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医生的职业道德
http://www.zgkw.cn    曾昭耆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自古以来,商店里张挂的“童叟无欺”招牌,官衙大堂上的“公正廉明”匾额,都可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的纲领性昭示。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德。医德不仅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护士以及医药技术操作等与医疗相关的各方面人员。

        关于医德,已有不少专论。在这里,我仅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者相比,似乎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在医疗问题上,病人虽然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医院,寻找自己信任的医生,同意或拒绝接受某种治疗。但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多,对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不了解,对一些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不了解,对经治医师治疗他那种病的实际能力、甚至医疗作风和人品不了解,对自身的病变情况以及后果不很了解……,都可能导致病人及其家属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更不用说在一些急重症情况下,往往病人和家属都已根本没有了商量和选择的余地,甚至已丧失了判断的能力,病人所接受的治疗效果的好坏,只能依赖于经治医生的技术和医德水平的高低了。

        从以上简单的论证就可以看出医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的特殊性。比如,人们到市场上去购买某种商品,通常他对该商品总有较多的识别能力,或者比较容易通过那种商品的品牌、厂家、外观、性能、质料、价格等得到比较具体的印象。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商品也可以多逛几家商店,甚至也可以暂时不买。但是当疾病缠身时,病人就不一定能有很多类似的余地。看病和买东西本是两种完全不能相比的事,现在把两者放在一起来讨论,正是为了表明医生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任何职业道德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药物,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商品,但由于它和人的健康与生命紧密相关,因而被称为“特殊的商品”。在药物生产、管理、销售的全过程中,人们有理由要求以和“医德”一样高的标准来检验。
   
        人们也有可能碰到由于商人缺乏职业道德而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这类事当然使人生气,但他受到的损失不过是钱,但是在医疗上如果发生这类事,后果就要严重得多。比如有的江湖医生自称能治肿瘤,许多人去找他看病,最后死了。“医生”的确发了财,但是他仅仅是骗钱吗
?不是!最重要的是许多病人因为迷信他,而拒绝了其他可能挽救他生命的有效治疗。对病人来说,丧失了治疗时机往往就是丧失了求生的希望,换句话说,这不仅是谋财,而且也是害命!

        举一个例子,
30年前有天夜里,心脏监护病房收了一位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值班医生按常规给予溶栓治疗。静滴过程中发现症状无减轻,且凝血状况也没有改善,证明无效。第二天查房时我知道此病例情况后,决定将同一批号的剩余药(国内某厂生产的尿激酶)送药检。报告证明,其实际效价只有标示量的1/3
 
        大家知道,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与溶栓治疗开始的早晚有明显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下降,因此,要求溶栓治疗在排除禁忌证后,应该争分夺秒地及早进行。可以说,丧失了时间就意味着使病人失去了取得最佳疗效的机会。如果那个药厂能够从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出发,老老实实地注明其产品的实际效价,则临床医生完全可以考虑相应增加用药剂量以达到疗效,不致坐失时机。

        医疗工作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多少有些神秘和不可知,而医疗中的任何一点差错疏漏又都可能对病人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些,不但病人及其家属事先很难预料,即使已经发生了不测,他们也很难识别是疾病本身还是医疗错误造成的后果。常言道:医生杀人不用刀。难怪有些病人表面好像说着玩,内心其实是无可奈何地说:“来到这儿,只好把我这百十斤交给你们啦
!”医生是否能从这类话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十分重大呢?

        医疗工作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一切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自觉地以高尚的医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直接和间接与病人有关的细微环节,都应该极端负责,认真对待。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古代,无论中国或外国,医师往往都要借助神的力量来监督自己的一切行动。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就说“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为证……。”中国古代医师在选择徒弟时,除先要对他的品德进行严格的考察外,正式收徒时往往还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神宣誓仪式。

        几十年前,一些卖丸散膏丹的中药店除了一般性地标明自己卖的是“地道药材”,其加工是“尊古法炮制”外,有的还在店堂里挂着一副对联:“合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警语或誓言。的确,一般中药丸都是黑乎乎的,说它含有多少贵重药,有谁知其真假
?因而,古时的医药工作者只有用道德良心来约束自己,威慑自己,并以此取信于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在确实已有了许多检验和监测手段,拿得出一系列客观的数据资料来检查医务人员的工作。尽管如此,我们在审评一些医学科研成果时仍偶尔会发现有些数据不可靠,有一些技术误差以外的人为修饰,甚至也发现过弄虚作假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几乎每项工作都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操作规程,但是不可能有人整天跟在你后面进行检查。而实际上,我们又真的碰到过头天就把病人第二天的某种检查所见写上病历的人。所以说,也的确需要强调一下医务工作者的自觉性、责任感甚至道德良心的约束作用。
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单独工作的机会是很多的,时时处处都应该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要求自己。比如,对新入院的患者收集病史时是否做到了系统全面,重点深入;查体时是否认真细致,不漏掉任何重要体征;开医嘱时,是否仔细考虑如何最有效地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医嘱不恰当时能否勇于改正;进行诊治处理时,皮肤消毒是否确实达到无菌要求,是否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痛苦和注意操作准确性。平日巡视病人时,是走过场搞形式,还是一丝不苟地注意病情改变,考虑对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是设法躲开还是自觉积极参与;在做心肺复苏时,是装模作样只图省劲,还是真正把每个动作都做得准确到位……。总之,这些都不仅是技术问题,它无时无刻不是对自己医德水平的检验。
 
