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读《论编辑的人文精神》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马同森

  

  朱明,男,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工作以来, 曾长期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及开发等工作,先后参加食品工业领域的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食品类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审、主编学术著作3部。1999年,因工作需要调入《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主要从事学报中食品科学方面稿件的责任编辑工作,曾担任《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编辑室副主任。2004年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

 

  格言:为作者分担科技创新的艰辛,与作者共享科技进步的快乐。

 

  拜读任火先生的《编辑独语》,心灵为之一震。稀里糊涂做了10年编辑,竟然没能抽出时间,扪心自问,何谓编辑?读完《编辑独语》的篇篇章章,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才真真正正地把我领进了编辑的精神家园。

 

  普通人文精神之论语,俯拾皆是;而专业人文精神之探讨,还是凤毛麟角。编辑人文精神之说,此乃独语也;然独语不独,共鸣者众也。它是编辑心灵的独白,是编辑精神的绝唱。它给编辑一神圣的社会定位,它构筑了编辑庄严的文化殿堂。我,一名糊涂编辑,能感悟其中之味,与任火先生共鸣,激动之余,聊发片言,与编辑同仁共勉。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么,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了崇高的善。在我们编辑的群体中,我们的先贤,我们的同辈,把生命的全部都献给了编辑事业,他们是优秀编辑的代表,也正是《编辑独语》中所表达的编辑的崇高的善。常言道: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追求真善美是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是人类人格发展价值的终极指向,也是编辑人格与精神的最佳境界。

 

  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就需要不时拨弄人文之琴弦,聆听人文之神韵。人文精神在西方被称之为人文主义(humanism),而汉语中人文精神一词的出现要比humanism早得多。“人文”一词源于《易传》中的一则篆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样人文在最初就与文明密切相关,它表示人间的秩序、条理与规范,并进而延伸至善与美的含义。而“人”“文”合一,则指某种真善美之状态。“精神”二字则取其上古之意:“神”是指人的内在灵魂,“精”则是指神所附之气,二者并非指某种非常确定的东西。美国学者斯诺认为“科学”与“人文"属于不同的“两种文化",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一般说来,科学作为人们在认知上把握世界的方式,重在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属于知识论的范围;而人文作为人们在价值意义上把握世界的方式,重在探寻世界的意义及其终极指向,属于价值论的领域。从这些比较中不难看出,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中心,对人的自身存在和人的价值、意义、权利、尊严的理解与把握,是对人的价值理想和终极理想的一种追求。如果说科学精神的目标在于追求真的话,那么,人文精神的价值则侧重于追求善。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强调合乎规律性;而人文追问该怎样,能怎样,突出合乎目的性。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深深懂得编辑的责任与使命。我是一名糊涂编辑,缘于不惑之年才始涉编辑生涯。何谓编辑,未曾就教于任何先贤。那时有一种自信,凭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的执著与追求,“替他人作嫁衣”,何难之有?而今回忆起来就觉得好笑,竟全然没能悟出编辑的神韵。十多年的编辑实践,十多年的编学并进,才知道编辑有学,编辑有责,编辑之勤奋,编辑之神圣。有人说编辑是文明的拓荒者;有人说编辑是文化战线上的勇士;也有人说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编辑过程是对文化的选择,是对文化的净化,是对文化的组构。因此,编辑的责任是传承人类文明薪火,构筑科学文化大厦。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不断得到提升,是因为后人总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的文明成果。这人类文明的火炬,编辑之手高擎着,一代接一代地传递着。从甲骨文到竹简文,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一代代编辑的形制也在不断地转换着。人类文化的宝库中,藏宝的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藏宝的质量与时俱进,一代代编辑便是打造这文化珠宝的能工巧匠。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把人类科学技术成果比作一座建筑物,那么这座学术大厦就永远不会竣工。显然,21世纪的编辑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就是这学术大厦的建筑师。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着,这大厦的每一天都在筑成新的高度。

