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科技编辑审稿方法概论
http://www.zgkw.cn    主编:任火

 

    对编辑而言,审稿是最困难、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专家审稿是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论文所表达的学术深度进行考察,而编辑审稿则是根据科学论文的写作规律,对论文所具有的学术特征进行考察。因此,编辑的审稿方法具有普适性,即运用编辑的审稿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评审任何科学论文。

 

科技编辑审稿方法是一个以逻辑方法为核心的、集多种方法于一体的方法群。

 

审稿思维是编辑的核心思维。对编辑而言,审稿是最困难、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审稿方法,关系到科学文化的传播质量,关系到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因此,科技编辑界对审稿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审稿方法和体系。

 

一、审稿机制

 

1.三审制

 

为了确保审稿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审稿制度。编辑界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了三审制,即编辑(部)初审、专家复审(二审)和编辑委员会专业编审组或主编终审(三审)。这里,初审是基础,复审是关键,终审是决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编辑初审是看稿件是否符合办刊宗旨,是否具有创新性,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高起点,从而决定是否送专家二审;专家二审要对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何进行修改;终审是在初审和二审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仲裁,决定取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编辑初审与专家二审的不同在于,编辑是审查稿件的学术特性,而专家是审查稿件的学术深度。三审制本质上体现了学术性,有益于建立良好的正常的编辑工作程序和责任制,是编辑界在审稿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形成的一种审稿规程和制度,它强化了审稿管理和逐级负责的责任制。

 

2.选准审稿专家

 

由于专家二审是关键,因此保证专家二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即使专业对口的专家审稿也难免会出现某些疏漏。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将一些性质相近的学科的专家组织起来,组成学科组对稿件进行较大学科范围的二审,这样可以弥补审稿缺陷。在遴选审稿专家时,应当注意“大同行”和“小同行”的问题。所谓“大同行”是指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水平上专业相同的同行,而在三级或四级学科水平上专业相同的同行则称之为“小同行”。在稿件评审中,如果选择“大同行”的专家审稿,则会因专家距稿件的内容较远,评审意见往往不到位,给稿件的取舍带来一定困难。而请“小同行”的专家审稿,效果则要好得多。那么,如何才能选准审稿专家呢?方法很多。例如,建立审稿人卡片,卡片内容为审稿人的详细地址、审稿人的专业特长、曾审过的稿件的名称、审稿人所写的评语的质量与水平、审稿是否及时、审稿意见与本刊录用情况是否符合,等。在遴选审稿专家时,要十分注意其是否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不能仅仅考虑他的地位和身份。

 

3.编辑部对审稿的管理与控制

 

三审制是审稿的基本框架,它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审稿提供了基础。但是要充分发挥三审制的作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编辑部必须加强对审稿的管理与控制。例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对专家审稿采取“双盲法”,即将作者及其单位涂黑,不让专家知道被审对象的情况;同时也不让作者知道审稿人的情况。对重要稿件和有重大分歧意见的稿件,主编应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取舍。

 

二、论文学术价值的评审方法

 

1.逻辑设问式审稿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原理,在审稿中提出前瞻性的逻辑设问,具体讲就是,编辑根据有关信息,包括编辑自身掌握的、论文中反映的、专家及编委会提供的等等,进行逻辑设问,提出评审的预期值,在同论文的实际值和专家评审的参考值的相互对照比较中,对论文进行综合评价。

 

2.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审稿法

 

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是编辑审稿的主要方法。运用逻辑方法发现内容上的问题,其思维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按作者的逻辑思路往下推论,看能否得出作者所下的结论;二是在通读全稿、基本掌握了作者的选题目标、最后结论和主要论证素材之后,重新按照编辑的逻辑方式思考:如果要得到作者的结论,应当做哪些实际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如何组织编排这些论证材料?然后与作者所做的实验和结果以及论证结构相对比,从中找出问题。

 

3.咨询式审稿法

 

要求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提交一份咨询表,其内容包括作者情况简介、既往研究成果、有关本研究的动态、有关方面的推荐意见。这种审稿方法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清楚地了解论文在该学术领域所处的位置及其可能的价值。

 

4.答辩式审稿法

 

对某些内容较为复杂而水平又较高的论文,可以综合多方面的审稿意见,整理出一份提纲,提请作者解答。这种审稿方式有助于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方式,了解其工作的意义及其完成的质量。

 

5.统计检验式审稿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检验实验对象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及同质性;检验实验是否设立适当的对照组,对照组的构成是否作到均衡、随机化,有无可比性。根据统计学t检验方法,可以对论文选用公式是否恰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做出准确判断。

 

三、论文技术性的评审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未经编辑审理加工的文稿,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疏谬之处,主要表现为公式、图表、数字等技术性差错。如何能够有效发现并纠正文稿中的差错,是科技编辑所关注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科技编辑界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行之有效的审稿方法。

 

