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独语者,论语也——读《编外随笔》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虞沪生

 

  虞沪生,男,1948年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镇江,副编审,197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1996年从事学报工作,现任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几年来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2004年10月被选为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高教学会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常务)。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称号。

 

  格言:人生有曲折,事业无坦途,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长期以来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床头柜上经常有一堆书。自从有了任火的《编辑独语》,一段时间以来它便成了我的主要阅读对象,每天读一“论”,很是过瘾。读着读着不由得产生了许多疑问(当然这些疑问在阅读之后得以诠释),疑问之一:任火是学文的还是学理的?从自传中分明看到他是原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炉专业毕业生,地地道道学理工的,可他的文章文学水平却令人叹服,这只能说明任火是个酷爱文学,并且在文学上下了大功夫的人。疑问之二:任火的文章应归在哪一类?是学术论文,还是文学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无心给自己文章的体裁下个什么定义……向编辑同仁展示着我的人生历程,彰显着我的内心世界”就足以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才是最主要的。疑问之三:任火哪有那么多话要说,一篇接一篇,一论接一论,篇篇精彩,论论深刻,把编辑和编辑工作都论全了、论绝了。我认为《编辑独语》未用《编辑论语》作为书名真是一大遗憾。

 

  但是我还是爱读任火的《编外随笔》。14章随笔传递着任火的感动、任火的思考、任火的好恶、任火的激情、任火的才华以及任火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随笔(13)写的是:任火收到作者一封要求补登参考文献的来信,读罢来信,任火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慨系之”了,认为“人若有此精神,百事可做矣!”接着有感而发地论述了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性,号召大家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这是“尊重他人,珍爱自己”的举措。多年从事编辑工作的同仁们,谁在工作中都碰到过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是任火做了,而且还做得这么好,所以不能不说任火是个有心人。

 

  任火同时担任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和社科版的主编,这在学术期刊界是不多见的,这足以说明任火的学术水平和文学造诣是得到全校师生公认的。随笔(1)中谈的是,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做理工研究的起点是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或是科学技术的某种障碍,而做社科研究的起点又在哪里呢?”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读了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不禁为之一振,似乎找到了答案,通过引经据典的论证,他认为“社会科学的起点,即在社会的不平”。我们且不说任火的观点是否正确,单说他这种善于思考、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学习。随笔(8)、随笔(9),进一步展示了任火这种精神的源泉。他崇拜天才而他认为“天才就是不停的思索”,并且要在“奇险处思索”,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丁肇中都是这样的天才,也都是“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

 

  任火的好恶在随笔(5)、(6)、(7)中阐述得淋漓尽致,读来真觉得沁人心脾。随笔(6)中,任火认为:“文章者,自家之言是也。倘若重复他人言语,则无论其文采何等飞扬,亦不会成为上乘之作。”随笔(5)中“文章千古事,最忌与他人雷同,诚所谓是此一个而非彼一个。若与他人相似,则与鹦鹉学舌无二。古今圣贤豪杰,皆为特立独行之士,他们性喜创造而耻于因袭,为达到光辉的顶点宁愿在崎岖的山路上攀援摸索备尝艰辛,也不在平坦的大道上拾人余唾亦步亦趋”,他以曹操误毁《孟德新书》,郑板桥抨击滥出书现象的“自毁”,唐朝韩愈因《谏佛骨表》遭贬为例,以及对夏衍遗言的品味,充分论述了自己对不同著述者的赞美和痛斥:“盖古今名篇,恢宏博大,光华四射,无不是著者精气的聚结,他们以社稷为怀,计天下利,求万世名,终与天地长久。而那些以著述为敲门砖者,急功近利,率尔操觚,粗制滥造,敷衍成篇,内无精华之气,外无壮美之貌,焉能流传久远?”这些话对当前泛滥成灾的科学作伪、论文抄袭现象是最有力的抨击,“愿天下著述者慎思、慎行!”

 

  随笔(4)、(10)谈到了寂寞。任火认为:“文章乃寂寞之事”、“学问乃寂寞之事”、“科学论文亦是寂寞之事”,“寂寞者,思无杂念,心无旁骛,淡泊宁静,灵魂入定,为超俗之目标而勇毅精进,奋不顾身之谓也”。由此看来,任火的《编辑独语》也是在寂寞中产生的,他也一定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也一定做到了“鄙薄功名利禄而对宇宙万物有大彻大悟,心灵处于绝对自由状态”。真诚地希望任火能够继续寂寞下去,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惊世之作。也真诚地希望编辑同仁能够学一点任火精神,献身于编辑事业,使自己从事的学报工作永远辉煌。


上篇:书不惊人死不休——读《主编絮语——思当有邪》 下篇:功夫在编外——读《编外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