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二节 医生的感知觉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陈晓红 章节作者:刘振华 陈晓红

 

  临床诊断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感知活动,所以正确的诊断需要医生有灵敏准确的感知能力。错误的诊断也与感知的误差有一定的关系。

 

    一、感知在诊断中的作用

 

    感觉是机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某个片面或个别属性等外部现象在头脑中的直接反映,是物质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是人们认识产生的最初级形式。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认识形式。知觉和感觉都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直接反映,同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所不同的是知觉比感觉更深一步: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人们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获得对物体的整体的经验,所以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在整个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医生的感觉与知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认识事物时,由于感觉和知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人们常把两者通称为感知。实际上知觉是综合概念,知觉以感觉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譬如在诊断具体的病人时,医生耳朵听着病人的诉说,眼睛观察着病人的表情动作,鼻子嗅着病人的气味,大脑思考着病人陈述的内容,双手检查着病人的体征等。就在接触病人的短暂时间里,各种感觉功能都在同时发挥着作用,并不断地向大脑传递着各自获得的信息,于是形成了复杂的神经联系,使医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感知事物,最后得出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和结论,即得出初步的拟诊或诊断。

 

    如果医生的感知能力是正常的,能把正确的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去,则对确立正确的诊断是有益的;相反,如果所感知到的信息是错误的、杂乱无章的、不全面的,不是病人疾病本质的反映,把这种错误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去,必然会得出错误的与实际病情不符的诊断结论。

 

    二、感知的个体差异

 

    感知能力虽然是人体的本能,是每个医生都具备的能力,但感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直接依赖于各自的社会实践。每个人由于其先天素质的不同及社会实践的差别,各自的感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这除了感觉系统本身功能的差异外,还受着当时心理状态的影响。

 

    从先天素质方面讲,人们大体上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情绪型。分析型的人很少对现实特征作概括的说明;综合型的人表现出明显的概括性,而不大注意细节;分析综合型的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既要理解现实的基本定义,又要力求用事实加以证明,具有这种类型特征的人喜欢把个别部分的分析与结论相比较,把事实的确定与事实的解释相对照;情绪型的人表现为知觉和观察比较混乱、无组织,对各种各样的刺激都表现出很高的情绪兴奋性,往往用过分注意自己的体验来代替对周围现实的反映,使自己的感知带有明显的情绪倾向。不同类型的人由于其感知觉的差别,对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几个具有同等知识经验的医生共同检查一个病人,对病人所表现出的阳性体征或有诊断价值的特殊表现,有的医生能及时发现,而有的医生却未发现。这就是各自感知能力不同的表现。

 

    感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就自身而言,主要与感觉器官的功能和经验水平有关.。如医生的视力欠佳,患有屈光不正,会使本来应当看到的表现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医生的听觉功能减退,在同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会因为听不清楚或听错了而出现误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会出现衰老现象,这也会直接影响其感知能力。至于经验水平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自的实践经历不同所致。有经验的医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使自己的感觉器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往往能在一个有意义的体征出现的早期即迅速感知,甚至某个疾病的先兆表现刚一出现就能及时地抓住不放。这种能力当然有利于正确诊断的确定。当面对着急诊病人时,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病人的表情和特殊的体位立即意识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所在的部位及性质,而缺乏经验的医生即使其感觉器官的功能良好,也不一定能够如此。这就是经验的作用。

 

    三、心理状态的影响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感觉,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受当时心理状态及注意力的影响。当主观上根本缺乏兴趣,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时,肯定难有明显的感知。即使某些对周围影响较大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关心,不感兴趣,头脑中也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诊断疾病时,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一个医生同时分管着几个不同的病人,当医生对某些病人在主观上感觉良好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对他们的病情就感知得明显,认识就深刻,误诊的机会也可能减少;反之,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因此,感知能力虽然有个体的差异,但是也受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

 

    临床上工作环境清洁、整齐、秩序井然,医生随时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和心境,精神很振奋,对病人态度和蔼,就能促进感知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认识深刻,使误诊的机会减少;相反,环境肮脏、嘈杂,医生工作忙乱,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随时处于烦躁、气愤、焦虑的情绪之中,对病人冷漠、厌烦,则肯定会降低和减弱感知的敏锐性,也就难免会发生差错。临床上一些误诊及差错事故常发生在工作忙乱或医生情绪不好时,其中就有感知能力不够敏锐的因素。

 

    有些误诊的病例,既不属于技术原因,也不是受设备条件的限制,病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体征,有的甚至病人本人或其家属已经明确地告诉了医生,但经治医生却视而不见,最后导致了误诊的发生。虽然人们常把这种误诊的原因归结到服务态度和责任心方面,但是从医生自身而言,当时并不一定感知到这会导致误诊和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医生已经意识到这点,则肯定不会在误诊的路上走下去。因此,应当认为,医生误诊的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于对疾病感知不够深刻的缘故。另外,医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本身就是服务态度不好的客观原因。因此,医生的感知能力会直接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医生在诊断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既影响着自身对病情的感知,又影响着工作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所以心理状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误诊因素。

 


上篇:第一节 医生的基本素质 下篇:第三节 医生的理论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