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正气 才气 英气——《编辑独语》之文气解读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陈燕

 

  陈燕,女,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期刊社常务副社长,河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物理系,1996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主编的河北大学学报获教育部优秀高校学报一等奖。著作《科技期刊编辑方法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论文“信息技术进步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与改变”获河北省教委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资源整合:高校学报应对WTO策略之一”获教育部优秀编辑学论著一等奖。被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银牛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获得河北省科技厅授予的科技期刊优秀主编称号。出版的学术著作有《科技期刊编辑方法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超越时空——媒介科技史论》等,并在《出版发行研究》、《现代传播》、《中国出版》等国家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人生感悟:做编辑学而不厌,做教师诲人不倦。

 

  读任火大作《编辑独语》,常被其一串串独特的话语,一簇簇闪光的思想所震撼,掩卷长思,“任火十年笔耕的创作心理是什么?此书的风格特色属哪类?对编辑学研究价值何在?”这一个个问号随着对书的深入阅读,综合思考,将他的创作语境纳入中国文论的文化语境中来分析,终于悟出可用“文气”二字来解读。

 

  一、浩然独存的正气

 

  关于文气的含义,台湾学者朱容智在梳理古今学人的认识后,在其《文论研究》一书中说:“文气的含义,不能只指行文的气势,气势一词,不足代表文气。文气应该包括作品的辞气和作者的才气,包括作者的性情和才学。因为文气,一方面是指作者的性情,透过文字的表达,所显现出来的艺术形貌,一方面也是指作品所能反映出来的作者生命形象。”[1]我认为除朱容智先生所说之外,应当补充一点,即“文气”是作家自身修养的内涵与外化的综合体现。

 

  因为“诚于中者,必形于外”,这是中国文化论人、论文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如明初的大儒宋濂,就继承了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养气”名义之下进行的作者自身的精神建设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种人格,即一般“人格”与艺术人格的修养。人格,是一个人自我认同的生存个性,所谓“养气”,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作者具有高尚的人格。而高尚人格的表现正如中国文化向来所主张的“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文章道德不出二途。特别是孟子认为他所养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的思想,对后世主张“文以气为主”的影响极大[2]

 

  任火大作上篇的“编辑十五论”,可称为这种“养气”之大成。从编辑境界论到编辑神圣论,作者将自己对编辑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上升到极高的精神境界:“置身于编辑群落,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宁静致远、潇洒淡泊、高雅超脱、隽永飘逸、温馨恢宏的绮丽境界。”试问从古至今自有编辑这一职业以来,何曾有人用这样美妙的文字赞美过编辑境界。而他这一发自肺腑的声音绝非矫揉造作的溢美之声,而是源自艰辛的文化探索之旅。当作者刚刚步入少年时,迎接他的是塞外戈壁漫天风沙的荒凉原野。当他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磨砺中,为兵团战士办起了黑板报时,就开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体味到了最初播撒文化阳光的神圣与幸福。随着时代的脚步,作者不断地在胸中积淀着对编辑职业的向往与认同。直到命运又一次地安排其与编辑结下不解之缘时,作者将长久的感性积淀上升为理性的喷发,发自内心地为编辑群落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的职业宣言。在《编辑功利论》中,他说:“疏离功利,展示的是卸掉精神缧绁的自信与潇洒;超越功利,彰显的是挣脱物质羁绊的自由与飘逸”;在《编辑功德论》中,他写道:“塑造编辑公德,我们是在塑造不朽的魂魄”;在《编辑境界论》中,他提倡“无我的境界”;在《编辑人格论》中,他要塑造编辑“完美刚健的人格”;在《编辑风格论》中,他表达了“献身编辑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名编辑论》中,他定义的名编辑是“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

 

  从这些激扬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经历了无数的跌磋困厄,领略了无数的迷茫失落,终于走进了一片明媚圣洁的阳光地带”。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脱离了世俗的喧嚣,挣脱了尘世的桎梏,把自己的精神投向伟大的编辑事业中,不仅自己有“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之精神,而且以精卫填海之力鼓动起了中国编辑思想道德建设的风帆。“编辑十五论”是作者从个体人格价值观出发,从本质上给整体编辑群落的准确精神定位,树起了编辑职业道德的坐标。这些思想观念在今天中国编辑界看来,的确发人深省。看一看近年来在媒体上屡屡曝光的学术道德腐败案,有许多是编辑失职或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为某些“投贽干谒,蝇营蚁附”的学术骗子充当了贩夫走卒。这些人缺少的正是任火所倡导建树的编辑职业道德风范。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我们实在应提倡编辑界应有一股独存的浩然正气。

 

  二、傲骨素心的才气

 

  “作家的艺术人格,主要是指其进入创作过程,所体现的独特的精神风貌,它与作家一般的人格虽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但终究由于作家修辞成章之为人与其营生处世为人有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3]我们通读《编辑独语》发现其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的确可视为任火独特的艺术人格。他的编辑论文话语体系在有些人眼里不伦不类,既没有传统论文的语言方式,也没有实证研究,许多是散文诗般的逻辑文体和自我演说式的思辨推理。

 

  任火在《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中写道:“我们之所以强调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是因为它关系到将怎样的精神产品投向文化市场——是冰清玉洁的兰花,还是妖冶妩媚的罂粟?是沁人心脾的醇酿,还是毁人心灵的毒鸩?”在《编辑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精神》中,又这样表述“中国编辑的传统美德源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社会形态,是传统文化熏染积淀的结果。市场精神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人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把两者加以比较,不难看出,传统美德源于文化传承,市场精神则出于生存竞争。传统美德表现为人对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具有超功利性;而市场精神则表现为人对切身利益的欲念与追求,具有非常现实的功利性。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一观点出发,可以认为,市场精神也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分析这两段文字,前者以诗性的语言说明了文化品格的重要性,读来琅琅上口;后者以有力的逻辑推理论证了传统美德与市场精神的理论含义,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是一篇绝好的演说词。

