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眼科疾病 ->斜视
疾病名称:斜视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378.902 ICD-10:H50.901
所属部位:眼部,
所属科室:眼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7-02

    一、概述

    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的运动障碍。

    1.共同性斜视病因:病因学说不一,虽然各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但尚无一种学说能够解释所有的共同性斜视问题。

    ⑴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

    ⑵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一个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如单眼高度屈光不正,单眼屈光间质、眼底或视神经的病变等)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⑶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譬如内斜可能由于内直肌发育过强或外直肌发育不良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⑷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文献上统计数字不尽相同。有的报导多达50%的患者有家族性的倾向,也有报导仅10%上下者,这些事实使人们考虑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麻痹性斜视病因: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后者原因如下:

    ⑴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生麻痹的结果。常见于:①外伤:如颅底部,眼眶部发生外伤及脑震荡等。②炎症:如周围性神经炎,脑及脑膜炎等。③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血栓等。④肿瘤:眼眶或颅内肿瘤。⑤内、外毒素:如病灶感染、酒精、烟草、铅、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白喉等。⑥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⑵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无力)。

    二、临床表现

    1.共通性斜视

    ⑴发病多在幼年时期;

    ⑵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偏斜,共同性内斜视眼球偏向鼻侧,共同性外斜视眼球偏向颞侧;

    ⑶常有屈光不正、视力不良、弱视;

    ⑷眼球运动无障碍,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

    2.麻痹性斜视

    ⑴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在双眼视觉反射已经巩固的人,突然发生眼位偏斜,使得双眼单视无法保持,同一物象不是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两个非对应点上的物象反映在大脑知觉区时成为两个印象,不能融合为一个,于是产生复视。

    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但复视轻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另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⑵眼位偏斜:麻痹性斜视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眼位偏斜。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病眼偏斜越明显,复视亦加重;而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偏斜及复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⑶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因为麻痹肌固视时大脑发生较大的神经冲动,这个冲动同样发给健侧的配偶肌,使该眼过度收缩。

    ⑷眼球运动障碍:依据麻痹程度的不同,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或受到限制。

    ⑸头位偏斜:患者为了克服复视的干扰,常常将头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因为在这样的位置,需用麻痹肌的作用减少,复视相应得以改善。如遮盖一眼则头位偏斜可消失。检查头位时应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造成的斜颈相鉴别。

    3.并发症:可致复枧、眼性眩晕,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医技检查

    外观有眼球的偏斜,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遮盖法、三棱镜加遮盖法、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检查。

    四、诊断检查

    1.询问病史:包括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2.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内眦赘皮、解剖异常造成的假性斜视,有无代偿性头位等。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用1%阿托品扩瞳,在调节麻痹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检查者与患者相对而坐,距离为1/2m,取一宽5cm,长15cm之硬纸板作为遮盖板,分别检查注视33cm和5m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

    5.检查眼球的运动: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法:斜视角分为主斜角和副斜角。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角。测量主、副斜角可以协助斜视的诊断。

    此外,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共同性斜视:需与麻痹性斜视、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相鉴别。

    2.麻痹性斜视

    ⑴共同性斜视:多起于幼儿时期,为逐渐发生,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及代偿性头位,第2斜视角与第1斜视角相等,常有屈光不正。

    ⑵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无眼球运动障碍,在头位偏向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强硬。

    六、治疗原则

    1.共同性斜视: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双眼的视功能和获得正常眼位,以达到功能治愈。因此必须提高斜视眼的视力,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矫正眼位偏斜,增强融合能力。否则只能是外貌上的改善。

    ⑴在睫状肌完全麻痹下进行验光,属于调节型者应充分矫正其屈光不正,AC/A比值高的内斜视,需加用强缩瞳剂或戴双光眼镜治疗。非调节型者应在适当时候进行手术矫正。

    ⑵对斜眼视力已经减退或已形成抑制性弱视的儿童,应及早进行弱视治疗。

    ⑶用同视机或实体镜作双眼单视训练,进一步改善双眼视功能和矫正眼球位置。

    ⑷手术治疗:原则是增强或减弱眼外肌力量,以矫正眼位偏斜,前者常采用眼外肌截除术,后者采用眼外肌后徙术。手术后,根据情况继续配戴眼镜和进行双眼单视训练。

    2.麻痹性斜视

    ⑴对原因不明者,可试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

    ⑵支持疗法: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B12及ATP等,以助神经功能恢复。

    ⑶局部可行理疗,如超声波、音频电疗,以防麻痹肌萎缩。也可试行针刺疗法。

    ⑷治疗中一般都应持续遮盖单眼,防止复视的困扰。遮盖必须双眼轮换进行,防止双眼视功能恶化。

    ⑸病因已消除,或确知病变已不再恢复或进行者(一般是在病情稳定6~12个月以上),可行三棱镜矫治或手术矫正。

    七、预防

    预防儿童斜视重在消除引起斜视的条件,尽量使孩子不要注视近距离及同一方向的物品。如果发现孩子在4个月时已有斜视,可试用以下简单方法调节:如是内斜,父母可在较远的位置与孩子说话,或在稍远的正视范围内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并让孩子多看些会动的东西。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细菌性角膜溃疡 下一疾病:先天性白内障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