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疾病名称:流行性感冒
其他名称:流感
疾病编码:ICD-9:487.101 ICD-10:J11.101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急诊科,传染科,呼吸内科,儿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11-25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患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该病毒传播迅速,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根据核蛋白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变异性最大,又分为若干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加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新的变异,故可反复发作。冬、春季较多,大流行时则无明显季节性。所有人均为易感人群,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局多。

    1.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①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播作用;③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

    2.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细长形,直径为80~120nm,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糖蛋白纤突,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所构成,均具有抗原性。血凝素促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故其抗体能中和病毒,免疫学上起主要作用;神经氨酸酶作用点在于细胞释放病毒,故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但能限制病毒释放,缩短感染过程。

    3.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直径一般小于10μm)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基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结合,这是一种专一性吸附。病毒穿入细胞时,其包膜丢失在细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在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Ⅱ的参与下,病毒RNA被转录完成后,形成互补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换板。互补RNA迅速与核蛋白体结合,构成信息RNA,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复制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核蛋白在细胞襞内合成后,很快转移到细胞核,与病毒RNA结合成核成熟前,各种病毒成份已结合在细胞表面,最后的装配称为芽生,局部的细胞膜向外隆起,包围住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核衣壳,成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神经氨酸酶可水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释放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散感染到附近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貌岸然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二、临床表现

    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4天)。

    2.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

    3.体征:病人呈急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偶闻胸膜摩擦音。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缓慢。

    4.并发症:①肺部并发症:可有以下三种类型: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②肺外并发症:Reye’s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横纹肌肌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征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出结果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3.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流感病毒RNA:它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测病毒RNA,是个直接、快速、敏感的方法。

    4.病毒分离:将急性期病人的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5.血清学检查:应用血凝抵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应用中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可检测中和抗体,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四、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当时当地或邻近地区有“流感”流行,或患者所在单位1~4天内有大量类似症状的患者出现。

    2.临床特点: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

    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⑵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用鼻黏膜印片可在上皮细胞内查见包涵体,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率达90%以上。

    ⑶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

    ⑷病毒分离:用早期鼻咽洗液为检材,阳性可确诊。
  
    ⑸反转录一套式PCR:可测得RNA阳性。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呼吸道感染: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2.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军团病:本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肝、肾合并症,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4.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六、治疗原则

    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s综合征的发生。干咳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或可待因。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

    老年流感患者应在发病的最初1~2天内给于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起治疗作用。金刚烷胺成人剂量为每日100~200mg,分2次服用,儿童为每日4.4~8.8mg/kg,分2次服用,疗程为5~7天,一般无副作用。
 
    七、预防及预后

    1.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及时报告、隔离和治疗患者,凡遇以下情况,应疑有本病流行,及时上报疫情:①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连续三天持续增加,并有直线上升趋势;②连续出现临床典型流感病例;③有发热感冒病人2例以上的家庭连续增多。

    2.药物预防。金刚脘胺与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乙型流感则无效,因此,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对无保护的人群和养老院人员进行药物预防。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

    3.药苗预防。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接种后在血清和分泌中出现抗血凝素抗体和抗神经氨酸酶抗体或T细胞细胞毒反应,前二者能阻止病毒入侵,后者可降低疾病的严重度和加速复原。

    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毒种的选择,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根据美国CDC实施免疫专家委员会的推荐,1994~1995年度的三价流感疫苗包括A/德克斯/36/1(H1N1)、A/山东/9/93(H3N2)和B/巴拿马/45/90(乙型)三种毒株为宜。老年人除应用流感疫苗外,还应接种肺炎球菌菌苗,以防止下呼吸道并发症。Mader等曾报导3例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系统性脉管炎,虽属少见,但大范围接种应注意。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流行性出血热 下一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