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试谈期刊编辑的几个问题——从《名编辑论》谈起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周国钧

 

李树龙,男,1940年生,黑龙江双城人。中国黄金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教授级高级编辑。196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有色冶金系冶炼专业,在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十余年。1979年开始专职新闻生涯,1980年参与国家部委老牌行业报——《冶金报》(现改为《中国冶金报》)——复刊筹备工作,后历任该报新闻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等职。1994年1月调任《中国黄金报》总编辑,1999年3月任社长兼总编辑,2000年10月退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报的市场化改造和市场经济新闻有所研究,撰写过多篇专论。

 

生格言:生活的实践让我笃信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如此道矣,愚者必明。我的生活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编辑格言: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一张报纸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只有能思想的总编辑,才能办出具有个性的报纸。

 

“编辑”一词有两种含义:从行为方式上观之,编辑是人们对资料或者已有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是任何人为实现某种目的均可以做的工作。从特定主体方面来看,凡是在法定出版机构或者单位,从事资料或者对已有作品整理、加工的人,称为编辑。编辑是对从事编辑工作的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的总称。它正像教师是对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的统称一样。

 

编辑种类繁多,其中从事书籍编辑、期刊编辑和报纸编辑的人数最多。

 

任火在《编辑独语·名编辑论》所言之“编辑”自当包括上述编辑中的“名编辑”。作者对“名编辑”从八个方面做了“画像”:“名编辑是立于时代潮头的人”、“名编辑具有深厚的文化感”、“名编辑是某种文化人格的象征”、“名编辑是文化精品的助产士”、“名编辑是有历史感的人”、“名编辑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名编辑是谦逊质朴、虚怀若谷的人”、“名编辑代表着时代的良知”。这是对所有名编辑优秀品质和作用的刻画。

 

名编辑是编辑人员中的优秀者。欲成为名编辑,首先要做好一般编辑的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名编辑,但是,仅以本人22年来从事兼职、专职编辑工作的体会来看,欲成为名编辑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现略抒己见。

 

一、期刊名编辑应当具备的条件

 

    1.应当具有服务、服从党和国家大局的政治责任感

 

在我国,任何期刊,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学报等期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均影响公民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属于为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的载体。期刊编辑人员作为编辑、出版期刊的主体,必须具有服从、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感。

 

2.应当具有编辑学家甚至兼是某个学科专家的业务素质

 

编辑工作也是一门学问,具体表现为“编辑学”。由于编辑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编辑流程等特定内容,欲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它们。除此之外,编辑还应当从事某种学科的学术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和资格,同时,也应当体验学术创作、写稿之艰难。只有这样,才会更尊重作者,更慎重地鉴别和取舍稿件。

 

3.应当具有筛选出优质稿件的基本功

 

编辑必然要审阅文稿。来稿中既有精品之作,又有平庸之文,甚至更有极少数政治观点错误之糟粕。欲从大量来稿中分辨良莠、选良弃莠、集良成册,只有具备了此种素质的编辑才能完成。

 

4.应当具有甘为作者作嫁衣的高尚品德

 

作者来稿经编辑审查、鉴别、修改、定稿,乃至刊发出版,得利者是作者,扬名者是他们,而名编辑恰似选拔体育英才的启蒙教练、为演员化妆的化妆师等。欲胜任编辑工作,就必须具有“只图为作者作嫁衣,不图作者予回报”的道德品质。

 

二、期刊编辑应当具有五种心理素质

 

    编辑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高尚的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欲做好此项工作,我认为,编辑应当具有如下心理素质。

 

1.敬业的荣誉感

 

敬业的荣誉感,是指编辑深感编辑工作光荣和崇高,进而敬业如一的心理素质。编辑工作虽然是为作者作嫁衣,但是,对青年作者而言,却是他们不见面的老师。编辑对稿件提出的修改意见,就是对作者的提示或者指导,即使是对著名专家、学者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建议,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帮助。作者的稿件按编辑的意图、意见修改后再公开发表,为千百万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为各级国家机关提供深谋良策等,这就体现出了编辑工作的荣耀和崇高。

 

2.高度的责任感

 

高度的责任感,是指编辑人员对国家、对人民、对作者负责的心理素质。公务人员的工作仅对上级负责,领导人作报告的内容仅影响听众,教师授课只能将知识传播给几十人或几百人。但是经过编辑人员审查、把关、修改并出版的期刊,其文章观点和内容不仅传播到国内,还传播到全世界;不仅像教师授课那样只是口头传播(必要时,可以及时收回自己的错误观点),而是白纸黑字的记载,发表后“覆水难收”。编辑人员编发出佳作,对读者来说,犹如精品食粮;若编发出内容错误甚至观点反动的文章,犹如危害人们的精神毒品。凡此种种,均表明编辑人员编发的稿件,“质量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疏忽大意。

