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儿科疾病 ->急性肾炎
疾病名称:急性肾炎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580.902 ICD-10:N00.902
所属部位:腰部,
所属科室:急诊科,儿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7-09

    一、概述

    急性肾炎是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小儿时期以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者最常见,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1.病因:根据流行病学、免疫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证明本症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其根据如下:①肾炎起病前先有链球蓖前驱感染;②没有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的证据;③自链球菌感染至肾炎发病有一间歇期,此期相当于抗体形成所需时间;④患者血中可检出对链球菌及其产物的抗体、免疫复合物;⑤血中补体成分下降;⑥在肾小球基膜上有IgG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在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少数为1、3、4、6、26、49型,引起肾炎的侵袭率约5%。由皮肤感染引起的肾炎则以49型为主,少数为2、55、57和60型,侵袭率可达25%。

    2.发病机制:关于感染后导致肾炎的机制,一般认为是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浆中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随血流低达肾脏。并沉积于肾小球基膜,进而激活补体,造成肾小球局部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但近年还提出了其他机制。有人认为链球菌中的某些阳离子抗原,先植入于肾小球基膜,通过原位复合物方式致病。有人认为感染后通过酶的作用改变了机体正常的IgG,从而使其具有了抗原性,导致发生抗IgG抗体,即自家免疫机制也参与了发病;还有人认为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膜糖蛋白间具有交叉抗原性,此少数病例则应属抗肾抗体型肾炎。

    3.病理改变: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免疫性炎症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本病时的高血压,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容量增加所致,是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力增强有关,尚无定论。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可为“亚临床型”即除实验室检查异常外,并无具体临床表现;重者并发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1.前驱感染和间歇期:前驱病常为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猩红热等,或是皮肤感染,包括脓疱病、疖肿等。由前驱感染至发开门见山有一无症状间歇期,呼吸道感染引起者约10天(6~14天),皮肤感染引起者为20天(14~28天)。

    2.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而急性起病,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受累。

    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系因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水钠潴留引起。一般水肿多不十分严重,初仅累及眼睑及颜面,晨起重;重者波及全身,少数可伴胸、腹腔积液;轻者仅体重增加,肢体有胀满感。急性肾炎的水肿压之不可凹,与肾病综合征时明显的可凹性水肿不同。

    半数病儿有肉肯血尿;镜下血尿几乎见于所有病例。肉眼血尿时尿色可呈洗肉水样、烟灰色、棕红色或鲜红色等。血尿颜色的不同和尿的酸碱度有关;酸性尿呈烟灰或棕红色,中性或碱性尿呈鲜红或洗肉水样。肉眼血尿严重时可伴排尿不适甚至排尿困难。通常肉眼血尿1~2周后即转为镜下血尿,少数持续3~4周。也可因感染、劳累而暂时反复。镜下血尿持续1~3月,少数延续半年或更久,但绝大多数可恢复。血尿同时常伴程度不等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少数可达肾病水平。尿量减少并不少见,但真正发殿至少尿或无尿者为少数。

    高血压见于30%~80%的病例,系因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大所致,一般为轻或中度增高。大多于1~2周后随利尿消肿而血压降至正常,若持续不降应考虑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可能。

    出现上述症状的同时,患儿常有乏力、恶心、呕吐、头晕,年长儿诉腰部钝痛,年幼儿中诉腹痛。

    3.晨典型病例表现
 
    ⑴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例,可全无水肿、高血压、肉眼血尿,仅于链球菌感染流行时,或急性肾炎患儿的密切接触者中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镜下血尿,甚可尿检正常,仅血中补体C3降低,待6~8周后恢复。

    ⑵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甚或有严重循环充血及高血压脑病,而尿中改变轻微或常规检查正常,称“肾外症状性肾炎”,此类患儿血补体C3呈急性期下降,6~8周恢复的典型规律性变化,此点有助于诊断。

    ⑶尿蛋白及水肿重,甚至与肾病近似,部分病儿还可有血浆蛋白下降及高脂血症,而与肾病综合征不易区别。

    4.诊断:典型急性肾炎不难诊断。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补体C3的动态变化即可明确诊断。

