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三、酗酒
http://www.zgkw.cn    主编:陈晓红 刘振华 赵可

 

饮酒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由于饮酒的目的及酒后的心理体验不同,对酒的作用认识感受也不尽一样,有的人嗜酒成癖,成为无法解脱的有害行为,甚至导致不良后果,但仍不能与酒绝缘。其实这也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原因,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因此,饮酒既有社会原因,又有自身的心理原因。在讨论社会心理与中年人疾病时,有必要对酒与中年人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

 

几千年来,人们和酒结下不解之缘。佳节喜庆之时,欢聚、离别之际,酒能为人“助兴解忧”。那么酒对人的身体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其实二者都有,关键在于适度。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有明确的观察和记载。他认为:“少饮为宜,过饮败胃伤胆,久饮伤神损寿。”生活中由于饮酒时的情绪和认识体验不同,往往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曹操在《短歌行》中咏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唐代李白则认为“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可见他们对酒后的情绪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结论。但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曹氏身为丞相、三军统帅,每天饮酒作乐、情绪亢奋、忘掉忧愁。李白满腹经纶,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流落天涯,以酒浇愁。但无论他如何饮酒也无法消除心理惆怅。

 

酒对身体的益处是什么呢?酒中含有酒精,即乙醇,适量饮用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古人认为“少饮则活气行血,壮神御寒”,同时饮酒后酒精很快进入大脑,使人产生全身松弛和安宁的快感,这可能是造成一些人嗜酒成癖的一个原因。也算酒的功劳之处吧。

 

现代医学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及动物试验证明,过量饮酒对全身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中年人的多发病中,虽然发病因素很多,但医学家们把饮酒,特别是过量饮酒视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死于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人,饮酒率为40%。天津疾病监测站统计表明:50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中,有饮酒嗜好的占37.5%,男性占全部男性死者的56.3%。我国有人研究,每日饮酒超过三两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每日饮酒一两者的4倍,而每日超过五两者患胃癌的危险是每日饮酒一两者的6倍。从吸烟和饮酒的综合分析表明:既吸烟又饮酒者患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只吸烟者。证明吸烟和饮酒对人体的危害具有某种协同作用。

 

1.饮酒与癌症

 

恶性肿瘤是造成中年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组165例肿瘤病人中,长期饮酒者占84%,饮酒史最短的lo年,最长25年。有人认为20%的食道癌与长期饮酒有关。有人估计,在美国如果不吸烟饮酒,食道癌的发病率可降低80%,这说明食道癌、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恶性肿瘤的发病是综合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但科学家们把饮酒尤其过量饮酒,看成是诱发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做酒时所用的原料酿造过程中,杂质的污染程度及杂质所含的有害成分,还有酒精中所含的醇类和醛类(乙醇、戊醇、异丁醇、正丙醇、脂肪酸、脂及糖醛),这些物质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比如乙醇的强烈刺激可破坏消化道及呼吸道的正常的粘膜屏障,增加了氢离子的渗透性,可便一些致癌物质乘虚而入,直接接触到粘膜下层的细胞、引起细胞的癌变。这一点表明了酒的致癌作用可能是间接的。

 

2.饮酒与大脑

 

酒可以和任何比例的水混和一起,因此它极易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实验认为,空腹只进少量食物、饮用含有16%酒精的酒200毫升,30分钟后,血中的浓度可达到高峰。酒精进入大脑后,首先使人产生一种全身松弛和安宁的快感,使人情绪兴奋,忘掉一切,忘乎所以。因此,这使一些人酒后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然后开始麻醉。嗜酒成癖的人,反复发生这种兴奋麻醉,促使大脑的衰老。首先表现出记忆力减退,逐步变得寂寞无聊,斗志衰退。饮酒越多,记忆力越差,并且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在酒宴上,一些醉酒后的人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个人的过去,而很少谈及未来。这是其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的表现。

 

科学家们通过试验发现:在醉酒者大脑中有轻度的溢血现象。有人对经常饮酒和不饮酒者的大脑进行测量,在大脑半球的剖面图上显示,嗜酒者大脑的左半球的密度比正常人低,就是脑组织显得疏松,酒精中毒的大脑出现萎缩现象。若一个人一次饮三两以上的含有70~90%的烈性酒,大脑的额叶、颞叶边缘系统、下丘脑和植物神经传出纤维与性感兴奋高潮有关的边缘系统可出现特异的脑电图改变。

