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科技编辑审稿的意义与作用
http://www.zgkw.cn    主编:任火

 

编辑的审稿活动是整个编辑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编辑自身的主体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辑审稿活动的削弱,意味着文化传播质量的下降;编辑审稿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编辑主体价值的失落。

 

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科技编辑很难做到精通所有专业与学科。摆在科技编辑面前的论文往往是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因此,科技编辑在对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判断时,必须借助于专家审稿。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科技编辑可以放弃审稿了呢?不是。编辑永远是审稿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编辑客体的无限丰富性为编辑的审稿活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编辑的审稿活动是整个编辑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编辑自身的主体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辑审稿活动的削弱,意味着文化传播质量的下降;编辑审稿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编辑主体价值的失落。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编辑审稿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编辑的审稿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编辑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实现自身价值。

 

编辑审稿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编辑对某一篇稿件进行审读,判断其价值,指出其错谬。广义的,是指编辑的审稿活动,包括遴选审稿专家、组织稿件、终审终校等。

 

编辑是代表社会对科学文化进行调控与传播的,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负有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的神圣义务。只有自觉、能动地按照社会主体的意志进行编辑活动,才能体现编辑的主体价值。审稿是编辑实现主体价值的最重要的手段,其目的是要纠正编辑客体对社会主体意志的偏离,使二者达成一致。放弃审稿,编辑便无从体现社会主体意志。

 

编辑作为审稿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表现为对审稿专家的遴选和对专家审稿意见的分析与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各学科有愈来愈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断产生新的具有横断性、交叉性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同一学科的专家,除非在从事同样的科学研究工作,否则,往往也弄不懂同行所从事的研究内容。因此,编辑必须准确遴选审稿专家,使审稿专家与所审稿件的知识领域相吻合。事实表明,对审稿专家的遴选,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相当复杂的事情。选好专家之后,编辑还必须对论文及专家的评审意见加以分析,最终作出判断。由于种种原因(知识的、社会的、情绪的、生理的等等),专家有时也可能出现审稿失误,对同一篇论文,几位专家的审稿意见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编辑应当根据专家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分析、鉴别,判断专家审稿意见是否与论文实际价值相一致。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审稿能力。实践证明,在审稿活动中,编辑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例如,著名的《Natural》杂志,有50%的稿件是由编辑直接审稿予以定夺的。可以预见,随着科技期刊的发展,稿件越来越多,编辑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审稿,这对编辑的审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审稿属于微观活动,即他是对作为个体的稿件进行价值判断。而编辑审稿则属于宏观活动,即他不但要对某一稿件进行价值判断,而且要对某一类、某一批稿件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根据特定的文化传播需要作出取舍。与专家审稿相比,编辑审稿活动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更多的选择性。这是由编辑所扮演的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的。编辑面对的是科技信息的无序状态。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必须通过科技期刊来传播。科技期刊是信息有序化的载体。科技编辑的审稿活动,就是要对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有序。首先,要判断论文所表达的内容是否首次出现,是否具有真正的理论或实践价值,因为首次出现并不一定等于价值肯定。其次,要对具有信息价值的论文加以组合,使其形成信息组合体,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栏目的设置,实质上就是将不同类别的信息予以组合,经过组合后的信息具有互补功能,可以使信息得以增值。

 

编辑审稿活动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表现为,他不是像审稿专家那样被动地接受稿件,而是依照自身的价值取向能动地决定对哪些稿件进行审查,对哪些稿件加以取舍。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体意志与编辑个体价值的高度统一。

 

编辑的审稿活动,具有对信息再加工,使其更加准确、完善的功能。一篇科技论文,就是一条信息。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文字表达,是研究成果的信息形态。呈现在编辑面前的稿件,其信息形态往往是不够完善的,如果不进行加工整理就送入传播渠道,是会降低其价值的。编辑审稿,就是要找出稿件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其符合信息完整化的要求,在传播中实现其价值。

 

由于编辑面对的是多个学科,因此,与专家审稿相比,编辑审稿活动具有更广阔的学术范围,更多地体现为对编辑客体的宏观的、动态的把握。科技期刊具有探索性、超前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编辑审稿侧重于稿件是否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就是说,对编辑而言,论文正确与否仅是审稿的一项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具有何等的价值。一般而言,那些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的论文,价值要高一些。

 

专家审稿,对稿件的取舍具有建议权。而编辑审稿则对稿件的取舍拥有决定权。这种决定权的使用,最充分地体现了编辑的办刊理念、文化精神和编辑风格。稿件的价值是独立于编辑而存在的。但是,当它被纳入编辑审稿活动之中后,就成为编辑的思维对象,其价值存在将与编辑密切相关。当稿件被编辑否定后,其价值保持不变。而当它被编辑所肯定、并被输入传播渠道后,其价值就会得到增值。使稿件价值达到最大化,是编辑审稿活动的终极追求。因此,编辑审稿总是努力将那些最有可能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稿件挑选出来,加工整理,进行传播。

 

与专家审稿相比较,编辑审稿是多视角、多层面的。专家审稿是立足于某一学科,对稿件进行专业化的评审。而编辑审稿则是纵览不同的学科,分别轻重缓急,有所侧重。例如,为了突出本期刊的特色,编辑需要对重点学科的稿件加大评审力度;而为了扶持新兴学科,则可能适当放宽评审标准。有时为了加强对某一学术热点问题的研讨,可以集中刊发不同理论观点的文章(这些文章表现出专家审稿意见的不同)。编辑审稿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科建设及不同学术流派的发展。

 

编辑审稿的狭义性与广义性,决定了编辑的审稿方法是专家审稿与编辑复审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调控相统一。在狭义与广义的矛盾运动中,编辑审稿活动形成了既严谨细密探赜入微又高屋建瓴张阖有度的风格。编辑审稿活动的这种方法与风格,减少了审稿过程中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局限性,保证了科学文化传播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编辑审稿活动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审稿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审稿风格的发挥是否充分。编辑永远是审稿活动的主体。编辑审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科学文化传播的品位和质量。对编辑审稿活动的研究是编辑界的永恒的主题。具体说来,就是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编辑审稿活动进行研究,找出编辑审稿活动的规律,提高审稿水平。

 

归根结底,编辑审稿所体现的是编辑的文化介入精神。强烈的文化责任感、高尚的敬业精神,是提高编辑审稿活动质量的精神保障。有了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编辑审稿活动就会充满活力。从广泛的文化活动意义上讲,编辑审稿,不仅是对稿件进行价值评判,而且也是对自身的学识及文化素养的价值观照。对编辑审稿方法的研究,将是涉及到编辑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它清晰而又模糊,纯粹而又复杂。


下篇:科技编辑审稿方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