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科学论文价值的判断准则
http://www.zgkw.cn    主编:任火

 

首创性、理论性和实验性这三项准则,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首创性体现论文的信息价值,理论性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实验性则体现论文的可靠性。

 

如何判断科学论文的学术价值?这是编辑审稿活动的核心问题。判断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谨提出3个判断准则。

 

1.首创性准则

 

科学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其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为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了不确定性。编辑对论文创新性的考察,首先就是看其是否在重复他人的工作,是否在传递未知世界的消息。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应该将创新性放到论题所属学科范围去考察,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一套比较严密、成熟的理论体系,只有在学科中才能判断新的学术价值。

 

判断论文的内容是否属于首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审查论文的引言部分。引言,是学术论文的起点,它所要阐述的是,为什么要从事本研究工作,本研究工作的意义何在,与本课题相关的前人的成果和知识空白是什么,本研究将填补哪些知识空白,其理论依据是什么,预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里的关键在于必须说明前人所取得的成果和本研究工作的关系,是否要填补已有的某些空白。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不能脱离前人的工作而独立进行,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必然是以前人的工作为基础的。尤其是自近代以来,各门学科日趋成熟,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项科研工作若不借助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就不可能取得进展。正如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所说:“假如我看的比你和笛卡儿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包括你们在内的巨人的肩上。”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最通俗而深刻的解释。因此,科学论文的引言部分,理应明确、清楚地说明与本研究工作有关的前人的研究成果,指明本研究工作所要填补的知识空白。目前,科学论文中引言部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恰恰就是不说清前人的工作成果和自己所要填补的知识空白是什么。经验表明,凡是没有做实际工作,缺少创见,东拼西凑的东西,其引言部分往往是闪烁其辞,语焉不详,呈现出一种模糊形态,让人很难分辨哪些属于作者的工作,哪些属于他人的工作。对这样的论文,其首创性当然要受到怀疑。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较常见的,即在引言部分不说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而只讲自己所做的工作,并声称已经达到了××水平,这往往反映出作者未能了解该项研究领域的全面情况,因而有可能属于重复研究。

 

除了引言部分外,还可以通过对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审阅,来判断论文的首创性。摘要是论文的浓缩,它完成于正文成稿之后,因此完全有条件把论文的精华写出来。摘要必须写清楚研究了什么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和结论。根据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规定,摘要字数应以200~400为宜。摘要作为二次文献,应当有足够的信息量。但是,有相当多的论文摘要却写得很差,主要表现为信息量不足。

 

1 “设计了原理性涡旋强化换热实验装置,测试了涡旋强化换热效果及典型工况的压力分布,归纳出了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以及与旋流数的关联式。整理出了不同进风方案的旋流数沿程变化曲线。”

 

这篇摘要指明了所做的研究工作(涡旋强化换热装置的换热及流动阻力研究),以及所获得的成果(涡旋强化换热效果、典型工况的压力分布、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及与旋流数的关联式等)。可以看出,论文是在作者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创新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将研究成果更具体地描述出来。

 

2 “分析了以IBM-PC机为上位机,多个MCS-51单片机系统为下位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一种极简单的串行通信方式。”

 

在这篇摘要中,我们既看不出作者在研究什么问题,也看不出其成果何在,其创新性无从判断。经验表明,摘要字数若不足200字,是很难将论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的。三言两语式的摘要,正文大多是无甚新意的。有些作者没有做什么研究工作,东拼西凑一篇文章,其摘要往往闪烁其辞,空洞无物,编辑只要留心分析,是不难看破的。

 

参考文献是作者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的来源。通过审阅参考文献,编辑可以做两方面的学术性判断:一方面可以根据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态度来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所列参考文献的日期来判断研究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若参考文献大都为近期的研究论文,且覆盖面广,则表明作者是处在该学科的前沿领域的。反之,若参考文献多为教科书,且是很久以前的,则表明作者尚未进入研究的前沿领域。有的作者由于未做研究工作,为了掩饰,故意将主要参考文献略去,而将众所周知的观点出处列出来。还有的作者为了显示博学,将他人的只言片语也列做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杂乱性,必然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较差。

 

2.理论性准则

 

科学论文的理论性表现为对某一客观现象能够加以完整系统的描述。如何判断论文所提出的理论是否正确,并具有较高的价值呢?对此,周培源教授提出三点意见,即一、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二、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三、要看它能不能预言还未注意到的或将要发生的现象。这三点意见,对于衡量科学论文的理论价值,具有普遍意义。

 

科学论文的引言与结论部分,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引言是因,结论是果。判断论文的理论价值,必须将引言与结论联系起来。结论必须明确说明本项研究的结果是否填补了引言所说的知识空白。如果研究结果达到了引言所预期的目的,则结论部分必然能够体现出新理论对旧理论的继承性、突破性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性。科学论文的价值就在于对旧理论的继承与突破。如果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并不成熟,那么其结论部分就将是模糊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它既无法说清本项研究推翻了哪些既成的定理,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其理论价值是很可怀疑的。

 

3.实验性准则

 

科学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实验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达.芬奇认为,真正的科学,只能从观察实验开始,并运用数学推理,以达到更大的确实性。实验不仅能够为理论提供证明,而且还能够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手段与思路。例如,伽利略根据光的折射原理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用它来进行天文观测。他用观测到的天文事实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哈维通过实验,证明人体血液循环的路线,是从右心室输出的静脉血经过肺部变为动脉血,然后通过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沿着动脉到达全身,然后再沿静脉回到心脏,从而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的新理论,在由吴健雄用实验加以验证后,才获得了诺贝尔奖。科学家对基本粒子的探索,更是粒子加速器的实验之果。因此,编辑在审理科学论文时,要坚持实验性准则,对实验部分认真审查。

 

如何审查呢?科学论文之所以列出实验部分,目的是为了表明该项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因此,实验部分必须说明实验所用的设备名称、性能、型号、材料及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保证同行可以用同样的实验设备和方法,进行重复实验,并得出同样的结果,即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审稿中所发现的问题是,一些论文在提出了某一理论观点后,在未给出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就下结论说该项研究是正确的。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应当予以纠正。

 

首创性、理论性和实验性这三项准则,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首创性体现论文的信息价值,理论性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实验性则体现论文的可靠性。编辑在审稿中,应当注意将这三项准则联系起来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稿质量。


上篇:科技编辑审稿方法的综合效应 下篇:编辑思维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