 

3.强烈的使命感

 

为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国家长治久安和更兴旺发达的奋斗目标,各行各业的华夏儿女均在齐心协力,并以此为崇高使命,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编辑工作是千百万项工作中的一种,而且是以期刊为载体对广大读者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教育的高尚和重要工作。编辑人员理应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胸怀大局,立足本职,放眼未来,呕心沥血,多编精品。与此同时,编辑人员亦应为把自己编辑出版的期刊办成名刊、大刊而尽职尽责,终身努力而不懈。

 

4.敏锐的时代感

 

敏锐的时代感,是指编辑人员应当具有及时敏锐地了解和掌握所处时代的最新信息和与时俱进的心理素质。期刊作为反映当时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载体,编辑人员应当及时地选择内容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稿件;选取反映学科前沿的稿件,编发前瞻未来的稿件等。

 

5.居安的危机感

 

居安的危机感,是指编辑人员应当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感。期刊是一种传播知识面广,影响人数众多的载体。办刊人应当时时刻刻警惕编发的稿件中的观点可能会出现政治性错误,或者可能会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等。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行业或者同类别的期刊与日俱增,各种期刊的市场占有份额均在缩小;因电脑的广泛普及,读者通过电脑下载期刊中他们需要的文章而不购刊的人数越来越多等,凡此种种,均属深感危机之事。编辑人员只有具有居安的危机感,才能想方设法地提高刊物质量(包括采用有目的的约稿、精心选出佳作,适时开辟专栏等);只有办刊人具有居安的危机感,才会人人动脑筋,大家办发行,专人总负责,齐心协力扩大发行量,以便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编辑人员应当有五种本领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厂千万家,厂厂有专家。编辑人员是编辑行业的专业人员,理应成为编辑行业中的行家里手,也应当成为编辑学家。不仅如此,编辑工作的性质、范围和特点,决定了编辑人员不仅仅是编辑学家,还应当具有五种行业师傅的本领,并做好相类于他们的工作。

 

1.品质师的本领

 

品质师的本领,是指编辑人员能像品酒师采用口尝鼻闻眼观和其他科技方法辨别出白酒的优劣质量那样,品味出初阅稿件质量的高低。在编辑人员初审的稿件中,字数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观点有错有对,资料有旧有新等等。面对这种情况,编辑人员只有具备品质(酒)师那样的本领,才能分辨出稿件质量优劣,择取合用的精品。否则,只能是:或者随意取稿,或者凭个人兴趣选稿,或者选用关系稿等。其结果是,毁坏刊物的名声,损害编辑人员的形象。

 

2.检验师的本领

 

检验师的本领,是指编辑人员能像工厂的质检员把好每一件产品的出厂规格那样,把好编发的每一篇稿件质量关。把好稿件的质量关,既包括把好稿件的政治导向正确、学术理论水平高之关,又包括把好稿件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资料可靠、行文流畅之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编发的文章数量精,质量高,无废品和次品。

 

3.裁剪师的本领

 

裁剪师的本领,是指编辑人员能像裁缝师傅将一块布料按照顾客的身高、体型和款式的要求,裁剪成符合顾客穿着得体的衣服那样,把一篇长达1万甚至2万字的稿件,经过去芜存菁,变繁为简的制作工夫,使其既符合发表的字数要求,又言简意赅,理深感人。剪裁出来的稿件,应当既不误解或者曲解作者的观点,又能使作者的思想凝重突出,使作者深感编辑人员为其论文的修改和编发付出了他所意料不到和所为不能的辛劳。

 

4.化妆师的本领

 

化妆师的本领,是指编辑人员能像化妆师为演员整发饰面,使其容光焕发那样,对每一篇稿件从词语精当、编排合范、文理通顺、注释准确等方面进行加工、润色。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常言道,文章多改出精品。作为责任编辑,对自己编发的稿件,就应当承担起对稿件加工、润色、纠错把关之责,使编发的稿件成为读者喜读不厌的精品。

 

5.园艺师的本领

 

