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二节 寄生虫病
http://www.zgkw.cn    丁滨

 

    寄生虫分原虫和蠕虫两大类,寄生虫病自然也分原虫病和蠕虫病。经典传染病专著中记载的寄生虫病有三十余种,有些分布较广,有些发病区域较窄,有些在我国几乎少见,有些曾灭绝又死灰复燃。

 

    原虫病是由医学原虫引起的一组疾病,多无特殊症状体征,故常根据虫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分为肠道原虫病、血液和组织原虫病,前者如贾第虫病、阿米巴病、小袋纤毛虫病以及各种孢子虫病,后者如疟疾、滴虫病、黑热病、弓形体病等,有的寄生虫同时或先后在多处器官寄生,难以明确归类。

 

    肠道原虫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因此需要同急慢性肠炎的腹泻区别,很多肠道原虫病的误诊就是因为没有采取特殊方法或集卵法查粪便寄生虫。

 

    肠道原虫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因此需要同急慢性肠炎的腹泻区别,很多肠道原虫病的误诊就是因为没有采取特殊方法或集卵法查粪便寄生虫,误做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治疗,致使腹泻迁延不愈。隐孢子虫病和圆孢子虫病等都属于球虫病,是近些年才被重视的人类腹泻疾病之一,实际发病率可能并不低。但许多临床医生不认识此类疾病,加之普通的粪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都无法发现病原体,所以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被误诊误治。南京市儿童医院的肠道门诊,在近8年间分别遇到90余例隐孢子虫病和圆孢子虫病病儿被长期按消化不良、慢性肠炎治疗,腹泻迁延不愈,大多数病儿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发热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体征。到该院肠道门诊就诊后,采用大便直接涂片改良抗酸染色法镜下观察,都找到了孢子虫卵囊,确诊为隐孢子虫病和圆孢子虫病,经过口服大蒜素胶囊,所有病儿的腹泻均在一周内停止。一两岁半的男孩,反复腹泻,每日排六七次稀水样粪便,在当地医院按慢性肠炎给予黄连素、吡哌酸等治疗,始终无效,孩子黄瘦无力,食欲极差,经常哭闹不安。直到一年多后,家长才带着孩子来到南京儿童医院的肠道门诊,粪便常规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随后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粪便涂片,发现了大量圆孢子虫卵囊,确诊为圆孢子虫病,予大蒜素胶囊治疗2周,腹泻即完全停止。

腹泻也是另一种常见肠道原虫病—贾第虫病的主要症状。贾第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的成人感染率为0.9%±0.3%,儿童达到5.3%±0.9%。贾第虫的感染率虽然比较高,但只在胃酸缺乏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产生严重症状者少见。贾第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十二指肠和胆囊,所以表现为上腹部绞痛、腹胀、腹泻或胆囊炎。一位8岁农村儿童,不明原因地腹泻,每天达十余次,伴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先后按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治疗,应用多种抗生素,病程迁延3个多月不愈,后来在一所乡村卫生院,在粪便常规集卵检查时发现了梨形鞭毛虫滋养体,确诊为贾第虫病,口服甲硝唑(灭滴灵)1周,病儿腹泻等症状即缓解消失。

 

    1958年我国政府曾宣布消灭的黑热病,又有抬头的趋势。

 

    黑热病是以杜诺凡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中华白蛉是主要传播媒介。目前,黑热病仍然是世界上不少地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我国黑热病的发病率相当高,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防治工作,1958年我国政府曾宣布黑热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但近十余年来,在一些老疫区,黑热病又有死灰复燃抬头的趋势。据长治医学院的王敬爱大夫报道,晋东南地区50年代以前是黑热病的高发地区,在19521月至195512月的4年中,有20例小儿黑热病在该院住院治疗,以后逐渐减少,某一时期几乎没有黑热病病人。到了80年代末期以后,收治的病人又呈增多的趋势,仅1988年至199810年间,就收治了23例小儿黑热病,但由于很多医生对此病已经比较陌生,导致了该组65.2%的病例曾被误诊,最长误诊时间达15个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小儿科,近年先后收治了3位来自黑热病疫区黑水县农村的长期发热病儿,经骨髓穿刺确诊为黑热病;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1980年至1995年,也发现了10例黑热病病人,主要来自黑热病疫区甘肃陇南地区。虽然这些报道的病例数不过几例几十例,但作为一种曾几消失的传染病来说,这是值得警惕的信号。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家犬是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近年农村养犬成风,检疫力度跟不上,是导致黑热病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典型的黑热病有其显著临床特点,即长期发热,肝脾进行性肿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或肝脾活检找到利杜体,锑剂治疗有显效。但是,黑热病在早期症状是发热,而发热又是很多疾病的主要症状,加上目前抗生素和抗结核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较随意,使临床表现变得非常不典型,因此许多新发黑热病病人被误诊,早期发热多被误诊为败血症、上感、肺炎、肺结核等,晚期出现肝脾肿大、进行性贫血等消耗性症状时,又易误诊为白血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等疾病。黑热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并不难,诊断依据骨髓或肝脾活检查见利杜体,治疗的特效药是锑剂(葡萄糖酸锑钠)。新发黑热病病人误诊率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临床医生头脑中缺乏黑热病这根弦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化。