         在医技科室可能也存在这类问题。一个化验结果的数据是否可靠,一份心电图的分析是否正确,一个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否肯定,一个影像学检查所见是否辨认无误。尽管并不存在任何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但如果每个参加操作和判定的人员都意识到,他们做出的结论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人的预后,将发生何等重大的影响,就必然会谨慎从事,反复推敲核实,避免误导,力求为临床提供最可靠的资料。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其实也是医德高尚的一种切实的体现。

        战争时期,军队医院里的医务人员多数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他们的可贵之处却在于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服务。他们经常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洗敷料,为病人洗衣服和补衣服,为不识字的患者写家信,念书报,甚至用自己有限的生活津贴买营养品做好给病人吃。在西方,至今还有一些天主教修女护士,她们生活待遇很低,工作时间很长,诚心诚意地为病人及伤残者做着各种技术性或非技术性工作,包括为病人的康复而向上帝祈祷。这些人依靠自己的信念,把自己看做是上帝派来关心病人的使者,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当然不是要求大家都像修女那样。但是,当我看见有的医师在查房过程中,碰到重病卧床患者想拿水杯或便器而够不着,也不愿伸手帮一下的情况,就觉得有点那种精神也是好的。

        我刚到国外开始工作不久,有件小事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头天下班前,我主管的重症监护病房接了一位名叫Zentl的患者,是因心跳骤停,经急诊室抢救后心跳恢复,但仍深昏迷,带着呼吸器送来的。次日早晨我进病房,老远就听见一个护士在说话:“Zentl先生,您早!我给您整理一下床铺。”……“您看这样多舒服呵!”我以为病人苏醒了,忙去看,原来仍处于深昏迷。后来我私下问护士长:她完全知道病人一点反应也没有,做晨间护理干嘛还不断和他说话呢?护士长说,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相信,病人虽然不知道,但她做得好不好,天主是知道的。

        看来,像那样的精神支柱也不一定是坏事。它能促使医护人员不怕脏累,尽力做好工作。

        去年,一个因出现柏油样大便的患者到某医院急诊。妻子在家用一个小瓶装了病人的大便标本带到医院,准备医生做常规检查用。当她拿着化验单送标本时,化验员责怪她没有把大便放医院准备的标本盒内。化验室内明明有各种相应的工具,却不愿效“举手之劳”,竟眼睁睁地看着家属用手指抠出大便,放进标本盒,才开始检验。
听完家属向我诉说了这件事,我真的感到非常遗憾。心想:如果那位化验员(或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时时想到有“天主”、“菩萨”或别的什么“神”总在盯着他,也许倒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富有人情味些。
 
        自古以来,在医生的头上似乎总有一个神圣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光环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涵义,如“济世活人”、“普救苍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等。这些闪光的词句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忘我地工作。一旦这个光环消失,如果医师和病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和生命的交易,那将是对医学的背叛和对医师这个神圣职务的亵渎!

        有位著名的越剧演员在旧社会就提倡“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种把“敬业”和“做人”相联系的态度是很可贵的。实际上,从事任何工作都有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医生来说,如何做人可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可以说,不是每个好人都能学成一个好医生
,但好医生必须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曾经有位老医生,有意举出了一位我们两人都熟悉的老前辈医生的名字说:“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位好医生,可是并不都认为他这个人好。”我理解他的意思,是指那位老医生性格上的一些毛病,古怪、孤僻,有时甚至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材料藏起来,不愿让别人知道等等。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作为医生,他能尽心尽力给人治病,就可以容许他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当然,如果他能自觉提高做人的修养,人们会更欢迎。

        在诊治疾病的问题上,是否尽心尽力,存在着两个衡量标准,即技术上的和道德上的标准。前者较易判断,后者就主要靠自觉。

        比如,每种手术、每种技术操作以及其他的治疗方式,都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死亡率。如果一个医生做过若干次高难度手术,经统计结果,死亡率不比公认的高,他似乎可以心安理得了。但是,如果这个医生思想境界高些,责任心强些,他就会对每个失败病例都深刻检讨,找出导致失败的具体环节,并力求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实,医师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以此为动力才得以不断提高的。

