已很有成就的老医生,由于受社会关系及家庭出身的影响,在60~70年代,一直受到压制,职称问题,一直未解决。79年落实政策,组织上给予了公正的评价,破格定为主任医师。就在邀请朋友共同喜庆的筵席后.当晚心肌梗塞而死,年方51岁。再如一男性农民,55岁,两个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儿子,1987年春节,约定带儿媳和孙子回老家过年。老人心情激动,热泪盈眶。当晚猝发脑出血死去。这类事例生活中并不罕见。人们常讲:喜能伤心,乐极生悲就是指的这些。

 

(2)消极事件:从个人方面讲,指人们遭到的意外事件,如事业上的失败,人际间的矛盾纠纷,突发的天灾人祸、亲人的伤亡、夫妻关系的破裂、触犯了刑律等;在社会和自然环境方面,有政治动荡、战争、大地震和自然灾害等。这些消极事件会使人们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和复杂的情绪反应,在短时内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国家的士兵和灾民因紧张、恐惧患了精神病、高血压等病。临床上因突发意外事件而致病者更常见。如有人收到亲人死亡的电报突然晕厥,不省人事。或突遭意外刺激而精神失常等。在传达不良的生活事件时,对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常选择隐瞒或逐渐渗透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突然事件的打击加重病情或导致不幸。因此生活事件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与生活事件有关的疾病

 

生活事件并非都是直接致病的,而是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生活事件对疾病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研究资料证明有40余种生活事件各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不过由于事件的大小及对人的危害和人们对它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别,无法用事件与某一种病相联系,事件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中年人常见的与生活事件有关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1)因良好的事件使人们过度兴奋激动,除引起精神病之外,还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心肌梗塞和脑血管破裂出血。

 

(2)因不良事件持续较久,致使长时间内心的忧虑,抑郁和敌意性情绪可以诱发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另外抑郁的情绪还可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给癌症以可乘之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3)因生活事件引起长时间的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会引起精神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如因某些过去的事件而长期的恐惧和后悔内疚,是偏头痛和神经衰弱的原因。

 

3.生活事件的致病机理

 

生活事件虽然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但也并非每个遇到意外事件者都一定要发病。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些人饱经风霜,时常遇到突然变化的事件,但仍健康无恙;而另外一些人一次很小的事件,却卧病不起。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生活事件致病的机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对生活事件的适应,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1)认识与态度:

 

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取决于一个人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有的人可以泰然处之,不影响饮食及睡眠,而有的人可能惶惶不可终日,茶饭难进。这两种人,前者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后者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气质和性格:

 

同样的事件对机体的影响与人的气质性格有关。不同性格的人,对同样的事件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例如“特质性焦虑”,就是一种特殊的性格类型。具有这种特殊性格的人,一旦遇到一点事物的现象,在事情尚未发生的情况下就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夜不成眠。这种人总把周围的人和事与自己的利害联系在一起,总怕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对人对事常处在过分戒备状态。一旦事件降临自己头上时,情绪变化更加强烈。相反,生来性格乐观、豪爽的人,即使遇到意外的不幸事件,也不会对机体造成什么大的危害。

 

(3)需要欲望与兴趣:

 

不同事件对机体能否产生影响,还与个人的需要、兴趣、欲望及世界观有关。在心理上,对某一件事情有较强烈的需要欲望,一旦欲望实现,在心理上当然会获得极大的满足。相反一旦失败,心理打击就相当严重:以职务升迁为例,一个平素缺乏升迁欲望,对此毫无兴趣,另一人升迁欲望十分强烈,并早已作好心理准备。如这两人同时失败,对各自的打击就不完全一样。前者视若无事,痛苦甚小;而后者打击严重,甚至会导致自杀。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4)能力和预期:

 

类似的事件是否会影响健康或发生疾病,这与个人的能力及预期的目标有关。能力强的比能力差的人要好些。前者即使事件发生了,可通过事件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尽量挽回部分损失或反败为胜,或从其它方面设法弥补造成的损失和痛苦。而后者则只有任其自然,自身承受痛苦和不幸。

 

另外对事件能否适应还与自身预期的抱负水平有关。一般而言,预期的目标越高,越难以达到、差距越大、令人失望忧郁的情绪越明显。生活中朋友之间在阻止某些重大决策时,经常互相告诫:要有自知之明,要量力而行,就是为避免因目标过高,达不到时而沮丧。实际上这种告诫也有减少不良生活事件对机体危害的作用。

 

5)文化、信仰与经历:

 

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还与其文化水平、社会信仰及经历有关。文化水平高、经历多、见识广者,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能冷静地对待,认真分析前因后果,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事件过后也会正确对待,对自身的打击可能就小些。而文化水平低、社会经历少者,在突发事件面前,可能表现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事件过后,内心的矛盾也许长期得不到解除,忍受着精神折磨。另外对待生活事件的态度还与各自的信仰有关。此类事例无论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都不胜枚举。

 

(6)情绪状态: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心理过程为基础的,心理过程的顺利展开又是以一定的良好情绪状态为基础的。一个人在情绪低沉时,对周围的事物可能不再感兴趣,表现出淡漠的态度,因此情绪状态还会影响人对生活事件的观察与决策、执行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对事件适应和应负的效果。所以情绪越不好,当面对新的不良事件时,越难以正确对待,越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不良的后果。人们常说的“祸不单行”,不良的生活事情总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可能就与当事者情绪状态欠佳、对事件适应和应付能力下降有关。

 

(7)周围环境: 

 

当不良的生活事件发生后,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及其程度,与个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即社会支持的作用,包括社会团体、家庭、亲朋、同志间的同情和支持。

 

当一个人在遇到不幸事件、处于十分危难之时,单位、团体、亲朋好友行为上的同情支持,精神上的安慰,物资上的帮助和支援,不但会使不幸者很快地摆脱困境,同时会给心理上极大的安慰。使其很快地从不幸事件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精神。当然一个人能否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效果,还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如社会风尚、文化特点、当事者平时的社会关系等。

 

以上这些是影响生活事件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因素,所有的生活事件对机体的作用都是通过人对事件的体验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情绪而起作用的。生活事件虽然可以危害机体的健康甚至发生疾病,然而对中年人来讲,只要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对待意外事件的态度,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适应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性格的优化和培养,正确地对待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实际地制定预期目标,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可减少意外事件打击及因此而导致的危害。这不但是中年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所必需,同时也具有维护其心理平衡、保证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


上篇:六、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