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一节 就诊时的动机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陈晓红 章节作者:陈晓红 刘振华

 

    临床上有些误诊是由病人自身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我们把因此而误诊的原因称为病人的自身原因。

 

  医生面前的就医者是具有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的个体。在医生面前,就医者虽然都表现为就诊看病,但是不同的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环境,在就诊时,其心态、愿望和目的也不尽相同。诈病者自不待言,他们根本就没有病,他们是想用病来达到某种目的。即使是真正的病人,他们各自在对自身疾病的陈述上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就医者这种自身的主观性,会全面地影响病史和症状的真实性及症状体征检查的正确性,严重干扰医生的思维和认识,而成为误诊的原因。

 

  一、隐瞒病史

 

  有的病人有难言的隐私,怕影响自身的声誉,加上对陌生医生的不了解,可能有意地隐瞒某些重要病史。如未婚的妊娠女子,由于不提供或根本否认性生活史及停经史,医生可以把正常的妊娠误诊为“包块”,把右侧宫外孕误诊为阑尾炎等。有的病人碍于面子,甚至迟迟不去就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二、夸大病情

 

  工伤或因人际纠纷致伤者,为了提高伤残等级,为了住院治疗,或者为了使用贵重药物和进行特殊检查,其本人或家属往往可以歪曲病史,夸大甚至编造伤情。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可以无病装病,如伪盲、伪聋等。类似上述的情况,虽然经过认真观察,最后能把真实病情弄清楚,但是在诊断之初却可使医生陷于迷惘和困惑。有些患者不真实的自述还可以把医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最终导致误诊的发生。

 

    三、讳疾忌医

 

    有些人平时很少看病,对服药、打针、手术等医疗措施有恐惧感,因而明知道自己已经患了某些疾病,也不主动地就医或接受治疗。例如一位女教师,已经发现自己的乳腺有包块增长,但因怕作手术而隐瞒达3年之久,直到局部破溃,癌肿广泛转移才被迫求医。此类病人虽然是少数,但临床上确实见到过。还有些病人是出于其他目的而有病不去就医。如有的因为经济困难,自身又是家庭的主要支撑者,有了病宁可忍耐坚持也不肯就医,即使在他人催促下勉强就医,也会有意地把病情说得轻些。有的怕影响工作,怕耽误某项竞争计划,或怕丧失某种机会而不愿住院,也会把已经很严重的疾病有意地说得很轻。这些都会使医生丧失警惕,从而增加了误诊的机会。作者统计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30年来死于癌症的1115份病历资料,发现因病人延迟就诊而致诊断延误并失去治疗时机的占8%

 

  四、求医心切

 

  某些危重病人,在其他医院经抢救好转后需要转院,或因病情危重而被迫转院,在到达新的就诊单位时,病人或其家属因担心提供真实病情会被拒收或不能及时入院治疗,则有意隐瞒在其他医院作过的治疗,或转诊前为暂时稳定或缓解病情而用过的药物.如升压药、镇痛镇静药等。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因对病情估计不足而造成误诊。这种情况临床上十分常见,并常因此而导致不良的后果。

 

  五、对治疗效果不真实的评价

 

  对某些拟诊病人,医生常常要采取试验性治疗,通过试验性治疗的效果来确定诊断。但是许多治疗方法的效果是受病人自身因素影响的。如果病人对医生持信任态度,主动地接受治疗,积极配合,不仅可使药物及其他疗法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再及时地把自身的真实感受告诉医生,就为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相反,如果病人不相信医生,或者有医疗以外的其他目的,根本不配合治疗,甚至所给的药物根本没有吃进去,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以后一种试验性治疗的不真实的结果作为验证拟诊的依据,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六、精神因素的制约

 

  精神因素不但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病因,还可以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一个胸襟开阔、心态良好、情绪乐观者,对疾病的痊愈充满信心,会促进机体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相反,一个对疾病忧愁、恐惧甚至悲观失望者,就可能使小病酿成大病,使本来正确的治疗方法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当后一种情况出现时,医生会因为自己选择的治疗方法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怀疑自己的诊断,结果也会导致误诊。


下篇:第二节 对疾病感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