 

    寄生虫病的另一大类是蠕虫病,动物界中的环节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所属的各种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动物,习惯上统称为蠕虫。蠕虫幼虫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移行,或虫体在局部寄生,均可对机体产生损害,即发生蠕虫病。蠕虫寄生在人体内,会发生多种损害,如成虫寄生阻塞腔道,压迫或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虫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一方面直接损害组织器官,另一方面通过其抗原物质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蠕虫还会同人体争夺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良和衰竭。

蠕虫病又细分为吸虫病、绦虫病和线虫病三类,经典论著中记述的各种蠕虫病就达20余种,各种蠕虫病都可能误诊,我们选择报道较多、危害较大的蠕虫病概述。

 

    1998年的长江大水,使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四处扩散,灾民和抗洪大军中接触疫水人员达到800万之众,那么,是否造成血吸虫病大流行呢?

 

  吸虫病有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及姜片虫病。提起血吸虫病,老年人会回忆起解放前肆虐的“大肚子病”,中年人脑海中还有电影《枯木逢春》灭钉螺、消血吸虫病的印象。同黑热病一样,血吸虫病也是解放前严重危害人民大众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它在我国的存在已有2100年以上的历史,主要在江泽湖泊地区流行,据解放初期的调查,我国以长江流域为主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2个县市均为血吸虫病疫区,尤以太湖、蹯阳湖、洞庭湖地区严重,有1000多万人患病。解放以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终是我国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点,血防工程的实施,已使80%左右的疫区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但基本消灭并不等于根本灭绝,任何疾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都可能发生患病率的波动。据《健康报》消息,1998年的长江大水,使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四处扩散,灾民和抗洪大军中接触疫水人员达到800万之众,大大增加了血防工作的难度。经过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截止996月,灾区尚无大的血吸虫病疫情发生,1998年全国各地新发血吸虫病病例数为1888例,仅为10年前另一次水灾后急感血吸虫病病人的1/7

 

    然而,血吸虫病并不单单与洪灾有关,随着社会变革,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致使其误诊误治的现象难以避免。据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组成员、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罗端德教授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员流动程度的增加,国际国内交往日益频繁,使得血吸虫病的流行不再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比如过去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一种类型,现在各型均有发现,一来是外国公民感染后来我国境内发病,亦可是我国公民到国外工作、旅游感染血吸虫,回国后发病。一位从刚果到武汉学习的少年,因无痛性血尿长期得不到确诊,后来在一次多专科会诊中罗教授考虑到埃及血吸虫病的可能,建议将终末血尿离心后的沉渣进行镜检,终于发现有尾刺的埃及血吸虫虫卵确诊为埃及血吸虫病。即便在我国境内,也存在着疫区病人感染后在非疫区发病,或非疫区病人在疫区感染后返回非疫区发病的情况。一般说来,疫区的医生对血吸虫病的认识较深,诊治经验较丰富,生活在疫区的病人对血吸虫病的症状也多少有一些认识。刘翔生长在武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方一所城市工作,但工作不久便出现慢性腹泻,在当地医院按慢性肠炎治疗近一年未愈。会不会是血吸虫病呢?刘翔想起大学时听过的血防科普讲座,决定回武汉看看,他来到同济协和医院检查,果然证实是慢性血吸虫病,经过吡喹酮治疗,小刘的腹泻很快缓解。

 

