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30.消化系统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中的功能是什么?
http://www.zgkw.cn    主编:周永淑

 

消化系统为了完成对食物消化、吸收及排泄的任务,它们的功能已经达到了最精细、最完美的程度,而且十分协同地各自去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现就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别加以介绍。

 

口腔:首先介绍牙齿。人的牙齿的平均咀嚼力,男性358.9牛顿,女性309.9牛顿,成人的前牙在咬切东西时,可产生294.2牛顿左右的力量,后牙能产生441.3牛顿左右的力量。通过咀嚼,将大块的食物切割、撕裂、磨碎,对食物进行机械性的加工。食物在口腔中一般主张应该咀嚼32次,否则,太粗糙的食物有可能在吞咽时把食管壁的粘膜擦伤而引起食道炎。没有充分磨碎的食物进入胃以后,一部分磨碎的工作就要由胃去承担,日子长了,胃就会“积劳成疾”或“消极怠工”而出现消化不良、胃炎等等。其次是唾液。唾液对消化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唾液是位于口腔中面颊和舌下的三对腺体所分泌的。当我们想到或看到食物时,甚至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会流口水。这口水就是唾液。分泌唾液,一般早晨较少,午后最多,睡眠时几乎不分泌。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可分泌唾液l0001500毫升。唾液中有一种叫淀粉酶的物质,可以消化淀粉,它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我们吃馒头时,越嚼越甜,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口腔对食物进行的初步的化学消化。另外,唾液使食物湿润,有利于下咽。当然,没有舌头的搅拌,食物也是难以下咽的。

 

食管:食管是一条大约25厘米长的管子。食物经咀嚼后,就被吞咽,通过食管而进入胃。我们呼吸的气体和吃进的食物,都要经过咽喉,而吞咽的动作可使气管通气的通道关闭,使食物沿食管入胃。如果我们吞咽食物时不慎或因谈笑等引起发呛,那就是食物走错了路,卡在气管的开口处了。此时,一般咳嗽或捶背可使食物返回到喉,以被重新吞咽。如果食物卡得很紧,很深,可以引起窒息,此时,用以上方法就无济于事了,如果不及时将食物排出气管,45分钟就有致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神智还清楚,应采取紧急倒置姿势,根据当时的条件,可倒置在椅背上、床沿上、楼梯台阶上,可能使气管里的食物被咳出。如果有别人在场,应立即从患者的上腹部(剑突下)向上给以猛力冲击,促使肺内气体冲至大气管,使堵塞之物被驱出。食道对食物的消化不起直接的作用,仅仅是食物借道而行。但食物下行不是像小孩滑滑梯,一溜即下,而是靠食管壁上不随意的平滑肌的蠕动,就像软体动物蠕动那样,慢慢将食物往下推。如果我们狼吞虎咽,前一口食物还未通过食管,后一口又跟了上来,这时就会感到发噎,需要蹬足捶胸才能解除,长此下去,对食道健康不利。据有关调查资料提示,吞咽过快也是发生食道癌的诱因之一。

 

胃:胃随着所含食物的量膨胀与收缩,空腹时缩成一个皱囊,只有一个拳头大小。有实验证明,胃始终在不同程度的张缩,空腹时张缩更强烈,以致使人感到不适,这就是饥饿感。胃壁内有很多腺体,每天分泌约30005000毫升胃液,即胃酸。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和盐酸。胃蛋白酶分解蛋白食物,如肉、鱼、蛋、奶等,使它们变成叫做多肽和氨基酸的物质。这样,肠道内的各种酶才能对它起作用而被吸收。蛋白质消化的全过程,是不可能在胃中完成的。胃蛋白酶可使液态奶凝结,这种凝结主要是使奶通过肠道的时间推迟,帮助肠道有较长时间消化这种养料丰富的食品。胃内还有一种分解脂肪的酶,叫脂酶。但脂酶只有在碱性环境中才起作用,胃液偏酸,脂肪不能在此分解。所以,胃在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靠肌肉的收缩、揉捏、搅拌、推挤,使食物与胃液进行充分的接触、消化,变成豆腐花一样的“食糜”,以利于在肠道的消化与吸收。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一般是23小时,但因所进的食物与种类不同而不同。一顿小吃或便饭通过胃只需要l个多小时,吃一顿丰盛的酒宴可能需要56小时才能完成在胃内的消化过程。糖类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最短,脂肪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最长。人们都知道吃了肥肉经饿,这主要是因为它在胃内的排空慢,故使人没有饥饿之感。

