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三节 注重于基础理论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虽然西方医学和中医学在理论体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对疾病的诊治方法,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也有区别,但是古今成功医学家的经历表明,无论是西方医学家,还是我国古代和现代医学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比较重视基础理论。可以说谁基础扎实,谁的成功机率就高,成才的就快。在这一点上几乎是共同的。

 

正如建筑高楼大厦必须打好根基一样,做一名有成就的医生必须以坚实雄厚的医学基础理论及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在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都要在学校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只靠这些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这是因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相同步的,时刻受到其他科学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应不断地学习,吸取其他学科出现的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作为自己技术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基础,否则,就很难在临床上开拓新的领域。除临床基础知识以外,还有很多与医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也应当认真地学习。它虽然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但都是做好临床工作所必需的。

 

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源自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古代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整体哲学观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中医理论中,几乎涵盖了当时科学所有的领域。因此古代强调学医先学文,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同时,要有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中医源于我国古老文化,汉字的形成和应用有利于促进人们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中医学中的形象思维是其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古代医学家要求医生要琴、棋、书、画、诗均应涉及。这是因为琴、棋、书、画、诗对医生的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看似与医学无关的知识,但在临床上可能会使医生经常受益。因为观察病人的疾病时,常常会涉及到颜色、形态和声音的变化,医生可以从一些微小的变化来体察和感悟疾病的本质和程度。如通过病人的声音,可以了解到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再如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缺血性、感染性、梗阻性的疼痛三者是有区别的,病人的表现和描述的程度、痛苦呻吟的性质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才能够觉察。形态的变化在临床上更为常见,通过形态可以一眼就看出疾病的性质、预测其后果,当然这需要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就自身而言,所需要的就是形象思维。因此,这些似乎与医学无关的东西,实际上是当好医生的基础。

 

在医学的基础知识方面,古代医学家往往要求既广博又精深。唐代孙思邈提倡从古著作中打好理论基础,提出《素问》、《灵枢》、《黄帝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伤寒论》、《脉经》等医著是大医习业所必须熟悉的。孙思邈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名医,他的文学水平和历史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其《大医精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甚至被国外医学界所推崇和应用。它不是一篇纯医学的论文并且文字有限,仅是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的一篇序言,但是不但说出了疾病的复杂性、行医的准则、对医生精神境界的要求,而且还指出了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和颂扬医生应该发扬的高尚品德。实际上是一篇精辟的、涉及面广的哲学论文,从这篇短文的字里行间中,处处可以发现孙思邈的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修养。

 

金元时期我国四大名医之一的刘河间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医学家,刘河间虽然出身于贫民,早年的基础并没有优势,加上他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战乱时期,他的大部分精力需要用于为百姓治病,但是他无论医务工作多么繁忙,都不忘反复的研读中医的基础理论《内经》。当别人问到他如何提高医术水平时,他认为医学的法之术悉出自《内经》之玄机,自谓二十有五(即用了25年时间)志在《内经》,日夜不辍。可以说这就是刘河间的成功秘诀,用二十五年时间反复的研读《内经》,深刻的理解其精神实质,由此可见,基础理论是医生成长最重要的。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15551636),江苏南通人,曾著有《外科正宗》四卷。是他临证40余年的经验编写而成,被后人称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如今这部书仍为中医外科的重要著作之一。实际上,陈氏最初是一个民间医生,并没有受过高深的医学教育,为什么能达到如此的境界并著成此巨著呢?除了他的刻苦钻研和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之外,他在治学方法上特别主张医生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然后再孜孜不倦的学习专业,吸取前人的良好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临床上不出差错。他所说的文化素养指的是专业以外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全面的知识。他曾这样说:“要当好医生,必须先知儒理,方知医业,勤读先古理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临床上才能“自无差谬”。这些短短的话语道出了陈氏成才的秘诀。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基础医学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部分,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实践科学,是社会的一项健康事业。虽然在基础医学知识方面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实际上医学涉及的知识理论是十分广泛的,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外文、哲学及社会科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一个时期,人们都在强调医生的人文科学素质,说明单纯的自然科学知识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所以在基础理论方面,已增加了许多人文方面的知识。做好临床工作,所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都会用到,并且要用得恰当。如数学用于一切自然现象的定量研究,是量化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一个医生如果数学基础不牢,临床上许多定量研究统计验证就无法进行;化学基础不扎实,在应用化学药物时就无法弄清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互相间的关系。现代医学带有世界性,没有外文基础就无法掌握国外信息,对外的学术经验交流也受到限制。临床工作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研究方法、认识方法,因此,医生也应当掌握并运用哲学的方法,才能避免或少走弯路,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

 

健康和疾病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病人既是有病的生物机体,同时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复杂的精神思维活动。因此,许多疾病是和社会环境、家庭经济生活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即使器质性病变,这些因素也可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如果医生不具备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就无法了解疾病的社会心理原因,就不能恰当地对不同病人进行病因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生物和心理治疗。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及药理学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医生必备的理论基础。在学校学好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临床不断地深入学习,经常运用基础医学的原理来理解复杂的临床表现,认识病因、病理、治疗和预防的原理。只有如此,才能透过临床上遇到的复杂现象看清疾病的实质,才能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虽然临床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独立的专业体系,但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种疾病间及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业的界限是相对的,现代医学一方面是分科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学科间进一步相互渗透、联系和结合。发展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强调系统观念,这是医学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因此具有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是历代医学家成功的主要经验和条件,也是现代和未来医生成功的必备条件。由此可见,谁想在医学上有所造就,必须在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狠下工夫。


上篇:第二节 激发于好奇探索 下篇:第四节 立足于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