    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的变化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血防常识,对血吸虫病有所警惕。急性血吸虫病一般有发热,多在午后发热,次日晨自然热退,除重型病人外,一般没有全身中毒症状,热退期间同正常人无异,可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果血吸虫虫卵大量沉积于肺间质,会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候;如果虫卵侵入脑组织,可有精神和意识状态的异常改变、头痛、抽搐和瘫痪等。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湄公血吸虫病可以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便血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则出现肝大、腹水等;埃及血吸虫病的急慢性表现都有无痛性血尿这一特点。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病畜和鼠类。从目前总体来说,血吸虫病不是常见病,不少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加之有的病人不明白有无疫水接触史,所以存在着误诊、传播的隐患。血吸虫病病人的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隔离,带虫卵的粪便、尿液自然界,污染水源,造成传播流行的隐患。虫卵排如水中后,进入中间宿主钉螺,生长为有感染力的尾蚴,尾蚴排入水中,形成疫水,当人畜同疫水接触,尾蚴即黏附于皮肤,仅10秒钟即可进入人畜皮下组织中,数小时后即进入静脉血循环和淋巴循环。

 

    安徽省某市人民医院在近5年进行的570余例结肠镜检查中,通过活检病理和手术病理发现7例慢性血吸虫病,而在病理结果回报前,临床、X线钡剂造影和结肠镜直观下,都没有考虑到血吸虫病的可能,分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结肠肿瘤、肠结核等。而从客观因素分析,慢性血吸虫病的消化道表现、X线表现和这几种疾病颇多相似之处,如果没有病理学资料,很难鉴别。

 

    97年秋季到98年秋季,安徽省铜陵县医院相继收治了3名持续高热半月余,伴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的青年病人,入院检查血白细胞偏低,脾肿大,血和粪便培养阴性,而提示伤寒的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都增高,根据所有临床资料,诊断伤寒似乎无疑。但经过广谱抗生素治疗1周,症状始终无缓解。由于当地是血吸虫病疫区,遂考虑血吸虫病可能,做血吸虫病的特异性血清学检查IHA3例均阳性,粪便集卵孵化孵出毛蚴,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经吡喹酮治疗后,四五天内体温均降至正常。这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酷似伤寒,而且都否认疫水接触史,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医生的诊断思路。至于为什么血吸虫病会出现伤寒病血清学实验阳性结果,可能与血吸虫和伤寒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有关,所以会出现交叉凝集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各种寄生虫病的疫区扩大,新的疫源地不断被发现确认,其中不少寄生虫病与不良饮食习惯(生食)和饲养各种宠物有着密切关系。

 

    肺吸虫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吸虫感染,由人生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蟹或喇蛄或含有活囊蚴的溪水而感染。肺吸虫主要嗜好的人体的肺组织内,产生咳嗽、胸痛、咯血。此外,成虫或童虫在体内到处游走,所到之处皆产生炎性反应和囊肿、结节,造成多组织多器官的损害,对人体危害甚大。肺吸虫在我国的流行区域也很广,达20余个省区,近年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域性大不如以前明显。比如潮汕地区本非肺吸虫病疫区,偶遇肺吸虫病病人时,许多医生并不认识此病,而导致误诊。97年春末夏初之际,安某到武汉出差,吃了一次当地的特产腌生河蟹。回到汕头后不几日,安就开始感到周身不适酸痛,肚子胀,吃不下饭,咳嗽,尿少,伴低热,刚开始安没在意,以为与近来业务繁忙、天气溽热有关。谁知症状一天比一天重,两个月后体重下降十多公斤,便来到当地一所大医院就诊。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X线胸片示右下肺肺不张,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和CT提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包膜下结节性病灶,中量腹水。诊断考虑肝癌?肝结核?腹水检查排除了结核病变,对症治疗,病情反复多变,X线胸片又呈现阴影、胸膜增厚等多种征象。1个月后左上腹壁又出现一个核桃大小肿块,诊断又怀疑腹壁转移癌。过了1个月,腹壁包块和腹水“神奇地”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双肋胁部、左下腹出现几十个黄豆至鸽蛋大小的皮下肿块。为明确肿块性质,取活检行病理检查。3天后,左侧阴囊又突然肿痛。此时活检病理回报为嗜酸性肉芽肿和脓肿。继而发现外周血和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怀疑寄生虫病,追问病史,安这才回忆起在武汉那次宴席中吃的腌蟹。次日,用浓集法查晨间痰,发现肺吸虫卵,确诊为多发性肺吸虫病。予以吡喹酮口服,第二天食欲即见增,腹胀减轻。继续治疗1个月,所有症状均缓解,安又恢复了以往的精神面貌。安回忆起自己的就医经过,感叹道:“花了两万多块医药费未明确诊断,最后靠30块钱的药就治好了病。贪这一口美味带来的教训可太深刻啦!”

