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神经系统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名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430-04 ICD-10:I60.901
所属部位:头部,
所属科室: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5-07

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包括:①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年发病率6/10万;②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③梭形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④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20%;⑤其他:霉菌性动脉瘤、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脑血管炎、血液病及凝血障碍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原因不明占10%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动脉瘤性SAH经典表现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新发生头痛最具有临床意义,约1/3的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可出现早期轻微头痛,头痛可持续数日不变,2周后缓慢减轻,头痛再发常提示再次出血。但动静脉畸形破裂头痛常不严重。发病多有激动、用力或排便等诱因。短暂意识丧失很常见,可伴呕吐、畏光、项背部或下肢疼痛,严重者突然昏迷并短时间死亡。60岁以上老年SAH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起病较缓慢,头痛不明显,意识障碍及脑实质损害症状较严重,或以精神症状起病。

 

2.体征:血压常急骤上升,最初两周内体温可升高达390C。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可产生麻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易损伤Ⅲ、Ⅳ、Ⅴ和Ⅵ脑神经;大脑前动脉瘤出现精神症状,大脑中动脉瘤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瘤出现面瘫等脑神经瘫痪。动静脉畸形病人常见癫痫发作,可伴轻偏瘫、失语或视野缺损等局灶性体征。可出现颈强、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20%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急性期偶见欣快、谵妄和幻觉等精神症状,23周自行消失。

 

3.常见并发症:①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情稳定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Kernig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日发生再出血,急性期动静脉畸形再出血较少见;②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相关,病后1014日为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和确诊;③扩展至脑实质内的出血:大脑前或中动脉动脉瘤破裂,血液喷射到脑实质导致轻偏瘫、失语,有时出现小脑天幕疝;④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分别发生于发病当日或数周后,进行性嗜睡、上视受限、外展神经瘫痪、下肢腱反射亢进;⑤5%10%的患者发生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发生低钠血症。

   

三、医技检查

 

1.CT扫描、CT增强、MRIMRA:临床疑诊SAH首选CT检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诊断。出血当日敏感性高,可检出90%以上的SAH,并可确定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或脑梗死,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CT增强可发现大多数动静脉畸形和大的动脉瘤,MRI可检出脑干小动静脉畸形,MRA对直径315mm动脉瘤检出率达84%100%,但不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

 

2.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若CT扫描不能确定SAH临床诊断,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肉眼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明显增高(400600mmH2O),可提供SAH诊断的重要依据。注意腰穿可诱发脑疝形成的风险。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SAH诊断后需行全脑血管造影,因20%的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常由多支血管供血。DSA可确定动脉瘤位置,显示血管解剖走行、侧支循环及血管痉挛等,发现烟雾病、血管性肿瘤等病因,为SAH病因诊断提供可靠证据,是制定合理外科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

 

4.经颅多普勒(TCD):作为非侵入技术可监测SAH后脑血管痉挛

 

5.心电图:可显示T波高尖或明显倒置、PR间期缩短、高U波等异常。

 

6.血液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寻找其他出血原因。

 

四、诊断依据

 

1.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检查无局灶性神经体征,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CT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腰穿压力明显增高和血性脑脊液,眼底检查玻璃体下片状出血等可临床确诊。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可见反应迟钝和血性脑脊液,但有明显局灶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患者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与SAH 混淆,CTDSA检查可以鉴别。

 

2.颅内感染:可有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但先有发热,脑脊液检查示感染。

 

3.脑肿瘤:约1.5%的脑肿瘤患者可发生瘤卒中,形成瘤内或瘤旁血肿并合并SAH;癌瘤颅内转移、脑膜癌症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也可见血性CSF,拒详细病史、脑脊液检出癌细胞和头部CT可以鉴别。 

 

六、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1  一般处理:应住院监护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摇高1520度,病房保持安静、舒适和暗光。避免用力排便、咳嗽、喷嚏和情绪激动等,以免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头痛可用止痛药,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正常血容量和足够脑灌注,治疗低钠血症,防止心律失常,注意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功能药物。

 

1.2  颅高压的治疗:可用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等脱水降颅压。颅内压征象明显有脑疝形成趋势者可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

 

1.3  预防再出血:抗纤溶药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推迟血块溶解和防止再出血。常用6-氨基己酸,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副作用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芳酸或立止血、维生素K3等止血剂的应用仍有争论。 

1.4  预防性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口服,尼膜同静点。可减少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缺血合并症。用苯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可治疗血管痉挛,确定动脉瘤手术治疗后用此方法较安全。

 

1.5   放脑脊液疗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可减少迟发性血管痉挛、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率,减低颅内压

 

2.手术治疗  是根除病因、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

 

2.1  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最终手术治疗常用动脉瘤颈夹闭术、动脉瘤切除术等。患者意识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手术最适时机仍有争议,目前证据支持早期(出血后2日)手术。未破裂动脉瘤治疗应个体化,年轻的、有动脉瘤破裂家族史和低手术风险者适宜手术,无症状性小动脉瘤患者适合保守治疗。

 

2.2  动静脉畸形:可采用AVM整块切除术、供血动脉结扎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或γ-刀治疗等

  

七、预后

 

1.与病因、年龄、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出血量、血压增高及波动、合并症和及时手术治疗等有关

 

2.发病时意识模糊或昏迷、高龄、收缩压高、出血量大、大脑前动脉或椎基底动脉较大动脉瘤预后差,半数存活遗留永久脑损害,常见认知障碍

 

3.90%颅内动静脉瘤破裂患者可以恢复,再出血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156.

 

(李艳敏 整理)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中枢性脑桥髓鞘破坏 下一疾病:蛛网膜炎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