 

  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就应当深刻理解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这个定位包含着客观认同和主观认同。客观认同是指编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公众认可的程度,而主观认同则是编辑的一种自我感觉。

 

  追根溯源,“编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编辑活动的发展不断变化。汉语“编辑”中的“编”字,原指编联龟板、简策的皮条或绳索。《说文解字》:编,“次简也”。《汉书》颜师古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编辑”的古意是顺其次第,排列而成书籍。《辞源》对编辑的释义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大体上符合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情况。有的学者认为,西方大多数语言中的“编辑”,源自拉丁文Redigere及其过去分词Redactus,基本义也是收集整理。

 

  现代,编辑的概念已有很大变化,从一些辞书的界说中可见一斑。

 

  中国《辞海》:(编辑)是“组织、审读、挑选、加工作品的工作,是传播媒介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美国《作家辞典》:“编辑是生产、编选和修订文字材料、摄影材料和视听材料,使其适于出版的艺术。”

 

  俄罗斯《图书学词典》:“(编辑是)出版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是编辑人员(通常是同作者一道)对原稿进行创造性加工,目的在于提高其思想、政治、科学和文字质量,为印刷出版作准备。”

 

  日本《出版事典》:“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指导下制定的编辑计划,以作品原稿为工作对象,进行创造性的编排整理,使之形成出版物的形态,这种具有学识性的、技术性的工作称为编辑。”

 

  从上述释义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编辑的社会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工作的性质不断变更,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目前,人类正处在一个科技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化社会改变着全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现代编辑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编辑身份的客观认同是与时俱进的。

 

  编辑角色的主观认同,是编辑个体对自身地位价值的认识与感觉。不同的编辑会有不同的感觉。倘若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就会觉得编辑工作之乏味,编辑生涯没有意义。细读《编辑独语》,你将会发现,具备人文精神的现代编辑,人生会何等辉煌!编辑人格、编辑境界、编辑发现、编辑创造、编辑质疑、编辑策划、编辑选择,无不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无不浸透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编辑独语》中对主编的定位,足以使每一位编辑感到自豪骄傲,更能给青年编辑增添无穷的精神力量:

 

  一个主编,就是一个文化制高点,指点江山,居高临下;一个主编,就是一个文化大家,涵盖古今,恢宏博大。一个主编,就是一个文化斗士,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奋力抗争,意气风发;一个主编,就是一个文化号角,在沉寂与爆发的抉择中,慷慨悲歌,声震天涯。在辉煌的文化辞典中,主编是一个特有的符号;在浩瀚的生活之海中,主编是一朵奇异的浪花。审视主编就是审视一座文化雕塑;走近主编就是走近一座文化大厦。

 

  年轻的编辑朋友们,朝着主编的方向,前进吧!

 

  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就要把弘扬真、善、美,作为毕生的追求。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二者和谐统一,当是美的最高境界。编辑的科学精神贵在质疑,贵在实证,贵在求真;体现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为涵纳百家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度。编辑的人文精神贵在探究、贵在超越、贵在求善;体现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体现在对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体现在对自身社会职责的自觉与珍惜。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其精神世界必然是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与统一。为了求真,为了求善,为了求美,他们不畏寒暑,不舍昼夜,精益求精,注视着字里行间,优化那词句语段,完善那章回集篇。他们用心血和生命丰富着人类社会的文化殿堂。

 

  感悟编辑人文精神,走进编辑生涯,你将会发现人生的价值能够在编辑过程中得以实现。真正的编辑,既不会夜郎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真正的编辑,是为工作而生,不是为生而工作。所以,真正的编辑兢兢业业,平平凡凡,触摸文化,感受科学,高擎着人类文明的火炬,从今天走向明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相传到永远。


上篇:用理性擎起科学精神的大旗——读《论编辑的科学精神》 下篇:中国高校学报面临的市场抉择——读《编辑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