 

    肺吸虫病大多象安一样,缓慢起病,加之安的基础体质较好,所以确诊后恢复很快。极个别的肺吸虫病病人呈急性重症发病,短期内即发生感染性休克死亡,生前往往难以确诊。一天傍晚,遵义医学院附院急诊室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7岁女孩。孩子母亲述近5天来孩子不明原因发热伴腹痛,3天前全身皮肤瘙痒异常,1天来无尿,上午开始出现昏迷、抽搐。入院查体: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快,休克状态,深昏迷,全身皮肤满布小红疹,肺部闻及湿性罗音,病理征可疑阳性。急查血白细胞高,X线检查提示两下肺肺炎。即按感染性休克、脓毒败血症和支气管肺炎给予积极抢救,但无效,病儿在入院6小时后死亡。为明确诊断,医院动员家长做了尸体解剖。尸检发现病儿肺、肝脏形成嗜酸性粒细胞脓肿,肾脏、脾脏、胰腺等十余个脏器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后死亡诊断:多脏器肺吸虫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此时向家长追询病史,其母述病儿生前喜生食石蟹。

 

    在我国江浙一带,人们有喜食生淡水螺肉的习惯,而这些淡水螺恰恰是许多寄生虫虫卵的中间宿主,这些正由南而北贩运的美味佳肴,成为某些寄生虫病流行的隐患。

 

    在浙南温州一带,近年兴起生食一种“福寿螺”的食风。1998年,当地卫生防疫人员在这种“福寿螺”中,找到了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并在老鼠肺动脉中找到了该虫的成虫和虫卵,证实温州地区成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一个新的自然疫源地。也就是说,这些被当作美味大肆食用的“福寿螺”实为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罪魁祸首。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和饮食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97岁尾98岁初,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相继收治了5位奇怪的病人,他们都以突然发生的某一部位的剧烈烧灼样搏动性疼痛就诊,有的发生在肋间隙,有的发生在胳膊,有的发生在大腿内侧,有的是后枕部痛,有的是眼眶周围痛,无论部位在哪里,疼痛的性质基本上一致,局部皮肤对疼痛极度敏感,轻触即加剧,按局部神经痛、神经炎等给予局部封闭、止痛药物治疗,效果都不好,令病人们痛苦不堪。但发作间歇期,有如常人。通过血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发现5位病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怀疑寄生虫感染所致的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经过查多种寄生虫抗体,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追询病史,5位病人都近期曾生食过“福寿螺”,从而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的陈心陶教授在1935年发现并命名的,1945年在台湾省发现第一位病人,几十年来全世界报道的病例数已超过三千例,但我国大陆地区罕见,见于正式文献报道的,在我刊这5例之前,仅2例。由于罕见,大多数临床医生对其缺乏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加之该病本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虽然病人头痛或躯干疼痛剧烈,但体格检查却极少有阳性体征发现,病原体的检出率极低(仅约2%),而早期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每次都升高,能开展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的单位很有限,故而要在发病初期即作出正确诊断是相当困难的。

 

    就在我们体会着各种烤肉、涮肉的鲜嫩之美时,旋毛虫、囊虫的虫卵及成虫,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体内,伺机发病。

 

    寄生虫虫卵说不定寄生在何处,不仅食用生的虾蟹螺肉会感染寄生虫病,即便是半生不熟的肉类食品,也可能隐藏着寄生虫虫卵。就在我们体会着各种烤肉、涮肉的鲜嫩之美时,旋毛虫、囊虫的虫卵及成虫,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体内,伺机发病。

 