    5.并发症:急性期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严重的循环充血状态、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随着近年防治工作的加强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⑴循环充血状态:因水钠潴留、血容量竭、直至肺水肿。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与病情轻重、治疗情况有关。我国50~60年代报道可于住院急性肾炎患儿的24%~27%中见到此类并发症,近年报告已降至2.4%。多发生于急性肾炎起病后1~2周内。临床表现为气急、不能平卧、胸闷、咳嗽、肺底湿罗音、肝大压痛、奔马律等左右心衰竭症状,系因血容量扩大所致,而与真正心肌泵竭不同。此时心搏出量常增多而并不减少、循环时间正常,动静脉血氧分压差未见加大,且洋地黄类强心剂效不佳,而利尿剂的应用常能使其缓解。极少数重症可发展至真正的心力衰竭,于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出现肺水肿而危及生命。

    ⑵高血压脑病:指血压(尤其是舒张压)急剧增高,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而言。一般儿童较成年人多见。通常认为此症是在全身高血压基础上,脑内阻力小血管痉挛导致脑缺氧脑水肿而致;但也有人认为是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原具备的自动舒缩调节功能失控、脑血管高度充血、脑水肿而致此外急性肾炎时的水钠潴留也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多发生于急性肾炎病程早期,起病一般较急,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继之视力障碍,眼花、复视、暂时性黑蒙,并有嗜睡或烦躁,如不及时治疗则发生惊厥、昏迷、少数暂时偏瘫失语,严重时发生脑疝。神经系多无局限体征,浅反射及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踝阵挛有时阳性,也可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有脑疝的症状和体征。眼底检查常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有时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清亮,压力和蛋白正常或略增。如血压超过18.7/12.0kPa(140/90mmHg),并伴视力障碍、惊厥及昏迷三项之一项即可诊断。

    ⑶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患儿相当部分于急性期有程度不一的氮质血症,但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仅为极少数。并发症尚乏有效预防措施,已成为急性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或无尿持续3~5或1周以上,此后尿量增加、症状消失、肾功能逐渐恢复。

    三、医技检查

    1.尿液检查:血尿为急性肾炎重要所见,或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多为严重变形红细胞,但应用袢利尿剂时可暂为非肾变形红细胞。此外还可见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有出血渗出性炎症,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点。尿沉渣还常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白细胞、大量透明和颗粒管型。尿蛋白通常为(+)~(++),尿蛋白多属非选择性,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尿常规一般在4~8周内大致恢复正常。残余镜下血尿(或爱迪计数异常)或少量蛋白尿(可表现为起立性蛋白尿)可持续半年或更长。

    2.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可稍低,系因血容量扩大,血液稀释所致。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此与原发感染灶是否继续存在有关。血沉增快,2~3月内恢复正常。

    3.血化学及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GFR)呈不同程度下降,但肾血浆流量仍可正常,因而滤过分数常减少。与肾小球功能受累相较,肾小管功能相对良好,肾浓缩功能多能保持。临床常见一过性氮质血症,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不限水量的患儿,可有一轻度稀释性低钠血症。此外病儿还可有高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血浆蛋白可因血液稀释而轻度下降,在蛋白尿达肾病水平者,血白蛋白下降明显,并可伴一定程度的高脂血症。

    4.细胞学和血清学检查:急性肾炎发病后自咽部或皮肤感染灶培养出β溶血性链球菌的阳性率约30%左右,早期接受青霉素治疗者更不易检出。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相应抗体,常借检测抗体证实前驱的链球菌感染。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其阳性率达50%~80%,通常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出现,3~5周滴度达高峰,505病人半年内恢复正常。判断其临床意义时应注意,其滴度升高仅表示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与急性肾炎的严重性无直接相关性;经有效抗生素治疗者其阳性率减低,皮肤感染灶患者阳性率也低。尚可检测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 B)及抗透明质酸酶(anti-HAse),并应注意应于2~3周后复查,如滴度升高,则更具诊断价值。

    5.血补体测定:除个别病例外,肾炎病程早期血总补体及C3均明显下降,6~8周后恢复正常。此规律性变化为本症的典型表现。血补体下降程度与急性肾炎病情轻征无明显相关,但低补体血症持续8周以上,应考虑有其他类型肾炎之可能,如膜增生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或狼疮肾炎等。

