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编辑风格形成于发现和创新之中——读《编辑发现论》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何锡源

 

  曹振中,男,1938年生,浙江瑞安人,编审。1956年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年至1978年初历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委员,共青团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江苏省第六届团省委委员。1978年3月20日成立学报编辑部,任副主任,负责总编《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1985年以来,历任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审议委员会第1~5届委员;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顾问;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第2届副理事长、第3~5届理事长、顾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自1980年以来发表数学、编辑学论著等计70多篇,约38万字。与他人共同主编《科技期刊编辑学导论》一书。

 

人生感悟:学习的真谛就是:不断增强规律性认识的理论思维,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改造主观世界。

 

  最近,与几个学者共同探讨编辑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家都感叹编辑学的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缺乏个性。不过近几年来,编辑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借用多学科的知识在增多,一些知识面广、文字功底扎实的年轻编辑学者苦心耕耘的编辑学研究佳作不断涌现,任火同志的《编辑独语》就是其中之一,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在《编辑独语》中,作者谈论了编辑风格的形成过程。我认为,通过《编辑独语》也可看到任火风格的形成过程,这正是此专著的独到之处。

 

  凡是有建树、有作为的编辑,都有很强的风格意识。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编辑是没有个性的编辑,是平庸的编辑。一般人认为,编辑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殊不知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对编辑的理解离不开“参与意识”,要求编辑扮演重要的社会文化角色,要求编辑过的文稿能体现编辑参与的个性。编辑的独特风格便是这样形成的。

 

  文学创作、绘画创作、摄影创作各有各的风格,编辑对文稿的再创作即加工过程也需要风格。作家、画家、摄影家的风格是与其人格、气质、修养、学识、观念、境界密切相关的,编辑的风格也是如此,其风格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出版物来体现的。其具体内容是,编辑的风格是通过作品的风格来体现的,为体现编辑的风格,编辑与作者的风格应是和谐统一的,体现编辑风格的有效手段是从选题中去寻求统一,从材料中去寻求统一,从表达中去寻求统一。编辑的风格是编辑者求新、务实的人格精神的体现。

 

  任火同志讲的编辑风格是在发现和创新中体现的。

 

  “编辑的天职,就是发现。”“编辑,发现的是他人,照亮的是自己。”“编辑的发现是对人的发现。”任火同志在《编辑发现论》中论述的这些观点是他从多年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是对编辑基本素质的概括。我和任火同志是在1993年认识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第二天要召开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年会,我作为理事长想听听他的意见。他说:“研究会应是编辑同仁团结的纽带,是编辑同仁之家,研究会应为编辑同仁多做好事、实事。”他还说:“每次学术年会都要有一个中心议题,内容都要有特色,通过学术年会,每位编辑对某个学术问题都要有一个提高。”我们谈得很投入,后来雨下得很大,我们竟然不觉得。我很高兴,我感觉我发现了一个人才。他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责任心的年轻编辑,如果让他加入学报研究会的领导班子,他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1993年正值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二届换届,当时我力荐他加入到常务理事会中来。经过大家投票选举,他当选为常务理事,和一位老同志共同负责学术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他果然把工作做得很好。

 

  作为编辑应从文化现状的角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从而形成拥有自己个性的风格。编辑的发现是对美的发现和追求。要在平淡中发现美、创造美、建立美好世界。编辑的发现是对真的追求,这就要求编辑在发现中驱散迷雾、清除虚假、去伪存真。对真的发现是对编辑智慧的检验。编辑的发现是对新奇的追求。文化是对新奇的积累,追求新奇是人类的天性。追求新奇就是探究文化奥秘。编辑的发现也是对未来的预言。对未来的预言凝结着编辑的热忱与智慧。编辑的发现更是对人的发现。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发现了一个人,就发现了一个心灵,一个文化背景,一个创造者。创造者有高洁的心灵,创造者有强劲的势头,创造者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编辑的发现同时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延续,一次发现就实现了一次自我价值。日积月累,使编辑成为大千世界的一个真实存在。编辑的发现还是创业者的精神跋涉。发现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编辑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发现。发现是编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它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编辑人才。任火同志就是这样的人才。他经常把他写的文章寄给我,以谦虚的态度征求意见。我发现他的文章诚朴、自然,不存雕琢,富有创造性。他的文章有很多观点都颇有新意,可说是高屋建瓴、视通万里。“创造需要心灵的激情。”编辑的创造激情是源于时代的,创新精神是编辑必备的精神。创新,对编辑来说就是要铸造时代之魂,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去挑战自我,突破陈旧,创造出自己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氛围。编辑的创新就是搭建时代的科学殿堂。科学推动时代的发展,反映时代的水平,这就要求编辑要具备创新的意识,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去探究科学的奥妙,去开拓新的领域。

 

  首先要树立创新思想。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积累,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人们一味依赖前人的成果。因此,编辑要转变思想中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要重视培养编辑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编辑方法和模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编辑体系。

 

  其次,编辑创新要立足自己的特色。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又要发挥自身优势,激发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编辑质量。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编辑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当前不少青年编辑在作科学研究,并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结果表明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很快。

 

  任火是一位情感真挚而深厚的同志。记得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40年的时候,我在庆典纪念册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即《我的编辑生涯》。我说:“我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老编辑,我对学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将永远支持我们的学报,直到最后……”他看到这篇文章感慨万分。他说:“我最懂得老编辑的感受,对事业的执著是我要学习的。”我当时很感动,他真是太了解一个老编辑的心了。他来我家作客,先看我的书柜,打开书柜看到大部分是我主编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和《农村科技开发》。他说:“一位老编辑的心血都在这里了。”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任火同志的《编辑独语》所以成功,跟他诚朴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编辑独语》有很多闪光点,笔者仅就编辑风格论、编辑发现论进行了浅显的评述,希望面对编辑界同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何锡源,男,1937年11月生,北京人,编审,1961年8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1982年始任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1988年任《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第三届编委会常务副主任,1990年始任《农村科技开发》主编。现任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名誉主任,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科技期刊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编委会委员,河北省高等院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科技报刊界联合会第一任会长,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人生格言:为理想开拓,为事业拼搏,为社会奉献。


上篇:策划与创新——读《编辑策划论》 下篇:散论权威——《编辑权威论》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