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血液及淋巴疾病 ->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疾病名称: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其他名称:病毒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淋巴结炎
疾病编码:ICD-9:683-08 ICD-10:L04.902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血液科,内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3-01-16

一、概述

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

1.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其临床经过,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多,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自限性等特点,提示该疾病可能与急性病毒感染有关。

2.病理学改变:受累淋巴结直径1~2cm,很少大于3cm,被膜薄。光镜下,可见到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中有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浸润,可见到组织细胞吞噬碎片现象,但缺乏中性粒细胞。坏死灶周围也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在损害区中可见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及核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等。电镜下,可以从超微结构方面获得该疾病所累及的组织中确有凋亡存在的证据。研究发现,凋亡小体的形成主要在坏死灶周围的区域,同时还可以见到部分组织细胞有吞噬凋亡小体及细胞的现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区中的细胞主要是CD4、CD8及CD68,许多细胞中含有HLA-1颗粒,NK细胞及B细胞则少见。用一种特殊识别浆细胞样单核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IP染色显示,MIP(+)的细胞与CD3及TCR无关,而多为CD4,因此,坏死区中CD4主要是MIP(+)的浆细胞样单核细胞。该疾病受影响区CD45RO+(+)细胞多于CD45RA(B),并呈混合性分布,说明淋巴细胞不是克隆性增生。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⑴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夏发病较多,部分患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咽峡炎史等。

⑵发热:热型不一,可呈弛张热、低热或不规则热、最高可达39~40℃,亦可呈间歇性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正常。发热持续1~2周,个别患者可持续高热达1~2个月或更长,一般可自行消退。

⑶淋巴结肿大:多位于颈部,亦可累及腋下、锁骨上、肺门、腹股沟等部位,活动,质地较软,起病急者常伴疼痛或压痛,局部无明显炎症表现。淋巴结常随发热高低而增大或缩小。这与淋巴瘤和恶组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肿大、质地韧或较硬,进行性增大而无压痛的特点不同。

⑷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为荨麻疹、丘疹、多形红斑,往往为一过性,持续3—10天后消退。

⑸肝脾肿大:30%左右的病例可见轻度肝大,50%的病人亦可呈一过性脾大,发热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⑹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根据三大主要表现:①轻度痛性淋巴结肿大,以颈腋部淋巴结为主;②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糖皮质激素敏感;③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特别有粒细胞减少。次要表现:血沉增快,一过性肝脾肿大,皮疹,难以用其他疾患解释的多脏器损害,结合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

2.并发症:发病过程中可并发细菌感染,如肺部感染等。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血象: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分类提示淋巴细胞增高,部分患者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亦可出现异淋,但白细胞总数往往明显升高,异淋比例亦较高,常>10%)。该疾病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

⑵骨髓象:多数呈感染性骨髓象伴粒细胞退行性变,个别患者可见到粒细胞成熟障碍及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

2.淋巴结活检:为该疾病确诊的依据。①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副皮质附近有大片坏死,其内混杂以多数碎片,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组织细胞而无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可吞噬核碎片,亦可见到组织细胞崩解,仅见细胞碎片及完全坏死;②可见变异淋巴细胞(即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同时出现;③有残存的淋巴小结,免疫组化显示CD45RO+(T)细胞较CD45RA+(B)细胞多;CD68+和lysozyme+细胞主要分布于坏死区,仅见少数散在于交界区和边缘区。CD15阴性或仅见于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提示病灶为非化脓性,同时亦可排除髓系白血病细胞浸润。

3.X线、CT检查:除外结核及肿瘤占位性病变。

4.B超:提示淋巴结、肝脾肿大。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该疾病极易误诊为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传染病;恶组、恶性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女性患者易与SLE等结缔组织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五、治疗原则

该疾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与治疗无关,但其中5%的病人在数月以至数年后复发。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发热、淋巴结疼痛时对症治疗是必要的。通常用抗生素无效,症状显着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泼尼松(强的松),转移因,皮下注射;干扰素,隔天1次,皮下注射;无明显症状者可不治疗。

六、预后

该疾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较好,但也可有多脏器官受损的并发症及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故应尽早治疗及长期随访。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