    6.其他检查:部分病例急性期可测得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通常典型病例不需肾活检,但如与急进性肾炎鉴别困难;或病后3个月仍有高血压、持续低补体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者。

    四、诊断依据

    1.多见于3~8岁小儿,2岁以内者少见。急性发病。

    2.多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先驱感染后1~4周发病。病程在1年以内。

    3.临床表现:①轻症:仅有镜下血尿、少量蛋白尿及轻度眼睑水肿,甚或无明显临床症状;②典型:发病急,有少尿、水肿、血尿及高血压等症状;③重症:可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血压可高达23.9~26.6/13.3~10.6kPa即180~200/100~80mmHg、头痛、呕吐、眼花、一过性失明甚至惊厥、昏迷等,眼底可见血管痉挛、视乳头水肿)。

    4.尿常规呈血尿及蛋白尿,亦可见颗粒管型。

    5.咽拭子或皮肤化脓感染灶培养出甲簇β溶血性链球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或抗链球菌激酶(ASK)或抗透明质酸酶升高。血清总补体及C 3下降,多在4~6周内完全恢复正常。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可阳性。内源性肌酐廓清率多减低。血尿素氮及非蛋白氮升高。
 
    6.有些病例胸透心脏普遍增大,心电图有T波改变。肾图可见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因症状轻重不一,且多种病因的肾脏疾患均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故有时应与下列患鉴别: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已知多种病原体感染也可引起肾炎,并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可引起增殖性肾炎的病原体有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柯萨基病毒、肋腺炎病毒、ECHO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等)、肺炎支原体及原虫等。参考病史、原发感染灶及其各种特点一般均可区别。
 
    2.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患

    ⑴膜增殖性肾炎:起病似急性肾炎,但常有显著蛋白尿、血补体C 3持续低下,病程呈慢性过程可资鉴别,必要时行肾活检。

    ⑵急进发肾炎:起病与急性肾炎相同,常在3个月内病情持续进展恶化,血尿、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少尿或无尿持续不缓解,病死率高。

    ⑶IgA肾病: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1~2日内即以血尿起病,通常不伴水肿和高血压。一般无补体下降,有时有既往多次血尿发作史。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检。

    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型:肾炎急性期偶有蛋白尿严重达肾病水平者,与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易于混淆。经分析病史,补体检测,甚至经一阶段随访观察,可以区别,困难时须赖肾活检。

    3.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或某些遗传性疾患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Goodpasture综合征、Alport综合征等。据各病之其他表现可以鉴别。

    4.急性泌尿系感染或肾盂肾炎:在小儿也可表现有血尿,但多有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尿中以白细胞为主,尿细菌培养阳性可以区别。

    5.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易误为“急性肾炎”,因二者预后不同,需予鉴别。此类患儿常有既往肾脏病史,发作常于感染扣1~2日诱发,缺乏间歇期,且常有较重贫血、持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有时伴心脏、眼底变化、尿比重固化,B超检查有时见两肾体积肾小。

    六、治疗原则
 
    目前尚科学家直接针对肾小球免疫病理过程的特异性治疗。主要为通过对症治疗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钠潴瘤、血容量过大),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复。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对遗留的轻度蛋白尿及血尿应加强随访观察而无需延长卧床期,如有尿改变增重则需再次卧床。3个月内宜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可于停止卧床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个月后如无临床症状,尿常基本正常,即可开始半日上学,逐步到参加全日学习。

    2.饮食和入量:为防止水钠进一步潴留,导致循环过度负荷之严重并发平,须减轻肾脏负担,急性期宜限制盐、水、蛋白质摄入。对有水肿、血压高者用免盐或低盐饮食。水肿重且尿少者限水。对有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小儿于短期内应用优质蛋白,可按0.5g/kg计算。注意以糖类等提供热量。

    3.感染灶的治疗:对仍有咽部、皮肤感染灶者应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药物治疗7~10天。

    4.利尿剂的应用:急性肾炎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水风潴留、细胞外流液量扩大,故利尿剂的应用不仅达到利尿消肿作用,且有助于防治并发症。凡经控制水、盐而仍尿少、水肿、血压高者均应给予利尿剂。噻嗪类无效时可用强有力的袢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汞利尿剂一般禁用。

