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用于治疗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其他具有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精神病。还可用于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不良反应】
1.以锥体外系反应为最常见,随着用量的增加,出现的机率增多。可见:①颈部与上、下肢肌肉僵直;②双手或手指震颤或发抖;③头面部、口部或颈部抽动;④不停地踱步。
2.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头昏、晕眩、有轻飘或晕倒感、迟发性运动障碍(早期表现为舌在口中转动)以及皮疹等。
3.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减少,咽部疼痛和发热和黄疸。
4.少数病人可引起情绪低落,为药源性抑郁。
【禁忌证】
1.凡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和任何病因引起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皆不宜使用。
2.本品可自乳汁中排出,造成乳儿镇静和运动功能失调,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注意事项】
1.动物实验显示:给予成人每日最高量2~20倍时,减少了受孕几率,导致滞产与死胎;尽管对人类的实验性研究不多,但用于育龄妇女与孕妇时应慎重。
2.老年人在开始时宜用小量,然后缓慢加药,调整用量,以免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及持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3.有下列情况时应慎用:①心脏病尤其是心绞痛;②药物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抑制;③癫痫;④青光眼;⑤肝功能损害;⑥甲亢或中毒性甲状腺肿大;⑦肝功能不全;⑧肾功能不全以及尿潴留。
4.治疗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白细胞计数;②大量或长期服用,需定期检查肝功能;③密切注意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早期症状。
5.用药过量以及中毒先兆的表现有:呼吸困难,严重的精神萎靡或疲乏无力,肌肉颤抖或粗大的震颤以及肌肉无力或发僵等。
6.逾量中毒时无特殊拮抗药。应作洗胃、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血压降低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但不得使用肾上腺素。
【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过多,可促使酒精中毒,易产生严重的低血压和深度昏迷。
2.与苯丙胺并用,氟哌啶醇可降低前者的作用。
3.与巴比妥在内的抗惊厥药并用时:①可改变癫痫的发作形式;②并不能使抗惊厥药增效,但可改变或提高发作阈值,不应减少抗惊厥药的用量;③可使氟哌啶醇的血药浓度降低。
4.与抗高血压药物并用时,可使血压过度降低。
5.与抗胆碱药物并用时,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但可能使眼压增高,或降低氟哌啶醇的血药浓度。
6.可加强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中枢抑制效应。
7.饮茶或咖啡,可影响氟哌啶醇的吸收,降低疗效。氟哌啶醇的溶液加入咖啡时易产生沉淀。
8.与肾上腺素合用,由于本品阻断了α受体,显示出肾上腺素激动β受体的效应,导致血压降低。
9.与锂盐合用时,需注意观察有否神经毒性。
10.与甲基多巴并用,可产生意识障碍、思维迟缓与定向障碍。
【给药说明】
1.使用本品时必须注意药物用量的个体化,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需经过3周左右显示较好的疗效。经服用有效量巩固治疗后,可逐渐减少至最低的有效量,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维持治疗。
2.锥体外系症状为氟哌啶醇治疗初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不少病例与用量有关,调整用量后可使这些不良反应减轻。有时,在治疗中配合中枢抗胆碱药如苯海索可使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好转。但若长期配合使用,会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
3.长期使用本品或用量较大时,应注意观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早期症状。尤其是老年女性病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常持续存在,不易控制,主要表现为口舌、颜面与下颌出现节律性的不自主运动。舌头在口内蠕动或颤抖,口部不断呷咀,下颌呈咀嚼状。其中,舌部蠕动为识别这种症状的先兆。
4.恶心为氟哌啶醇毒性先兆之一,有时会被同用的止吐药掩盖而不易识别,需加以注意。
5.接触本品的水溶液时,可能发生接触性皮炎。
6.本品可控制躁郁症的躁狂发作,突然停药,有时会促发抑郁发作。
7.长期用药者需停药时,应在几周之内逐减药量,骤然停药易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
【用法与用量】
1.口服:①成人常用量,开始时1次2mg,每日1~2次,然后根据治疗的需要和耐受状况调整用量。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l0~40mg。②老年、体弱者,开始1次l~2mg,每日1~2次,然后根据耐受情况再调整用量。
2.肌内注射:成人常用量,对急性精神病,开始时1次5mg,根据需要和耐受情况,可每隔8~12小时重复一次,使症状得到控制。
【制剂与规格】
1.氟哌啶醇片:①2mg;②4mg。
2.氟哌啶醇注射液:lml:5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