 

由此可见,酒对大脑确实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因此,中年人要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敏锐的思维,就要节制酒量,切莫无故酗酒。

 

3.饮酒与胃肠道

 

胃肠道是饮酒最直接的受害者。据有关试验证明,饮酒后可使食道下段括约肌的静脉压和收缩幅度降低,在8~24小时后方能恢复正常。在急性饮酒后,食管的蠕动减少,幅度也可能降低,在经常酗酒的人中,食道的运动可出现异常、或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因此酒后不能有效地阻止反流,易产生反流性食道炎。流行病学的调查提示:酒精与食道癌有关.饮酒同时又吸烟者,可能成为烟草中致癌物质的煤介,也可使致癌物质经过损伤的粘膜而致癌。

 

1)胃:动物试验证实,酒精的浓度在80%以下时,即可直接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而不通过神经和胃泌素的作用。局部涂20%的酒精可抑制胃酸分泌。l4%以上的酒精可破坏粘膜屏障,浓度在3%时即可影响到胃粘膜及其屏障的通透性。通透性的改变与粘膜的形态改变有关,表现为粘膜层变薄,上皮层细胞水肿或脱落和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及水肿等。急性酒精性胃炎就是胃粘膜屏障被破坏的表现。给饮酒6小时后的、平时胃健康的青年人做胃镜检查,发现34人中就有30人有胃炎表现,包括斑状粘膜红斑、糜烂、瘀点和渗出,活组织检查均显示浅表性胃炎。

 

虽然消化性溃疡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与饮酒有关,但长期饮酒可导致浅表性胃炎、低酸性、萎缩性胃炎是较肯定的。有人对70名有饮酒史平均12.7年者作胃粘膜活组织检查、胃液分析,结果半数的胃粘膜有异常,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各占一半,84%有胃窦炎,且多为萎缩型。

 

(2)小肠:有较长时间的饮酒嗜好者,经常出现腹泻,可引起失水和钾、镁、磷酸盐的缺乏,酒精能增加肠蠕动,加快排出,使粘膜的双糖酶活动降低、肠对水和溶质的渗透性增加,造成肠吸收不良及体重减轻,表现为维生素B1,B2、叶酸等缺乏。除此之外,动物实验证实,长期饮酒粘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有超微结构改变,提示酒精损害了粘膜细胞的能量代谢和酶的合成。

 

4.饮酒与冠心病

 

由于适量的饮酒可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错误地认为,饮酒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随着医学的发展,70年代以来,一些医学家认为:酒不但不能预防冠心病,而且可以诱发冠心病的发生。轻者心绞痛发作,重者心肌梗塞。研究结果表明:饮酒后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必然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但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的口径并没增大,即使扩大也不能满足需要。对于已经趋向狭窄的中年人的冠状动脉尤其是这样,这就必然发生供需矛盾,使心脏的需要超过冠状血管的供应,心肌缺氧引起了心绞痛的发生。

 

此外,酒中乙醇还能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起抑制作用,使心脏的功能降低,起到麻醉心脏的作用。这就是有些病人在大量饮酒后未发生心绞痛而直接发生心肌梗塞的原因。有的文献认为:酒精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在肝脏中代谢成乙醛,乙醛可以释放儿茶酚胺,作用于冠状动脉的α肾上腺素受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脏缺血而发生心绞痛。有人对l5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饮酒诱发试验,每次给含l6%的酒精的饮料l00~360毫升,或给含4.5%酒精的啤酒500~600毫升,结果在1.5~12小时内有7例心绞痛发作;据另一组101例变异心绞痛患者的调查统计中,有71例有饮酒史,其中19例(占26.8%)饮酒与心绞痛发作有确切关系。饮酒与心绞痛发作相隔时间从l5分钟到l2小时不等。

 

由此看来,酒虽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对已有冠心病的病人,这种对血管的扩张作用远远不能满足因心跳加快而造成的氧需要量的增加,靠饮酒来扩张血管利少弊多;对中年人,即使没出现冠心病的症状,但实际上冠状动脉已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一旦过量饮酒,也同样有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的可能。另外,过量饮酒可引起劳累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如饮酒时心理上伴有不良的情绪因素又可能促使冠状动脉痉挛。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可能在酒后昏睡中造成不幸。因此,无论是感到自己冠状动脉已有供血不足者,或无任何表现的中年人,都不应被酒后有限的管血扩张作用所麻痹。更不要以酒纵情,借酒解愁,以免在无意中饮酒过量。

