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毒蛇咬伤
疾病名称:毒蛇咬伤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989.521 ICD-10:T63.001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急诊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6-04

    一、概述

    毒蛇咬伤是由具有毒牙的毒蛇咬破人体皮肤,继而毒液侵入,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的一类急症。据统计,我国的毒蛇有48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以下种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龟壳花蛇)、竹叶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种蛇类。这些毒蛇多数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长江以北毒蛇种类较少,以蝮蛇常见;海蛇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毒蛇咬伤后,若经及时急救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中毒症状;如延误治疗,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毒蛇的分类: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①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②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③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2.蛇毒的有效成份:①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②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衰。③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④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⑤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

    3.蛇毒的毒性强度:各种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伤人后死亡率高;有的仅引起症状,下表列出几种毒蛇一次放毒量和致命的干毒量的比较。

    表1放毒量与致死量比较(mg)
 

毒蛇名称

一次放毒干物量

致人死命干物量

银环蛇

5.4

1.0

海蛇

6.0

3.5

竹叶青

14.1

100.0

金环蛇

43.0

10.0

蝮蛇

45.0

25.0

蝰蛇

72.0

42.0

大眼镜蛇

100.0

12.0

眼镜蛇

211.0

15.0


    二、临床表现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为蛇咬伤:道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2.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3.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表2)如眼镜蛇咬伤病人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

    表2几种主要毒蛇的牙距的牙痕形态
   

毒蛇名称

毒蛇牙痕间距

(厘米)

牙痕形态

竹叶青

0.51.2

字形

蝮蛇

0.61.2

牙距小

金环蛇

0.81.6

字形,伤口周围皮肤常呈荔枝皮样外观。

银环蛇

0.81.4

字形,伤口皮肤常有撕裂。

蝰斑蛇

1.01.5

部组织呈深色

眼镜蛇

1.11.9

伤口周围瘀斑和肿胀明显

眼镜王蛇

1.53.0

伤口周围明显肿胀

五步蛇

1.53.5

牙距大、出血多,局部常有水泡和血泡。


    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毒牙呈沟状或管状与毒腺相通,当包在腺体外的肌肉收缩时,将蛇毒经导管排于毒牙,注入被咬伤的人和动物体内。

    被毒蛇咬伤后,病人出现症状的快慢及轻重与毒蛇种类、蛇毒的剂量与性质有明显的关系。当然咬伤的部位、伤口的深浅及病人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毒蛇在饥饿状态下主动伤人时,排毒量大,后果严重。

    ⑴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后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过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⑵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瘀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瘀血、鼻衄、呕血、咳血及尿血等。个别病人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病人何伴头尾、恶心、呕吐及腹泻,关节疼痛及高热。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

    ⑶混合毒致伤的表现: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从局部伤口看类似血液毒致伤,如局部红肿、瘀斑、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结炎等。从全身来看,又类似神经毒致伤。此类伤员死亡原因仍以神经毒为主。

    4.并发症: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三、医技检查

    一般病人可做血液常规及尿液常规检查,严重的病人还要做生化及物理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功酶、尿素氮、肝功能、肌酐、电解质等),以便了解病情进展,判断预后,掌握主动。

    四、诊断依据

    1.有被毒蛇咬伤史,伤处可见一对较深而粗的毒牙痕。

    2.可有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现。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与无毒蛇咬伤鉴别:伤口可见到多个细而浅的齿痕,排列成椭圆形锯齿状,无明显局部肿痛和淋巴系统炎症反应,亦无全身症状,则多为无毒蛇。

    表3毒蛇、无毒蛇咬伤后主要区别
 

项目

毒蛇

无毒蛇

牙痕

34个大牙痕,深、紫黑(银环蛇、海蛇除外)

牙痕小、浅、色淡、呈锯齿状

疼痛

灼烧、疼痛、范围扩展快,(银环蛇除外)

痛,不扩展,不明显加剧加剧

肿胀

红、肿显著、扩展快,(银环蛇 海蛇除外)

红肿不显著不扩展

出血

常出血、周围瘀斑、水泡

少出血或不出血、无斑、水泡

淋巴结

近处淋巴结肿大、触痛

不肿大、无触痛

全身症状

不同种类,症状不同


    2.与蜂螫伤鉴别:蜂毒毒液主要成分为蚁酸、神经毒素、组织胺。有些蜂毒可致溶血和出血。主要表现为螫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痛。有时可有发热、头痛等。对蜂毒过敏时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过敏休克、喉头痉挛等,但局部无牙痕可见。结合受伤环境或病史可与毒蛇咬伤鉴别。
 
    3.与蜈蚣咬伤鉴别: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痛,或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有过敏休克等发生。无局部牙痕,可与毒蛇咬伤相区别。
 
    4.与蝎子螫伤鉴别:我国东北毒蝎其毒力近于眼镜蛇毒,可致。有毒成分主要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等。螫伤后局部疼痛,无红肿,被大蝎螫伤后,表现为呼吸加快、流涎、出汗。全身疼痛,口及舌肌强直,累及心肌则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主要根据局部无牙痕和受伤环境,不难和毒蛇咬伤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1.阻止毒液吸收: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⑴绑扎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后送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1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⑵冰敷法: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⑶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送往医疗站。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2.促进蛇毒的排出及破坏:存留在伤口局部的蛇毒,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1次后要作清水漱口,当然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应溃破之处。也可用吸乳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之蛇毒,效果也较满意。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消毒后应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作“+”或“++”形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咬伤的倍位在手或足部时,也可用三棱针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风穴,向近侧皮下刺入1cm后,由近向远轻轻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伤口扩大后,还可用各种药物作局部的湿敷或冲洗,以达到破坏或中和蛇毒的目的。常用的外敷药有30%盐水或明矾水,用于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5%~10%的盐水。

    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本分解和破坏蛇毒,从而减轻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症状,用法是用生理盐水2~4ml溶解胰蛋白酶后,在伤口基底层及周围进行注射,12~2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注射速尿、利尿酸钠或甘露醇等,可加速蛇毒从泌尿系的排出。

    3.抑制蛇毒作用:主要是内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药和蛇药片,达到解毒、消炎、止血、强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血清已广泛用于临床,对同种毒蛇咬伤效果较好。

    ⑴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蛇药片已有十余种,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临床上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口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同时将药片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口服5片,以后每3小时口,服5片,重症者药量加倍。另外,上海蛇药片主治蝮蛇咬伤,蛇三满蛇药片主治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

    ⑵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60g,捣烂后取其汁内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也可用新鲜鸟桕嫩芽30g,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可预防蛇毒攻心。

    ⑶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目前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保存。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注射。

    4.全身支持疗法: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有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因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是重要的。血压低时应及时给输血和补液,抗休克治疗,呼吸微弱时给以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性呼吸。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应用,对中和毒素和减轻毒性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对防治局部组织的坏死是重要的,常规注射TAT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七、预防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建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产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冻伤 下一疾病:二硫化碳中毒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