    一位4岁男孩,不明原因地高热持续3天不退,两天后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父母急忙将其送至某市人民医院。入院时病儿呈深昏迷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初诊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做腰穿脑脊液检查,未及结果回报,病儿即死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此时脑脊液检验报告发现旋毛虫幼虫,当即向家长询问孩子近期有没有食用过未熟透的肉食品或生肉食品,其母回忆起1周前两个儿子曾在街边买了几十串烤肉串吃,弟弟吃得比哥哥要多。医生叮嘱家长,大儿子一旦出现发热,要赶快来医院检查。过了十余天,8岁的哥哥也开始发热、肌肉痛,来道医院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即予阿苯达唑做驱虫治疗,5天后肌痛消失,体温正常。

 

    在云南一带,当地居民食“过桥米线”时就有烫食生猪肉片的习性,在少数民族,还沿习着生食猪肉的饮食习惯,无不造成旋毛虫病的隐患。一位来自洱海边的8岁男孩,因全身水肿、高热、少尿,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尿常规发现尿中有很多蛋白、红白细胞和颗粒管型,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抗感染、利尿、对症治疗半月余无效,遂转至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当时病儿全身已高度水肿,仍持续高热,心率快,腹胀如鼓,肝大明显。尿常规仍有大量蛋白、细胞,血常规显示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心电图也显示心肌缺血样改变。入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综合治疗1周,体温降至正常,但水肿持续存在。再次追问病史,自述两个月里多次进食生的猪肉皮、猪肝等。即查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确诊为旋毛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给予冰硫咪唑及对症综合治疗3周,痊愈出院。

 

    从上面两个病例我们知道,旋毛虫病感染途径主要是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或动物肉时,误吞未杀死的旋毛虫包囊而致。所以,近期有类似的饮食史,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颜面及四肢水肿、明显的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尤其是小腿肚的腓肠肌疼痛,要考虑发生了旋毛虫病的可能。确诊方法可根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肌肉活检找到旋毛虫幼虫等若干点。大多数旋毛虫病的误诊是因为病史不清、医生对此病缺乏经验以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南阳市某医院小儿科90年代以来收治了19例从外院转来被误诊的旋毛虫病病儿,这些孩子虽然都有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达60余天,但多数没有典型的腓肠肌疼痛,3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以咳嗽、咳痰、胸闷为主,误诊为肺炎;有的以关节痛为主,有的以肾脏损害为主,有的重症病儿直接表现为昏迷、抽搐,而误诊为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当转至该院怀疑旋毛虫病时,动员家长同意进行肌肉活检,但被大多数家长拒绝,只有几位病程超过1个月的病儿,经反复动员,家长才同意活检,结果大部分发现旋毛虫幼虫。19例中,1例重症病儿未及抢救即死亡,1例感染波及大脑组织,遗留右侧肢体偏瘫。

 

    猪肉绦虫病和囊虫病都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它们的病原体都是猪肉绦虫。人吃了含有未煮熟的或生的带绦虫囊尾蚴的猪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米猪肉”,囊尾蚴的头节翻出,附着于肠壁,两到三个月发育成成虫,引起绦虫病,绦虫成虫在人及其他终宿主体内可成活25年以上;如果我们食入的是绦虫虫卵,虫卵钻入肠壁,随血液和淋巴液散布在各组织器官,尤其集中在肌肉组织和脑组织,经过910周,发育成囊尾蚴(即囊虫),形成囊虫病。猪是猪肉绦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而猪肉绦虫病病人是囊虫病的惟一传染源,其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自己和周围人群都有传染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控制了绦虫病,也就控制了囊虫病。因为绦虫病病人经常要从粪便中排出虫体节片,多可以察觉到,误诊的情况相对较少。而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个组织,又以脑组织未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误诊误治的情况更多见。山东省是囊虫病的高发区,近3年来,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确诊的510例脑囊虫病中,就有132例在非专科医院误诊,占全组病例的25.9%;而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近4年间收治的脑囊虫病中,也有36例因不典型的CT影象改变导致误诊。脑囊虫病为什么易于误诊?原因在于囊尾蚴在大脑中寄生的部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也就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多端,如果缺乏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又缺乏相应的特殊检查条件,诊断就比较困难,而脑囊虫病的预后多不良,延误诊治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我们来看看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统计的132例误诊病例:此组病人年龄最小7岁,最大72岁;误诊时间4天至20年不等,急性期病人误诊时间短,病程缓慢发展者误诊时间就长,其中半数病人误诊时间在1年以上。约60%的病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47%的病人以头痛、头晕为主,其他病人,或表现为肢体麻木、活动不便,或表现为短暂性失语、视力下降、精神异常改变,有的伴有发热,有的伴有皮下结节。在综合医院就诊时,无一例考虑到脑囊虫病的诊断,误诊疾病病种达12种之多。由于有癫痫发作史者达79例,故误诊为原发性癫痫者居多,其他误诊疾病依次为脑梗死、脑瘤、脑脓肿或炎性肉芽肿、结核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神经症、颈椎病等。