 

5.饮酒与肝硬化

 

在肝炎后肝硬化的转变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自身因素是酒精中毒。不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所造成的肝硬化,因过量饮酒,酒精中毒在肝硬化各种致病因素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在60年代曾有人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硬化者最少31万人,其中大多数是酒精中毒引起的。据估计,酒精中毒作为肝硬化的病因在欧洲为42%、美洲为66%。美国l950~1974年间,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下降了20%,而死于肝硬化者反而上升了71.7%。由于生活习惯不同,西方国家因酒精中毒而引起肝硬化居各种因素的首位。我国在以往的统计资料中,虽然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政策的开放,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酒的消耗量增加,饮酒的人已相当普遍,尤其中年人更应当引起注意。

 

有人认为,即使没患过病毒性肝炎,如果每天饮酒80~150克,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性增加5倍,如每日超过160克,则危险性增加25倍。据奥地利一组资料分析:在啤酒工人中,每日可随便饮啤酒(约相当于l44克酒精),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为26%。大量事实证明,肝硬化发病率的高低与酒精的消耗量的多少有密切联系。

 

酒进入人体后,仅有10%以下由肾脏或肺排出,而其余90%在肝脏中代谢,酒精中的脱氢酶,催化乙醇而成为乙醛,由辅酶I(DNA)作为辅因子,作为乙醇氧化的结果还有酶I的产生增加而积存在细胞内,乙醛则进一步为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所催化而转变为乙酸。乙酸进入血液后到肝脏的周缘组织,氧化成C02及水,氧化的结果可以使肝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的紊乱。其主要损害是,脂肪肝、中心性静脉周围硬化,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还可能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

 

但也必须承认,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与人的易感性及肝脏本身的机能状况有关。并不是每个饮酒者都必然发生肝病、除肝脏本身的机能和个人易感性外,还有一个量的问题,一般认为约有l/3的酗酒者发生肝病,但是,对于曾患过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肝功能不良的病人危险性就更大,因此,肝炎一肝硬变的致病因素虽然是生物性的,但在整个疾病转化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心理及由此而引起的精神情绪变化,对这种生物性疾病有直接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到其进程,同时还可能影响到其转归。另外情绪的变化,还可能借烟酒来解脱,而酿成不良的有害行为,又不同程度地促进肝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成为新的致病因子。造成过量的烟酒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多数来自不良的心理。

 

总之,在研究中年人肝硬化的整个过程中,除重视其生物因素外,注重来自心理社会方面的致病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既然饮酒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人们还继续饮酒、酗酒呢?这不外乎两种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上酒被视为高级礼品,招待宾朋好友、庆功宴会、婚礼酒席,有了酒便增添了色彩。佳节喜庆有酒就活跃气氛。酒的用途越来越广。单位间交往,借助酒活跃气氛、壮大声势。人际间交往,借助酒表示情谊的真诚。在宴席上借酒表示敬意、麻痹意志、发泄私愤,因此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说,在于饮酒和劝酒人的心一一心理活动。因此,酒成了功效卓著的社会交往工具,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而其毒害作用反被忽视,而心理社会价值却被大大地提高。这就是酒广泛流传的社会原因。

 

在心理上,人们认为酒在历史上都是统治阶级的高级享受品,当今又是招待宾朋好友的必备品,因此,人们在心理上则产生一种需求的欲望,一旦饮了酒,心理上获得了欲望满足感,从而感到精神愉快,情绪兴奋。这样为了满足精神欲望、反复饮用,嗜酒成癖,见酒就要一醉方休了。

 

一些酗酒者明知自己酒量有限,也多次体验到酒醉后的痛苦、为何还要酗酒呢?这主要是心理原因。在宴席上借酒的兴奋性,情绪高涨、频频举杯共饮。由于人们的自尊心作怪,都不甘心示弱。对方敬酒不好辞让,于是越饮越多,忘乎所以,不醉不休。

 

在虚荣心理的作用下,即使醉酒仍不肯罢杯,这是醉酒者自尊、虚荣心的充分暴露,不能从不良心理中解脱。这是酗酒的主要心理原因。

 

中年人要正确认识酒的作用,在各种场合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不酗酒,不借酒解愁发泄,不嗜酒成癖,这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上篇:二、吸烟 下篇:四、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