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迷路炎(labyr inth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并发症,有非化脓性(浆液性)与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有局限性迷路炎(迷路瘘管)、急性浆液性迷路炎两种。化脓性有急、慢性之分。
该疾病的病因:①病毒感染: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②前庭神经遭受刺激: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③病灶因素: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应。④糖尿病: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
二、临床表现
1.局限性迷路炎
⑴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
⑵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向患侧,此乃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之故。
⑶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和程度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瘘管位于鼓岬者叮呈混合性聋。
⑷瘘管试验阳性,瘘管被病理组织堵塞时可为阴性。
⑸前庭功能一般正常或亢进。检查时不宜采用冷热水试验,以免感染扩散。
2.浆液性迷路炎
⑴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为该疾病的主要症状。病人喜卧向患侧(眼震快相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
⑵眼震为水平-旋转性。闲患侧迷路处于兴奋、激惹状态,故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患侧迷路功能明显减退,眼震快相指向健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瘘管试验可为阳性。
⑶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性聋,但未全聋。
⑷可有耳深部疼痛。
3.化脓性迷路炎
⑴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相侧,不敢稍事活动。
⑵平衡失调。
⑶耳鸣,患耳全聋。
⑷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当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之可能。
⑸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
⑹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
4.并发症:该疾病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最终可导致耳鸣、耳聋。
三、医技检查
1.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
2.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
四、诊断依据
1.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破坏迷路骨壁,或经前庭窗、蜗窗侵入,或手术误伤内耳引起。炎症仅限于骨迷路,常局限于水平半规管隆突,形成瘘管者称局限性迷路炎,炎症可扩展至外淋巴间隙及膜迷路,分为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
2.可有程度不等的前庭功能紊乱,如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及平衡失调,伴有中耳炎症状。
3.耳部检查可为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征象,瘘管试验可为阳性。
4.局限性迷路炎及浆液性迷路炎多为。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中耳炎引起的急性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的早期不易与发作期的限局性迷路炎相鉴别。故只能通过疾病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如自发性眼震方向由向患侧转为健侧,眩晕加重,听力下降明显(不全丧失),前庭功能试验减退(但不丧失),经治疗能好转或停止进展者,可诊断为该疾病。
六、治疗原则
1.局限性迷路炎
⑴发作期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生素加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适当的镇静剂,注意休息等。
⑵在足量抗生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术中应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外半规管隆凸,及鼓室内侧壁,以发现瘘管。清除病变时,不宜扰动瘘管内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免感染扩散,引起弥漫性迷路炎。病变清除后可用颞筋膜覆盖瘘口,瘘口较大时,可选用适当大小的健康碎骨片嵌顿于瘘口,上覆颞筋膜。
2.浆液性迷路炎
⑴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应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迷路无须开放。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致之浆液性迷路炎,应以全身抗感染治疗为丰,必要时行单纯乳突切开水。
⑵对症治疗,如安定、镇静。呕吐频繁时应适当输液,并用适量类固醇激素类药均,如地塞米松等。化脓性迷路炎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该疾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
3.化脓性迷路炎
⑴大量抗生素控制下立即行乳突手术。
⑵疑有颅内并发症时,应急行乳突手术,并切开迷路,以利引流。
⑶补液,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4.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无并发症,手术创口愈合。
七、预防
该疾病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故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是预防关键。患者需住院抗炎、对症支持及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源。局限性迷路炎如内耳功能正常,则不刮除履盖迷路瘘管的胆脂瘤上皮,以免发生迷路急性化脓性感染:如手术中开放了瘘管,则应以筋膜或静脉片等封闭之。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施行迷路凿开术,以防颅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