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神经系统疾病 ->细菌性脑膜炎
疾病名称:细菌性脑膜炎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320.909 ICD-10:G00.902
所属部位:头部,
所属科室:急诊科,儿科,神经内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9-01

    一、概述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成人常见,儿童患者尤多。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其中脑膜炎球菌所致者最多,依次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杆菌、葡萄球菌、李司忒苗、厌氧菌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及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及脑膜炎期三个阶级。脑膜炎期病人高热及持续毒血症,全身仍有瘀点、瘀斑,但中枢神经系统病症状加重。因颅内压增高而病人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常有皮肤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1~2天后病人进入谵妄昏迷状态,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晚发型脑膜炎多见于儿童。

    二、临床表现
 
    1.新生儿:应注意常有败血症或神经系统先天性缺陷。询问儿母有无重症感染、绒毛膜炎、早期破水、产程过长或产道感染史。注意患儿体温高低,有无吸吮困难、呕吐、腹泻、活动减少、哭声尖或不哭、烦躁不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阵发性窒息、惊厥、黄疸、发绀等情况。

    2.婴儿和儿童:应注意病前数日有无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常为急性起病,易激动,突然尖叫,呆视,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惊厥,嗜睡,谵妄,昏迷。仔细检查有无外耳道溢脓和乳突炎,皮肤淤点,脓疱疹,心跳快,脉细弱,血压低,呼吸节律不齐,瞳孔大小不等,肝脾肿大,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膝反射亢进,前囟饱满,角弓反张,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眼底检查有无视乳头水肿、动脉痉挛、出血点等。

    3.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有硬脑膜下积液存在:脑膜炎呈慢性过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积极合理治疗而体温不降;病情好转后又出现高热、呕吐、嗜睡、昏迷、惊厥等症状;头围增大,前囟持续或反复隆起;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宜作颅骨透照或硬膜下穿刺(如一侧液体>2ml,蛋白>40mg,红细胞<1.0×1012/L,即可确诊)。或行CT、磁共振检查。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白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皮肤淤点涂片找细菌。

    ⑵脑脊液检查,包括压力、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查病菌。

    ⑶乳酸盐、LDH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⑷血清钠、氯,尿钠及渗透压测定等,并酌情复查。

    2.常见菌的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荧光检查。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结核性脑膜炎。

    2.乙脑。

    3.流脑及中毒性脑病等鉴别。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安静卧床,注意消毒隔离,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抗惊厥可用安定0.1~0.2mg/kg静脉注射(每次至多10mg);苯巴比妥钠5~7mg/kg肌注、静脉注射各半量;苯妥英钠6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尽早改口服;副醛0.3ml/kg灌肠。

    2.抗菌药物治疗

    ⑴B型流感杆菌:选用氨苄青霉素400mg/(kg.d),分6次静脉注射,热退5天后停药,疗程10~14天;或用足疗程后脑脊液中淋巴细胞<50×106/L,蛋白<500mg/L,即可停药。氯霉素50~100mg/(kg.d),分2次静脉注射,疗程7天。

    ⑵肺炎双球菌:青霉素80万~100万U/(kg.d),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150~400mg/(kg.d),或红霉素50~60mg/(kg.d),分次静脉滴注,若青霉素过敏,可换头孢匹林80mg/kg,分4次静脉注射,另加椎管内注射每日5~25mg。

    ⑶葡萄球菌:头孢匹林。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株,同时椎管内注射头孢匹林。

    ⑷病原菌不明:氨苄青霉素,若对青霉素过敏可换氯霉素。

    3.脑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如血清钠<120mmol/L,有低血钠症状,可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3%氯化钠12ml/kg,此量约可提高血钠10mmol/L,必要时可于数小时后重复一次。

    4.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早期经颅骨透照或CT检查发现有积液,但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者,不必穿刺治疗。积液多且有颅压增高症状可予穿刺,先每日穿刺,每次抽液不超过30ml,以后隔日穿刺直至积液放净为止,多于2周内痊愈,如3~4周仍不减轻,或液量过多,穿刺抽液不能减轻颅内高压症状者,可持续引流,如仍不见效,可考虑手术摘除囊膜。

    5.颅内压增高的处理: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于20~30分钟内快速静液,辅以50%葡萄糖液1/8~12小时,可用2~3次,疗程一般2天。或用30%尿素溶液(用10%山梨醇稀释)。维持治疗可用甘油1~2g/kg,1/4~6小时,口服或鼻饲。

    6.防止椎管阻塞:对脑脊液浓稠或治疗较晚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2mg,可提高疗效。

    7.抗休克:有感染性休克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有DIC时,按DIC处理。

    8.护理

    ⑴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⑵昏迷、持续惊厥或休克患儿,应专人守护。监护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病情变化,大小便次数及出入量。

    ⑶做好急救准备,发现惊厥、昏迷或病情骤变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⑷饮食应少量多餐,食后少动,避免呕吐,若病情许可,可竖直抱起或抬高床头约20分钟。吞咽困难可用鼻饲。使用磺胺或肾毒性抗生素者,应给予充足的液体。

    ⑸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向一方,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性窒息。注意口腔护理。

    9.出院标准及随防:症状消失,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可以出院。出院后1周及1~2个月后门诊复诊查神经系统体征、血常规,必要时查脑脊液。

    六、预防

    常规免疫接种可以防止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免疫接种也可以短期预防某类球菌型的脑膜炎,并可以在流行脑炎时使用这种免疫针剂。让与患儿亲密接触的儿童服用抗生素,是另一种可以预防细菌性脑膜炎扩散的方法。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下一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