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编辑质疑论
http://www.zgkw.cn    主编:任火

 

编辑质疑的精髓是理性。直觉偏爱瞬间,理性执著永恒。不为眩目的波光所惑,不为震耳的涛声所动。面对汩汩滔滔的文化河流,编辑永远保持着安详宁静。用理性疏浚淤塞的河道,用理性开启未来的闸门。高擎着理性的火炬,我们再不会为蹉跎岁月而痛心疾首,再不会为制造愚蠢而羞愧万分。也只有高擎理性的火炬,我们才有资格做人类精神的守护神,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面对苍天大地、芸芸众生:“请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交给我们!”

 

拨开历史的迷雾,走出文化的泥淖,蓦然回首,审视自己生命的足迹,作为编辑的我们,会时常感到几分尴尬,几分愧怍——为什么我们自以为踏上了通衢,却跌进了泥潭?为什么我们自以为清醒,却陷入了困惑?为什么我们自以为聪明,却制造愚蠢?为什么我们自以为超越,却无法解脱?为什么我们自以为高洁,却身染污浊?为什么我们自以为精神充实,却岁月蹉跎?或许是由于我们才疏学浅,未能汲取文化的精髓,或许是由于我们胸无大略,未能把握历史的脉搏。原因当然很多很多。而我以为,最根本的是质疑精神的失落。正是由于这种失落,使我们的精神无以为寄,四处漂泊。

 

生活的河面上总是漂浮着一层色彩斑斓的泡沫,是粉饰,也是扭曲;是美丽,也是迷惑。它是虚假的堆积,它是瞬间的组合。遗憾的是,我们常常陶醉于这虚幻的泡沫,却看不见被它掩盖着的真实的色泽。社会及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就常常表现为表象与实质的分割。当我们在泥泞中栉风沐雨、艰难跋涉时,耳边却萦绕着美妙的牧歌。当我们在饥荒中食不果腹、步履蹒跚时,心中却谴责着贪欲的自我。或许物质的贫困需要精神的补偿,或许被扭曲的生活需要华丽的包装。但这只能是佯谬,只能使我们陷入荒唐。在精神与物质的纠葛中,我们总是偏袒精神一方,而将物质视做万恶之渊薮。我们追求远离物质的精神文明,我们营造鸟瞰人间的精神巢穴。似乎是纯洁高尚,可惜贫血;似乎是慨当以慷,可惜脆弱。传统下的我们,牢守着千载不移的精神坐标,却未能思索:我们是否可以离开养育我们的人间烟火?是否可以抛弃使我们的精神得以寄宿的躯壳?作为编辑,当他用感性的冲动代替理性的思考,用情绪化的狂热代替科学的质疑时,就会造成文化的溃堤,就会使谬误滂沱。

 

编辑质疑是对真实的求索。人可以制造虚假,生活却永远真实。真实是美,无论这真实是殷红的血还是苦涩的泪;真实是美,无论这真实是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是衰草掩映的废墟。从不需要粉饰,更不需要扭曲。编辑要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是人的真实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编辑所经营的报纸、杂志不是使生活变得面目全非的调色板,而是芸芸众生的脉搏与神经,它凝聚着人的真情实感,吐露着人的肺腑之声。然而,文字的组合是变幻无穷的。呈现在编辑面前的文字板块往往不是生活的真实内容,它诡谲、矫饰、斑驳、迷蒙。编辑质疑就是要透过这氤氲的雾霭洞见哪里有人的灵性,哪里有生活的律动。虚假的文字,无论多么漂亮,只会枯萎;真实的思想,无论多么朴拙,必然永恒。虚假的文字源于对生活真实的错解和恐惧。当感性与理念南辕北辙、理想与现实相互抵牾时,生活之于人,就成为一种虚幻的存在。为了摆脱虚幻,人便逃逸,便组合文字,将其拼接成一幅远离现实的精神山水画。徜徉其间,人失去了痛苦,得到了麻木。对此,编辑有权提出质疑:这样的文字组合与生活相距多远?心灵的裂罅是否需要这样填补?

 

人,最容易的是轻信盲从,最困难的是把握自我。把握自我,就是认识自身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就是确认自身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一方面,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存在的合理性只具有相对性。编辑质疑就是对存在的合理性的叩问。岂有千载不变的信条?岂有亘古不移的定理?延绵的传统是否将现实装入了囹圄?存在的现实是否孕育着未来的神奇?文化是人的生活样式,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世界是文化的多元组合。有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世界才如此瑰丽。编辑是特定文化的代表,又集世界文化于一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产儿,编辑的身上镌刻着文化母体的胎记。继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编辑的思维准则就是辉煌民族文化,使其立于世界文化的不败之地。为此,面对目迷五色光怪陆离的文化景观,编辑满怀深情、满怀赤诚,哪里散发着民族文化的气息?哪里蕴藉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哪里是永不枯竭的甘泉?哪里是永不荒芜的绿地?任凭沧桑巨变,编辑永远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播撒希冀。然而,编辑并不偏执。他知道,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绝无孤独的一隅,任何民族文化都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抱残守缺,将会失去活力;固步自封,将会遭到遗弃。异质文化间的融合,决不是温情脉脉的容忍,而是强者对弱者的裹挟、驾驭。因此,编辑必须以冷峻的理性思维审视自己的文化母体。什么是可以保留的精华?什么是必须割除的痈疽?什么在拔节生长?什么在腐烂发霉?没有涟漪的,是深潭死水;淘尽污浊的,是大江东去。扬弃中的文化,在扬弃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妄自尊大的文化,在冥顽不化中成为历史的遗迹。