科技文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序。如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公式图表的序号等(被称为显序)。即使没有注明序号的文稿,其内容也体现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序(被称之为隐序)。作者由于疏忽,有可能造成序的混乱,从而导致严重错误。运用科技编辑检序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序的混乱并予以纠正。具体说来就是,对于显序,根据显序的有限性、连续性和不重复性,来检查显序的顺序;根据统一性检查序的规范;根据序的配合性检查一切对应关系。对于隐序,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序列的变化规律,找出指标序、代换序、论证过程序等,运用逻辑思维规律、语法规律等发现问题。

 

相等与不等是科技文稿中广泛运用的一对范畴,其差错主要表现为由于作者思维欠缜密而将这一对范畴等同起来。例如,在某篇数学论文中得出了一个≥的新结论,而编辑发现在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中,用到了>的关系,因而新结论的范围不是≥,而只能是>。将这种情况加以理论升华,得到审稿的“兼并规律”:在处理相等关系与各类不等关系之间的关系时,不等兼并相等。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有效地发现相等与不等这对范畴产生的矛盾。

 

对应范畴具有普遍性。在科技文稿中,对应主要表现为文稿中的文与图、文与表的对应;标点中左括号与右括号的对应;公式中等号两边的对应等。这些对应往往是容易出现差错的。运用对应方法,也就是说根据对应的类型与规则能够有效地发现文稿在对应关系中产生的对应差错并及时予以纠正。此外,还可以应用演绎推理方法发现作者因违反推理规则而发生的表述思路上的错误。

 

四、编辑审稿方法研究展望

 

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在于二者都以判定科学论文的学术价值为目的。特殊性在于二者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及角度不同。专家审稿是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论文所表达的学术深度进行考察,而编辑审稿则是根据科学论文的写作规律,对论文所具有的学术特征进行考察。因此,编辑的审稿方法具有普适性,即运用编辑的审稿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评审任何科学论文。

 

编辑审稿方法的特点是由科学论文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论文的特点是:创新性(即其理论观点是首次出现的)、严谨性(即其理论观点具有自洽性)和验证性(即其理论观点可以通过实验或其他方法予以证实)。科技编辑审稿方法是一个以逻辑方法为核心的、集多种方法于一体的方法群。

 

1.信息方法

 

科学论文的根本特征是创新性。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编辑审稿就是看其是否消除了某种不确定性,即看它是否具有创新性。科学论文的水平是由当时当地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同样,编辑的审稿水平也是受到生产及科学发展水平影响的。这一方面表现为编辑自身对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认识水平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编辑获取信息的手段受到限制。科技期刊界存在的论文重复发表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某些非学术性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编辑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信息不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论文浩如烟海,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就很难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编辑掌握先进的信息手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因特网的建立,无疑使编辑及审稿专家的查新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判断论文的创新性。

 

2.系统方法

 

一篇科学论文就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系统。整体性表现为论文的各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彼此呼应的,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论文的整体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合理地解释特定的自然现象。层次性表现为论文的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既服从于论文的整体性,又具有自身的特定内容和逻辑关系。而有序性则本质地揭示出科学论文的逻辑性。运用系统方法审稿,就是要通过考察论文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来找出其是否存在结构上的破缺,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的严谨性。缺乏严谨性的论文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3.逻辑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论文是对某一现象的逻辑表述,无论是内容还是其表达形式,都是严谨合理的逻辑组合。编辑的审稿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运用同一律,考察论文所使用的概念是否始终不变,如果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解释,则表明论文的概念混乱;运用矛盾律,考察论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是否对同一对象作出同一的判断,如果论断前后相同,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都肯定为真,则表明论文是自相矛盾的;运用排中律,考察论文是否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作出了肯定其中一个的明确选择,若两个都承认,则表明论文的立论是不可靠的;运用充足理由律,考察论文所述理论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提供支持,没有充足的论据支持,任何论断都只能是主观臆想。由于逻辑思维是普适于任何学科的,因此它可以作为编辑审稿方法的基础。

 

信息论认为,价值与新颖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换言之,新的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作为一条科学信息,论文不仅要有创新,而且要有有效性,即论文所述理论必须是正确的。如何判断论文的正确性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运用系统方法和逻辑方法。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形式的严谨性与内容的正确性的完美结合。运用系统方法可以考察论文是否具有严谨性,而运用逻辑方法可以判断论文是否具有正确性。内容决定形式。因此,逻辑方法是审稿方法的核心方法。

 

从编辑审稿方法研究的现状看,这一方法群已具雏形。其薄弱点在于,由于大部分的论述(这主要是指对文稿学术价值的评审方法)仍停留在理论构想层面,而未深入到个案研究(或者说理论缺少个案研究的支持),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显得不够有力,从而削弱了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就提醒我们,在审稿方法的研究中,应当注意加强个案研究,为理论提供支持,注入活力。


上篇:科技编辑审稿的意义与作用 下篇:科技编辑审稿方法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