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四、如何诊断及诊断依据?
http://www.zgkw.cn    丛书总编:陈晓红 刘振华 王羽 分册主编:丁滨 刘洁

 

在临床遇到有如下表现者时,应怀疑肺结核:①反复出现感冒症状,经抗感冒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者;

 

②不明原因的低热、咳嗽、咳痰超过半个月;③原因不明的咯血;④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⑤经有效抗炎治疗,肺部阴影不消退;⑥长期淋巴结肿大。

 

    ⒈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对于上述病人,要对病史、X线、各种实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①病史。包括本次发病的症状、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等。②X线诊断。X线是发现早期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包括胸透、胸部摄片,必要时还可做支气管造影和胸部CT。肺结核的主要X线表现有:纤维钙化的硬结病灶(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缘清晰);浸润性病灶(云雾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干酪样病灶(密度较高,浓密不一)和空洞(有环形边界的透亮区)。当然,不同类型有各自的X线特征。③结核菌检查。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包括直接涂片法、集菌法和培养法。④结核菌素试验。用一定浓度的结核菌素做皮试,是测定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一种方法。⑤红细胞沉降率(血沉)。一般来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血沉增快。⑥其他检查。通常白细胞计数不升高,胸水腺苷脱氨酶升高,血清结核抗体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诊断。

 

⒉ 肺结核的分型诊断。根据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的肺结核分类法,将肺结核分为5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常见于儿童,也可见于边远山区初次进城的人,由外源性感染引起。结核菌由上呼吸道进入肺脏引起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结核性淋巴结炎,构成原发综合征,X线表现为“哑铃状”或“双极”影像。一般症状较轻,病情较重的儿童可有低热、乏力、纳差、逐渐消瘦;婴幼儿可出现高热,约23周转为低热。大多数预后良好,有自愈倾向。但有小部分可以进一步恶化,可形成空洞,引起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等。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当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或短期内相继进入血液循环,像粟米样播散在肺内,可引起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少量结核菌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时,则引起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病变部位为双侧整个肺野,X线胸片可看到两肺中、上野为主的大小相等、分布均匀、密度一致的粟粒状病灶。而亚急性和慢性病情较轻,起病缓慢,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密度不一致、分布不均匀的粟粒结节状阴影,主要以增殖病变为主。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虽病情凶险,但如及时合理化疗愈后尚好。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数预后良好。

 

Ⅲ型:浸润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原因是内源性病灶复燃,较少见者为外源性重新感染。病变最初呈炎性浸润,中心有干酪坏死,周边有渗出的病灶周围炎。症状轻重不一,X线表现也多种多样,斑点、斑片、条索状影并存。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变出现大片干酪样坏死,形成干酪样肺炎,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是最严重的一种肺结核,俗称“奔马痨”,病死率较高。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晚期,主要是Ⅲ型肺结核未及时治疗,形成空洞,并长期不愈,病变反复而发生纤维化,使肺组织广泛受损,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担,最后可发展成慢性肺心病,还可引起大咯血,对侧代偿性肺气肿等,预后很差。X线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后果。可以是邻近胸膜的结核直接蔓延,也可以是淋巴或血行播散引起。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没有明显渗液,可形成干性胸膜炎。一般症状轻微,可以自愈,主要表现为胸痛,在咳嗽、呼吸时加重。X线可无异常或仅出现患侧膈肌运动受限。渗出性胸膜炎多为单侧,一般起病急,有发热、恶寒、胸痛、气促、发绀等症状,X线依据积液的多少和部位,显示肋膈角模糊、消失及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影像。

 

    3. 肺结核病程分期。①进展期:(符合下述一项者)新发现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增多恶化;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阳性。②好转期:(具有下述一项者)病变较前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闭合;痰菌减少或转阴。③稳定期:病变无活动性,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一次),6个月以上或空洞虽然存在,但痰菌连续阴性一年以上。


上篇:三、肺结核有哪些表现? 下篇:五、误诊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