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一、精神病
http://www.zgkw.cn    主编:陈晓红 刘振华 赵可

 

精神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失调,以精神活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人表现为行为、知觉、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如过度的兴奋、躁动、思维散漫或失去条理,情绪和情感失调等。

 

长期以来,人们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对精神病的发病原因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在大脑的病理形态及病理、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取得很多进展,但至今对其真正发病原因并没获得完全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精神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虽在精神病致病原因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可以肯定,除此之外仍存在很多其它因素,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有人分析调查了98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肯定其家属及亲眷中(包括近亲和远亲)有精神病患者的为l455人,占14.81%;肯定无精神病患者的为7705人,占78. 39%,其余未定。上海精神病防治院分析: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精神因素者占54~77.6%。赵贵芳分析51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后认为: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高达71.88%。可见社会因素在精神病人发病原因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担负者广泛的社会活动。复杂的社会因素时刻影响着中年人的精神活动。各种精神活动一旦失去平衡,便可导致精神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精神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上升。l981~I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发病率50年代和70年代相比明显增高,城市更为突出,其中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平均为39.7岁,发病的高峰年龄区女性在35、50、55岁,男性在45、50岁组。其它神经症的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步升高,20~29岁组占38%,30~39岁组占30%,40~49岁组占l5.3%,50岁以后下降到l0%以下,女性以40岁组发病率最高。这种随年龄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和发病人数集中在中年人的特点除生物因素外;可以肯定,与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的角色、担负的任务有关。哪些社会因素与精神病的发生有关系呢?就中年人而言,在社会政治制度相同的条件下,主要集中在文化、经济、家庭关系三方面。

 

1.文化与精神病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他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和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有些精神病大量发生在文化落后地区、落后民族的阶层中,较突出的为癔症。人们常把癔症视为心理冲突自我解脱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看作是癔症病人在精神、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其实是一种无知或狭隘的表现。文化知识对癔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作用。

 

随着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癔症的发病率已明显减少。解放初期农村中可看到各种各样的癔病发作:什么“阴魂附体”、“上帝下凡”等,而今多数城乡人民很少有人再相信癔症病人毫无根据的诉说了。

 

另外,同一类精神病,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也表现出新的内容,比如被控制妄想病症,过去多主诉自己是狐狸大仙的化身,而今则变成了:“中央首长”的指派,或“受上级密令”等。因此,社会文化不但影响着精神病的发生,同时也不断接受文化科学的影响,表现出一些现代化的症状和主诉特征。因此,可以认为社会文化不但直接影响精神病的发病率及病愈过程,同时精神病的症状特征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一点不但对精神病因学的研究、精神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病的诊断及病情的观察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状况与精神病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它和人类的精神活动、精神表现密切相关。中年人的精神活动中经济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的集中,大城市的增加,精神病也随之增加。我国1958年精神病发病率为2%,l980年上升到6~8%,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别,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上海1958年为3%,l978年则达7.84%。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引起精神病呢?经济发达本身虽然不会直接成为精神病的促发因素,但工业的现代化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机械化的生产活动比单纯的手工业劳动复杂紧张得多,使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心理状态中。大城市的增加、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城市噪声高,工作之余也不能安静地休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出现焦虑和情绪改变。在经济分配方式上的改变,使人与人之间经济状况差距加大。同龄人间、同窗好友、兄弟姐妹之间有相差悬殊的经济收入,好多人因此而烦恼,愤愤不平,有的因此自尊心受到损害。这就构成了精神上、心理上的不良刺激,出现各种复杂的心理情绪变化,严重者可导致精神病的发生。在美国失业人数每增l%,自杀者便增加4.1%,因精神病住院者就增加3.4%,有人对精神病人实施心理治疗时发现,25~60%的病人涉及到经济问题。我国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经济水平低的人们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l0.16%,上等经济水平人们的患病率为4.75%,无职业人群显著地高于在业人群,7.56~25.41%:2.90~6.87%,因此,经济状况、经济地位直接影响精神病的发生。

 

3.家庭因素与精神病

 

无论什么人都要受到家庭的哺育、熏陶。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在家庭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因此,人们的很多精神活动与家庭密切相关。中年男女逐步成为家庭的轴心,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家庭中健康的精神生活,对中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非常重要。

 

我国l981年12个地区调查结果表明,人口多的大家庭患病率为l.78%。。核心型家庭为5.95%,中间型家庭最高为16.26%。,离婚者患病率为51.02%。,在精神病的预后与家庭关系的分析中:精神病完全缓解组和睦家庭占90.6‰,不和睦家庭(经常有口角、打架或夫妻分居)仅9.1%,部分缓解组,和睦家庭占91.7%,不合睦家庭8.3%。可见家庭关系的好坏对精神病的预后是何等的重要。

 

在家庭关系中较突出的是婚姻关系。有人统计,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中,家庭和恋爱婚姻受过挫折者占52%,其次是经济及子女就业及家庭成员中关系不和。在相同的家庭中,无论农村或城市,各种精神病的发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组,这与我国妇女在家庭中的职能及担负的任务有关。由于传统习惯,我国农村或城市,家务劳动大部分以女性为主,女性的文化程度多数低于男性。对外的社会活动以男性为主,而女性对外接触少,思想较狭隘。城市女性除与男性同样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外,还担负较重的家庭责任。农村妇女除参加劳动外,还须侍候父母长辈,照顾幼小弟妹及子女,劳动强度大,琐碎而复杂。一旦家庭中出现矛盾,妇女是最先受到冲击者,往往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由此可见,40岁组发病率最高,除躯体的内在因素外(如内分泌),与其在家庭中担负的角色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年人精神病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应当肯定社会因素的作用。无论是事业上的成败,家庭中出现矛盾,或子女表现不能如愿,都可能给中年人造成心理损害,甚至使大脑的生理功能出现超负荷的运转,导致精神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精神病的发生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及家庭、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发病的直接因素与其说是遗传原因,不如说是社会原因,因为遗传因素最终还是通过某些社会事件及这些事件而引起的情绪变化导至精神病发生的。只是具有遗传素质的人对上述事件有较高的选择性罢了。所以,中年人应当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断开阔眼界,遇事冷静沉着,心胸宽阔。这样不但对提高工作效率有作用,而且对精神病的预防也有免疫作用。


下篇:二、神经官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