 

灵与肉,或许是人类永远无法破译的精神密码。人类无穷的哲思,就是对这精神密码的解读。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渺小、圣洁与卑污、清澄与混浊、利他与利己……清晰而又复杂的组合,对立而又共存的两极。茫茫宇宙,冥冥苍穹。啊,人,你这万物之灵!难道造物主对你的最大的恩赐就是让你永不休止地进行这种心灵的搏斗?难道命中注定,你就是要永远经受这种心灵的磨难?而编辑,你这人类中的特殊种群,作为人类精神的守护神,命中注定,你将站在文明的悬崖处,你将更多地体尝心灵的磨难、精神的痛苦。编辑质疑就是对人类精神痛苦的咀嚼。从茹毛饮血栖居洞穴的远古,到激光电脑遨游太空的现代,人类的大脑进化得何等神奇!审视它,你不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真是大自然的一件了不起的杰作!它聪明绝伦,威力无比,它可以使江河改道,山川移易,它可以复制生灵,穷究天理。很难想象,在它面前会有什么攻不克的壁垒,很难想象,在它面前会有什么揭不开的奥秘。但是,没有理由自鸣得意,因为在造物主给它的这道难题面前,它是那么无能为力:人,为什么存在?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啊,人可以对原子结构、行星轨迹给予最完美的阐释,却无法解读自己。物质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的生存环境,而人的精神却一次次陷入危机。人类的伟大与崇高就表现为,他能够把自己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他意识到自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他不断地完善自己,又不断地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人类创造的诗词、小说、音乐、杂文、随笔等文本,就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图解与剖析。编辑质疑是对人的心灵的透视,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审视一份份文本,编辑在思索、在寻觅:什么是生命的本源?什么是精神的变异?什么是人性的伸张?什么是心灵的扭曲?什么拥有永恒?什么闪烁瞬息……在编辑的抚摸中,文化的璞玉展现出华美的纹理。

 

当物欲的触角伸向精神殿堂时,人的灵魂便无处栖息。为了摆脱尘世的挤压,也为了消解周身的疲惫,为了遏制膨胀的贪欲,也为了自我的回归,人在远离烦嚣的地方开垦出一块宁静的町畦。卸掉沉重的桎梏,脱去臃肿的外衣,用自由砸烂禁锢,用纯洁洗刷污秽。这是用全新的语言组成的独特的世界,这是用圣洁的情感滋润的神奇的土地。人性在这里找到尊严,灵魂在这里接受洗礼。有了这片圣地,人才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这片圣地,人才摆脱了物质的奴役。我们难道不该对这片圣地备加珍惜?但是,人类的不幸与悲哀在于,当物欲的贪婪使人变得忘乎所以时,就会毫无顾忌地踏破人心那道赖以避风自救的篱笆,玷污纯洁,亵渎神祗。人欲横流,满目疮痍。依稀可以听到流血的灵魂在呻吟,哭泣。仿佛可以听到编辑在大声究问:真理在哪里?崇高在哪里?尊严在哪里?圣洁在哪里……又是编辑,这文化的精灵,在阴霾中俯下身去,扶起理性的大旗,重筑精神的坝堤。

 

衰亡孕育新生,陈腐催化新奇。生生不息的文化永远是一种蝉蜕,一种更替。未经提炼的矿石,只是一种无谓的存在;良莠不分的土地,只能令人叹息。编辑质疑是对文化的辨析、剥离。没有对优良粗劣、精华糟粕的辨析,没有对真假正误、美丑善恶的剥离,文化就只能是僵硬的木乃伊。

 

编辑质疑是寻求一种对应——生命激情与文化灵性的对应。激情拥抱新奇,激情拒斥平庸。随波逐流是毫无色彩的生命,壮怀激烈是光芒四射的人生。没有激情的头脑麻木迟钝,冲动无羁的生命才具有最敏感的神经。而文化的灵性就与这激情对应——它是生命的律动。

 

编辑质疑的精髓是理性。直觉偏爱瞬间,理性执著永恒。不为眩目的波光所惑,不为震耳的涛声所动。面对汩汩滔滔的文化河流,编辑永远保持着安详宁静。用理性疏浚淤塞的河道,用理性开启未来的闸门。高擎着理性的火炬,我们再不会为岁月蹉跎而痛心疾首,再不会为制造愚蠢而羞愧万分。也只有高擎理性的火炬,我们才有资格做人类精神的守护神,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面对苍天大地、芸芸众生:“请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交给我们!”


上篇:编辑策划论 下篇:编辑发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