 

    脑囊虫病最主要的症状为癫痫发作,但它与原发性癫痫的不同之处在于发作无规律,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发作后多有短暂失语、肢体瘫痪或麻木以及精神障碍、幻觉等症状;而原发性癫痫发作多有规律可循,发作终止后即如常人。如果一次感染的囊尾蚴多,大量囊尾蚴进入血液,引起脑组织广泛性感染,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极似细菌、病毒和结核杆菌所致的颅内感染,此时CT难以鉴别,而MRI却能发现比较明显的囊虫病灶。此外,囊尾蚴在脑组织中可形成结节状、肿瘤样病灶,也会使脑毛细血管发炎、阻塞,产生脑梗死、脑血栓样的病理改变。

 

    囊尾蚴病的诊断手段,一是靠特异性免疫学检查血清及脑脊液中囊虫抗体,这是特异性和敏感性很高的诊断方法,但除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专科医院外,一般综合医院开展这些检查项目的不多。二是影象学检查,敏感性较高的为CTMRI,后者诊断率更高一些。

 

    钩虫很“坏”,在肠道内打一枪换一炮,每天更换吸血位置。所以,钩虫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肠出血糜烂和慢性贫血,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如果钩虫幼虫在体内移行,产生肺部和皮下组织的病变,称为钩虫蚴移行症。钩虫病遍及全球,尤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农村几乎都有发病,病人与带虫者都是钩虫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以人粪为主要肥料的农村,使农田土壤普遍被钩虫卵污染,当农民赤足下田接触到潮湿的泥土时,极易遭受感染,所以钩虫病人以青壮年的男性农民多见,尤其在夏秋季节;食用含有钩虫丝状蚴的蔬菜和生水,会直接从口感染;赤足行走在露水未干的田埂上,也有感染的危险;在一些地区,习惯给婴儿使用装有沙土的裤袋代替尿布,殊不知这会使孩子受到严重的钩虫感染。

钩虫很“坏”,在肠道内打一枪换一炮,每天更换吸血位置。它咬附在小肠粘膜的绒毛上,以摄取血液、粘膜上皮的肠液为生,同时也分泌抗凝血物质,每天更换吸血位置四五次,原来被咬的伤口仍不断渗血,所以钩虫造成的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肠出血糜烂和慢性贫血,钩虫成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以及消瘦、贫血、乏力等,重度钩虫病感染病人常有嗜异癖,无端地喜食生米、泥土等。有时肠道出血严重,会持续黑便、便血,加上平素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极易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有人报道26例钩虫病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中92.3%的病人将出血的病因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甚至有误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一位26岁女青年,上腹部隐痛1年余,未在意,坚持正常劳动。20天前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柏油样粪便,感到乏力、头晕,来道县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CT提示十二指肠溃疡。行手术探察,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个直径4毫米的溃疡硬结,没有出血和血块黏附,胃粘膜却见弥漫性的浅表出血点,术中诊断胃溃疡出血,术者在未行冰冻病理切片的情况下,亦未仔细探察鉴别,就盲目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也没有送病理。术后第2天,病人由开始排少量黑便,说明出血灶仍然存在。给予对症止血治疗,术后第10天做纤维胃镜检查,见残胃粘膜水肿,仍有多发性点状助学,食管、胃低静脉无曲张破裂,排除了肝硬化门脉高压致出血的可能。虽然一直给予抗炎、止血药物治疗,黑便仍持续存在,以致晕倒在病房走廊。急诊行彩色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同上次,但见胃粘膜表面有钩虫蠕动。做胃液引流和粪便集卵检查,均发现大量钩虫卵。此时方明确导致病人持续性消化道出血和严重贫血的罪魁祸首是小小的钩虫。经过复方甲苯咪唑驱虫治疗4天,辅以补液、输血等综合治疗,1周后粪便潜血即转阴,钩虫卵消失,贫血逐渐恢复。钩虫虫卵有时在粪常规检查中发现不了,只有通过粪便集卵法才能发现,有人报道8例误诊为溃疡病的钩虫病,都在粪常规检查中未发现虫卵,最后通过集卵法检查,均发现钩虫幼虫虫卵