 

十二指肠:食物在胃内一经变成食糜,就易于离开胃而进入十二指肠,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消化。食物由胃到十二指肠要通过一个“关口,这个关口的是由环形肌叫幽门括约肌组成的。每当胃壁作大的收缩后,括约肌就松开,此时,这个“门”就打开,以便给少量的食糜通行而使之进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中有两种主要的细胞。一种是十二指肠腺细胞,产生粘液、水及碳酸氢盐离子。后者为碱性介质,可中和来自胃的胃酸,使消化酶能适当地发挥作用。另一种细胞见于利贝昆氏腺的小囊细胞中。这种细胞分泌一种叫肠激酶的物质,使胰腺分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转变成胰蛋白酶。此为一种蛋白质分解酶,此酶又可使其他的酶活化,把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消化成较小的多肽和氨基酸。食物必须在十二指肠中得到充分的消化,以便于小肠吸收。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时,它们带酸性,这种酸激发肠促胰液肽的分泌,而食糜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刺激分泌缩胆囊促胰酶素,这两种激素迅速释放于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胰腺和胆囊,使十二指物壁迅速地分泌消化液。肝不停地分泌胆汁并迅速排入十二指肠,同时胰管把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也迅速送入该处,从而使食糜在十二指肠中完全得到消化。如果因为萎缩性胃炎等胃病,使胃酸减少或缺乏,就必然妨碍了肠促胰液肽的分泌,这样,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消化,结果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消瘦。如果胆汁分泌减少,脂肪就难以得到消化。如果肝脏有病妨碍了胆汁的形成,或者由于肿瘤、炎症等使胆囊及其导管阻塞,使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缺乏胆汁,蛋白质与糖的消化必将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此时脂肪就将分布在这种食物颗粒的外面形成一个保护层,使消化酶不能很好地接近它们,这样,食物颗粒就只能部分的得到消化和吸收,其余的离开小肠进入大肠,身体就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没有充分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有害细菌的生长,而使人发生胃肠胀气、腹泻等不适,故肝胆疾病也是导致消瘦的常见原因之一。

 

小肠:在十二指肠得到充分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小肠肌肉不停的收缩,这种运动使食物与消化酶充分混合,并使食物接近肠壁粘膜。因为胰酶对食物的消化与脂肪的乳化主要发生在肠腔内,氨基酸与糖的最后消化与吸收发生在肠粘膜壁的表面上,小肠壁上的绒毛在某些酶的协助下将消化好的营养成分吸收进入血液,运布到全身。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通常为8l2小时,这说明经常有前后两顿饭的食物同时通过小肠。在正常情况下,小肠壁不停的收缩,当肠壁收缩时,载有营养成分的血液和淋巴液进入总循环。肌肉收缩之后舒张时,新鲜的血液和淋巴也重新进入肠毛细血管,准备收集更多的营养素。毛细血管中血的流动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来推动的,而淋巴的流动是依靠全身的肌肉收缩而进行循环的。所以,血液带的营养物要比淋巴液带的多得多。脂肪的消化比糖类与蛋白质要慢很多,而吃进的脂肪约60%进入淋巴,由淋巴运送以供组织器官的需要,其余经门脉到达肝脏。消化过程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也是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与淋巴而入总循环以供机体需要的。小肠主要的任务是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然后到达肝脏。肝脏可将某些有害物质变成无害物质,把一部分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把另一部分营养物质暂时贮存起来,以备身体的急需。

 

大肠:食物在小肠内将营养物质吸收后剩下的残渣呈半液体状态入大肠。大肠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水分,进一步吸收无机盐类。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大约停留2430小时,以便在这里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类。这样,废物逐渐变成固体,并被挤压到直肠,最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大肠中含有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其中有些帮助合成对身体有用的维生素,而很多则既无害也无益。但当人体因病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可使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腹泻。


上篇:29.消化道与消化系统有什么区别? 下篇:31.长期饮食不足会带来什么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