    5.降压药的应用:凡经休息、限水盐、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应给予降压药。儿科仍常用利血平,首剂可按0.07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2mg)口服或肌注,必要时12小时可重复一次。首剂后一般给口服,按每日0.02~0.03mg/kg计算,分2~3次口服。副作用为鼻堵、疲乏、结膜充血、面红、心动过缓等。应避免反复大量注射或与氯丙嗪合用,因偶可发生类帕金森症状,表现为发音不清、不自主震颤、肌张力增高等。利血平效果不满意时可并用肼苯哒嗪,0.1mg/kg~肌注或0.5mg/kg(kg•d)分次口服,主要副作用有头痛、心率加快、胃肠刺激。血压增高明显,需迅速降压时近年还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吡啶,口服或舌下含眼,20分钟后血压开始下降,1~2小时作用达高峰,持续6~8小时,或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脯酸。发生高血压脑病需紧急降压者可选用下列静脉用药:硝普钠,对伴肺水肿者尤宜,本药作用迅速,滴注后数10秒钟即见效。但维持时间短。停用后3~5分钟作用消失,须维持静点,小儿可给5~20mg,溶于100ml葡萄糖液中,以1μg(kg•min)速度开始,视血压调整滴数。应注意点滴速度、需新鲜配制、输液瓶应黑纸包裹避光。另一静脉快速降压药氯甲苯噻嗪(低压唑,diazoxide)具直接扩血管作用,用量3~5mg/kg,快速静脉注射,效果不满意时30~60分钟后可重复1次。用后5分钟即达最大降压效果,维持8小时。副作用为偶见恶性、头痛、心悸、一过性室性心律不齐等。既信常用的降压药硫酸镁,因已有其他有效药物,且肾功能不全少尿时还镁中毒危险,近年已少用。

    6.急性期并发症的治疗

    ⑴急性循环充血的治疗:本症主因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大而致,故本症治疗重点应在纠正水钠潴留、恢复血容量,而不是应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的洋地黄类药物。除应用利尿剂外必要时加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经上述治疗仍未能控制者可行腹膜透析,以及时迅速缓解循环的过度负荷。

    ⑵高血压脑病的治疗:除以强有效的降压药控制血压外,要注意对症处理。对持续抽搐者可应用安定0.3mg/(kg•次),总量不超过20mg,静脉注射,或采用其他止痉药。利尿剂有协助降压的效果,本症常伴脑水肿,宜采用速效有力的利尿剂。

    ⑶急性肾功能衰竭:见有关章节。

    7.其他治疗:一般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内科治疗无效的严重少尿或无尿、高度循环充血状态及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用透析治疗。

    8.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急性肾炎是由风邪、湿热、疮毒内侵所致,影响肺、脾、肾三经的气化功能,故急期以祛邪为主,治以清宜利湿,可用麻黄连翘9g,赤小豆30g,茯苓皮15g,泽泻10g,冬瓜皮15~30g,白茅根15g.加随证加减:①表邪重加防风10g,芥穗6g;②毒热重加双花10g,蒲公英10g;③浮肿尿少加车前子15g;④血尿重加大小蓟10g,生地10g;⑤血压高加生石决明15~30g,黄芩10g,菊花10g。恢复期仅留轻微尿异常时可治以理脾益肾,清化余邪,常用健脾汤加减。处方举例:茯苓10g,山药10g,妇女贞子10g,侧柏10g,早莲草10g,通草3g。

    9.治愈标准

    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连续3次正常,肾功能正常为临床治愈。

    ⑵出院后连续追踪1年尿常规及艾迪计数正常者为痊愈。

    10.好转标准

    ⑴水肿基本消退,血压正常,并发症消失。

    ⑵肾功能无明显障碍。

    ⑶尿常规轻度异常。

    七、预防与预后

    根本的预防是防治链球菌感染。平日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

    小儿急性肾炎预后良好。50年代住院患儿中有报告病死率可高达5%(死于肺水肿、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感染)。近年由于诊治水平的提高,住院患儿病死率已降至0.5%~2.0%以下,某些城市已消灭了急性期死亡,其死因主要为肾功能衰竭。绝大多数患儿2~4周内肉眼血尿消失,利尿消肿,血压逐渐恢复,残余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多于6个月内消失,少数迁延1~3年,但其中多数仍可恢复。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一疾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