 

  为什么同样是编辑学的前沿话题,让任火写出来,就文采飞扬,精彩的格言警句层出不穷?显然任火不仅有出众的审美感受和思辨能力,能够把类似《当今中国编辑精神缕析》、《编辑学者心态与学术建构》、《21世纪中国编辑的文化抉择》这种具有宏观意义的编辑学论题阐述得淋漓尽致,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能把对问题的感受、理解用清晰的理论和优美的文字统一起来,启人心智,陶冶情操。这让我们想起明人沈承的一段话:“立身无傲骨者,笔下必无飞才;胸中具素心者,舌端斯有惊语。”[4]任火大胆地超越传统论文之绳墨,努力锻造鲜明而又灵活求异的思辨能力和强烈独到的创新品格,这与当今一些学术论文缺少创新,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说学术人格来源于作者澄心静虑,素心傲骨,不为功名所累心,不为权势所谄媚。只有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致性,才可能将性情、智慧和才气浑成一体,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凛然之气骨自成。我们提倡学术论文的创新,不仅是指观点的创新,而且也有形式的创新,无论何种创新,贵在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或急功近利“应酬纠葛,谀墓攫金”,就不可能创新。只有像任火那样桃李无言,十年面壁,才能成就《编辑独语》这样的大气之作。

 

  三、神远意高的英气

 

  我国的文论研究往往喜欢从“神”与“气”、“意”与“气”、“法”与“气”的关系入手,分析作家作品,展开论述,其中文气论者言“神”之处很多,所指也略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神”总与一个人的整体精神状态有关,与其人生的价值追求紧密相连,它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力量[1]。基于此,让我们也从任火的《编辑独语》中寻找统帅着全书文气的“神”在哪里?即分析挖掘他的创作心理的功能效应,对建构编辑学理论的意向和作用。

 

  读任火《编辑独语》的下篇18章短小精悍的文论,或有感而发激扬文字,或一事一议直抒胸臆。第4章“主编絮语”和第14章“编外随笔”均是有感而发,文虽短小但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反映出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作者说:“为文应大气。欲得大气者,必先磨砺品质,澡雪精神,动心忍性,超凡脱俗。如此,胸中积浩然之气,笔底抒昂扬之意,何虑文章不可久传耶?”这一大气说,反映了作者的创作心态。笔者认为在编辑学研究领域同样存在着“大气”与“小气”的问题。编辑学从20世纪80 年代提出到现在,还未建成大家公认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者总是在微观层面做文章有关,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技术操作、经验认知的系统内。各门派自成一体,缺乏融合精神,所以难有海纳百川的大气之作。作者还提出“为文应以天下为怀。为文应以个性为本。为文应以求索为乐”,这同样是作者为文思想的真实写照。以天下为怀,是作者利他思想的体现,以个性为本和以求索为乐是作者利己思想的体现。在这种利他利己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缧绁,用宁静消解喧哗,用寂寞品味人生”,“耻与人同,志在求异”,体现出其“顽石本性,真人品格”。这与眼下某些为文者极具实用主义的求职称、求评奖、拿文凭的功利之作形成强烈对比。前者作文利他利己发自内心,后者作文难免有既不利他也不利己的违心之作。正像作者所言:“盖古今名篇,恢宏博大,光华四射,无不是作者精气的凝结,他们以社稷为怀,计天下利,求万世名,终与天地长存。而那些以著述为敲门砖者,急功近利,率而操觚,粗制滥造,敷衍成篇,内无精华之气,外无壮美之貌,焉能流传久远?”我们说《编辑独语》所追求的正是前一种精神境界。

 

  古人云:“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恒、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气为主。”[1]从李白杜甫的诗篇到毛泽东的革命诗词,无一不是大气磅礴,神采飞动。

 

  不难看出《编辑独语》的许多篇章词句构成,都在追求神韵上下了功夫,作者殚精竭虑,不敷衍掺杂,凝神以发英,振气以舒秀,尽量使文章每个字词都经得起推敲。一些文章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可以说为编辑学研究增加了一种新范式。这种范式主要是指编辑学研究的宏观意义,即不是去指导人们怎样进行编辑工作,而是告诉人们编辑应是怎样的人,应有怎样的理想信念,应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作者,怎样践履传播文化的使命和职责。而这些方面正是传统编辑学研究所忽略的方面。作者以美文的形式传达了编辑学的理念和编辑修养,而这正是其可贵的创新之处。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最高真理的内容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的,表达出来就失真变形了;宇宙万物的无限是难以作出最终界说的,界说出来就成了内容残缺的有限了。不管《编辑独语》的文词多么绚丽,也难以完全表达编辑事业的恢宏;不管《编辑独语》的论断多么精辟,也无法概括编辑理论的精髓。因此,我们不必苛求《编辑独语》的形式完美,也不必介意《编辑独语》的理论深厚,只要能透过作者一篇篇饱含心血的大气之作唤起大家作为中国编辑的崇高精神,那么编辑所应具有的正气、才气、英气必然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参考文献

 

[1]朱荣智.文气论研究[M].台北:学生书局,1986.

[2]畅广元.文气论的当代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4

[3]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一)[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4]范军.文质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97.


上篇:诗意的独语 编辑的心声——读《编辑独语》 下篇:正气 锐气 骨气——记我的同事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