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K缺乏症
疾病名称:维生素K缺乏症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269.001 ICD-10:E56.101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儿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9-14

    一、概述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维生素K作为凝血因子,在1929年发现于德国,后来命名为维生素K。“K”为凝固的意思。维生素K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的为脂溶性,存在于苜蓿,菠菜之中的称为维生素K1,自鱼、肉中提取的维生素K类物质统称为维生素K2,人工合成的为水溶性,包括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与乙酰甲萘醌,即维生素K3与K4

    维生素K是氨基酸残基γ-羧化物的辅助因子。某些凝血因子可在γ-羧化物作用下与钙离子结合,从而被活化,参与体内的一系列凝血过程。一旦维生素K吸收、利用出现障碍,将影响一系列凝血因子生成。其病因包括:①吸收障碍:炎症、结石、肿瘤等引起总胆管完全性梗阻,或胆瘘、术后胆汁引流等导致胆盐缺乏,使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各种肠道病变以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亦可使维生素K吸收不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使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2明显减少。②利用障碍: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影响肝脏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此外,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等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抑制了维生素K在肝脏内活化凝血因子的作用。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出血、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1.维生素K缺乏症: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三、医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高于正常对照2倍以上,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2.凝血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3.出血时间及血小板正常。

    4.因出血而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脑脊液可呈血性。

    5.颅脑B超及CT检查是判定颅内出血、出血部位、范围以及出血量的可靠检查手段。

    四、诊断依据

    1.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儿。

    2.起病急骤,全身广泛出血倾向,不同程度贫血,严重者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中维生素K含量减低。

    4.经维生素K治疗数小时或24小时后出血倾向明显好转。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出血特点是延迟、持续而缓慢的渗血,可自发出血,但主要是轻伤后出血不易停止。因子Ⅷ、Ⅸ缺乏出血较重,二者临床表现无差别;因子Ⅺ缺乏症状轻,自发性出血者甚少见。因子浓度越低,出血越严重。

    2.若本病仅出现颅内出血症状,而不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时,易误诊为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这两种病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急、高热、昏迷、抽风,如不及时治疗均有生命危险。但这两种病在病因上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流脑发生在冬春季节,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通过呼吸道传染;乙脑发生在夏秋(7、8、9三个月),是乙脑病毒所致,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传染病。这两种病都好发于儿童,必须提高警惕。

    六、治疗原则

    在消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的同时给予维生素K补充治疗。

    维生素K1为脂溶性,吸收快,起效迅速,体内代谢慢,作用时间较长。每日可肌注或静注10~20mg,注射速度<5mg/分。在术前,肝功能严重受损,或用香豆素类抗凝药时,剂量可增至100~200mg/d。一般病例可予以维生素K34mg,每日2~3次,肌注;或口服维生素K44mg,每日3次。孕妇注射维生素K及给新生儿补充维生素K1,每日1~3mg可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但切勿过量,以防溶血性贫血及早产儿核黄疸。

    七、预后

    维生素K缺乏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但只要对本症有足够的认识,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病只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如为严重颅内出血,预后欠佳。因此,对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孕妇,哺乳期母亲及小儿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参考文献

[1] 吴玥,维生素K缺乏症.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9-941.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维生素C缺乏症 下一疾病:亚急性联合变性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