        各种职业都可给人以挣钱活命的机会,医务工作也是一种职业,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工作中不计较得失,首先是愿意为人“做好事”,而不能只盯着报酬。应该说,“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情”的提法仍然是非常正确的,应该永远是医生的职业信条。

        有的人问: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规章制度和法规日益健全的情况下,医德还能具有多大的作用
?这种话反映出一种心态,即以为只有在科学技术不发达、规章法制不完善的时候才需要强调医德,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对医学科学技术而言,医德是与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医德而没有扎实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医生尽管是个好人,但只是一个比较无能的医生,他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只有知识技术而没有医德的医生则往往是盲目的、功利主义的,他们的知识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还有可能拿它去干坏事。

        对规章制度甚至法律而言,医德又是它们的支柱。就像有人说的:“法律源于道德。道德到了非强制而无法约束人的时候,就会演变为法律。法律是强制的道德,道德是自觉的法律,二者难以分开。”


        “守法”是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而病人及其家属有理由对医生提出比它高得多的期望值,这些又正是一个医生应该引以为荣的。

    病人是带着病、伤的痛苦来到医院寻求帮助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医院里,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在社会地位上当然是平等的,但是在身体健康状况上,尽管医院工作人员也有体弱的,也有带病工作的,但是只要他还在岗位上,从总体上说病人仍是他的服务对象。因此,仅从起码的情况看,医务工作人员也应当体谅病人,照顾病人。懂得这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说,体谅照顾病人决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相反,不愿这样做的人客观上是在道德素养上贬低了自己。

    医务人员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恶劣的确实是个别现象,但比较常见的是态度冷漠。在医务人员眼里,门诊急诊部门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地方。但是,在病人眼里却完全是另一回事。病人及其家属带着焦急不安的心情,初到一个对他们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工作人员热情关切的时刻。可是,如果他们看见工作人员是一种漠不关心的神态;如果他们畏畏缩缩甚至低声下气地询问,得到的是爱理不理、讽刺挖苦甚至恶语训斥,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特别是一些从外地或农村到大城市、大医院来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体力及心情不佳,人地生疏,生活条件不理想。他们一大清早赶来排队挂号、候诊、做化验和其他检查,划价、取药,到处免不了等候,感到心急火燎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假如我们医务工作人员觉得自己态度冷漠不算什么原则问题,甚至套用某些售货员的怪话,心想“您是来看病,又不是来看我的”,应该感到脸红才对。

    十几年前,北京医院经团委倡议,在门诊大厅安排了两位义务的“导医小姐”。她们每天亲切热情地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给病人提供各种咨询,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感谢,不少医院后来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这些年轻医护人员的行动,无疑是应该是受到赞赏的。实际上,这并非是难以做到的事。如果我们每个在门诊急诊工作的人员都有这种观念,学一点礼貌用语,并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注意一下态度亲切和顺便给病人一些指点,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充满温暖的氛围。

        在某些情况下,讲医德,用不着说什么大道理,需要的仅仅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假如你带着亲人去看病,或者是你自己生了病,你自然就会不光计较能不能看上病,看好病,也会计较等候的时间长短和工作人员的态度好坏等“细节”了。

        反之,离开技术知识讲医德,往往又会成为空话。的确,病人之所以来找医生,归根到底是希望治好自己的病。因此,一个真正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应该,而且也必然会下决心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当然,医生自己也是一个人,和大家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生活上有困难、精神上有烦恼的时候,甚至也会有因受到委屈而对他人、对领导、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的时候。对此,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都应关怀他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是,从医务人员个人了说,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夹带到工作中去。穿上白大衣,医生就必须摒除一切杂念,“净化自己的灵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病人着想。

        病人中有各色各样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风貌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也有在自己岗位上做出较大贡献受人尊敬的知名人物,但有时医生也会遇到个别表现不好、品位较低,甚至故意“找碴儿”刁难的人。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医生要善于保护自己,排解困难,但又必须始终恪守自己治病救人的基本使命。

        总之,高尚的医德应该是医生的灵魂,是医生在各种工作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卫生各个领域科技人员的医德,受到多方面的考验。如果我们说,药品、保健品以及各种有形的医疗保健器械等物质都是商品,那么它们从来就是一些特殊的商品,而特别要警惕的是医务人员不要把自己也降低到了商品的水平。

        有些国家政府明令规定不许向公众做药品广告,这是很有道理的。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会在大众传媒上看到医生自我吹嘘的广告,那实际上就是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商品,尽管那些广告在内行人眼里是漏洞百出,不值一驳的,但对不懂医学、身患疾病、期望康复的普通人却充满了诱惑力。按说,我国政府早就应该对它采取严厉措施。在法律尚没有明文可以对他们制裁之前,只希望他们听听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告诫,他说:“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并诅咒说:“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一个医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玷污了这种神圣的称号。
 

下篇:附录一:希波克拉底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