 

    在妊娠期间感染钩虫,母体血循环中的幼虫可通过谈判使胎儿感染。卫氏夫妇结婚十余年,必然影响胎儿发育,有可能导致宫内感染性钩虫病。97年夏季,枣庄市一对年近不惑的中学老师,通过老家亲戚的引介,从老家抱养了一个出生1周的女婴,婚后多年不孕的张老师,不禁喜形于色。谁知孩子抱来没几天,张老师就发现她大便次数比别的孩子多,每天三五次,其中一两次还是柏油样黑便。张老师以为喂养方法不当,就加强了奶瓶奶锅的消毒处理,可孩子还是老有腹泻、黑便,吃奶一天比一天少,而且喂奶后频繁溢奶,哭声无力,面色苍白。一个多月后,张老师夫妇抱着孩子来到市医院求治,门诊以“贫血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后医生查体除心脏杂音外,没有发现特殊体征。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大便常规提示隐血阳性、无虫卵;肝功能、头颅CT亦正常。入院诊断考虑多种疾病的可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肠道寄生虫病?给予输血、止血、多种维生素及铁剂治疗,仍间断有黑便,贫血难以纠正。会诊意见高度怀疑寄生虫病,反复做粪便常规检查,至第5次检查才发现钩虫卵,始确诊为钩虫病。给予安乐士片每次1/3片,一日二次口服,连用3天。服药第2天粪便中就开始排出四五十条1厘米长的线头状暗红色的钩虫,以后又相继排出少量虫体,病儿的精神、食欲逐步好转,继续纠正贫血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基本升到正常水平,心脏杂音消失。“这孩子怎么刚出生,就会感染寄生虫呢?”确诊后,张老师有些不解地问医生。医生告诉她,这孩子出生7天甚至可能更早几天就出现黑便,而钩虫幼虫通过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生长为成虫需要57周以上,据此推断在胎儿时期即感染,幼虫通过母体血循环到达胎盘,再进入胎儿血循环,寄生在胎儿肠道内,所以一出生肠道内的出血灶即存在,黑便出现得非常早。

 

    当钩虫的丝状蚴钻入人体皮肤后,会足趾、足底或手产生奇痒的红斑和丘疹,然后再随血液循环移行,虫蚴最喜停留的部位在呼吸道,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称之为肺钩虫蚴移行症。因为它所产生的症状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咳嗽、咳痰、咽喉痒痛、胸闷、喘息等,X线上也出现一般的炎症征象,此类病人多就诊于内科、呼吸科,故极易误诊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胶东腹地是钩虫病流行区,当地钩虫病病人比较多,某市级中心医院呼吸科在92年到94年两年间,共接诊了65例肺钩虫蚴移行症病人,其中50例曾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等,误诊时间24周。此组病人均为青壮年农民,在发病都在盛夏季节,在其前10天到20天间均曾赤足在田间劳动,嗣后足或手都有过奇痒的现象。因检查中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结合病史和当地流行病学情况,疑及肺钩虫蚴移行症,部分病人痰中检出钩虫蚴。经过驱虫和对症治疗,所有病人的呼吸道症状在12周内消失。赤足下田,至今仍为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的劳作方式,虽然一时方便、痛快,殊不知会带来多少寄生虫病的隐患。而改变这一陋习,需要农民兄弟转变观念,也需要医务人员长期不懈的卫生宣教。

 

    被列入传染病寄生虫病学范畴的疾病达数百种,了解一些常见的易于误诊的传染病。大多数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发热为症状的,而家里有发热病人,我们大多想到的是感冒,上医院也不大想到去传染病院或挂传染科的号。在传染病早期典型的症状和特异性的体征出现之前,在未获得病原学证据之前,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非易事。而且,在就医早期被不恰当地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激素、解热镇痛剂,使传染病的典型热型和典型症状发生变异,使得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结果必然增加诊断难度。

了解传染病,预防传染病,减少传染病的误诊误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上篇:第一节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