园艺师的本领,是指编辑人员能像花园或者苗圃中的艺师通过对株株幼苗和含苞欲放的花木精心护理(剪枝、护蕾、浇水、施肥、除虫、增液等)那样,对众多的青年来稿,尽量多地选用和编发。对其稿件的内容,重在观点有创见,不重论述很全面;重在敢于畅言,不重沉稳老道;重在篇幅短小精悍,不重长篇大论等。我认为,编辑人员应当深知,给名家编发一篇精品稿件,对他来说是“锦上添花”;为青年学者发表一篇精品稿件,对他而言是“雪中送炭”。在各界、各行、各业均把公开发表精品文章作为考核标准、晋职要件、评优条件的今天,尤其如此。编辑人员应当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得以初次发表精品文章的青年学者深深感到,编辑人员是培育他们的园艺师,是帮助他们走上学术殿堂的领路人;发表其佳作的期刊是孕育他们成长的沃土之园,是展示他们才华风采的大舞台。

 

四、编辑人员选优稿的“五必须”

 

    选择优稿既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又是办好期刊的基础。只有择取的每篇稿件质量高或者比较高,期刊的总体质量才会高或者比较高。编辑人员欲选择出优质稿件,从个人角度而言,必须做到“五必须”。

 

1.视野必须宽

 

视野要宽,是指编辑人员的知识面要宽广。作者的来稿或者被约写的稿件,虽然仅就某一学科中的某个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是,有的稿件会涉及到与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作者立足于本专业的理论又结合相邻学科的知识采用横向联合的方法写出来的稿件更是如此。编辑人员只有具有宽广的知识才能鉴别稿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融合相关学科理论为论题服务。

 

2.信息必须灵

 

信息要灵,是指编辑人员能及时、全面地掌握自己所分管学科的科研动态、前瞻观点等信息。期刊发表的文章贵在观点或者资料新颖。只有及时掌握并编发无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无人介绍过的最新资料,才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新鲜可口”的精神食粮,才不会浪费人力、财力和版面,也不会浪费读者的时间甚至误导读者。在当前期刊甚多,极少数以旧充新或者一稿多投屡见不鲜的情况下,编辑人员特别要时时处处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防止和制止前述弊端的发生。为此,必须尽可能多地参加学术理论研讨会,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及时捕捉相关信息。

 

3.眼界必须高

 

眼界要高,是指编辑人员根据所办期刊所处的地位和目标,高质量严要求地选择稿件或者主动约稿。编辑人员是编辑学家或者兼是另外学科的专家,就学术理论水平而言,可能写不出符合所办刊物要求并发表的文章,但是,决不能由此降低选稿标准。要能做到选取优稿,首先,应当掌握与所审稿件有关的科研情况;其次,将所审之稿与已发表或者已收到的同题稿件进行认真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就是说,通过比较,就能够辨别出质量孰低孰高、孰优孰劣。在选稿问题上,我倒认为,应容许编辑人员选稿 “眼高手低”。当然,如果编辑人员还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在审阅与自己同一专业的稿件时,既要“眼高”,也要“手高”。但这只是一般原则的例外。

 

4.识新必须准

 

识新要准,是指编辑人员判定稿件的新观点、新资料要准确无误。根据此要求,应当防止将“旧”误认为“新”。即使某篇稿件的选题是他人已经发表过的选题,但其内容的新意应当超其70%。“识新要准”与“信息要灵”密不可分。只有信息灵通,才能分辨出哪些内容是“已有之旧”,哪些内容是“未有之新”。稿件的新内容(含观点、资料)是读者之渴求,也是期刊之目标,亦是期刊存在和发展之生命,对此不可稍有疏忽,而应当时时牢记于心,事事孜孜以求。

 

5.选稿必须公

 

选稿要公,是指编辑人员选取稿件要出以公心,不图个人私利。社会是人与人相依相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公对公的关系,也存在着友情关系,还存在利益互惠关系,亦存在矛盾对立关系等,情况十分复杂。选择和编发稿件是编辑的职权,虽不属行使大权,但对作者而言,却认为编辑人员大权在握,希冀编辑人员以质取稿。基于此,编辑人员应当出以公心地用权,不应徇私滥选。出以公心选稿还是办好期刊和树立形象的需要。只有秉公选稿,才能把优稿选择出来,刊发后就会提升刊物的整体质量,才能把该刊办成名刊、大刊。为此,应当杜绝使用“人情稿”、“关系稿”、“钱物稿”、“屈权稿”、“崇洋稿”、“凑合稿”。坚决坚持“以质取文”、“质优才用”、“佳作优先”、“精品必用”、“寻精求约”、“慎重约稿”、“约稿必用”等原则。


上篇:神圣的呼唤 永恒的追求——读《名编辑论》 下篇:总编辑的战略思想与决策——从《主编论》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