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二、风口浪尖的“黄金时期”
http://www.zgkw.cn    胡果

 
    实事求是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此出发,拨乱反正,浪高于浪的政治风头中,奇迹般出现了令许多老专家感念良久的协和“黄金时期”
 
    林钧才到协和,正值三年大跃进后的调整时期。共和国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喘息。
 
    大气候——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小环境——国家科委出台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十四条意见》,国家教委出台了“高教60条”。

    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组成调研组,林钧才被指定为业务组长,以协和医院为重点,以医、教、研工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这次调研历时近一年,最后形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当前工作二十条意见》和《医院工作41条》,成为调整时期指导全医学科学院系统内各院、所工作的纲领和指南。

    这次调研时间长、规模大、有纲有目,政策性强,真正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原则,和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的“三不”政策,畅所欲言,既肯定成绩又不回避问题。
 
    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对协和医院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检查和总结。于林钧才个人而言,则是前8年南京军区总医院管理认识的一次飞跃。

    根据“二十条意见”和“医院工作41条”,林钧才针对实际情况拟定了《关于协和医院当前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十二条意见》。
 
    他把经过医学科学院审定的这个方案,以及落实工作的思路向卫生部副部长崔义田作了汇报。

    崔部长凭着对协和深刻的了解,对当时形势发展的判断,欣然赞许之余,又提醒林钧才,在实际工作中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避免犯否定“大跃进”的错误。

    这在当时是一大禁区,可林钧才并没有及时领悟到这个提醒的重要性。

    崔义田是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屈指可数的受过高等医学教育的领导。他渊博的学识,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辉煌的战时卫生工作创建业绩,深得全军指战员和卫生工作者的崇敬,在华东野战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名字,曾经是鼓舞前线干部战士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陈毅司令员在战前动员会上激励指战员,就说:“有崔大夫为我们治伤疗病,同志们勇敢地打吧!”

    解放战争中,林钧才任华东野战军80师卫生处长时,曾在全军卫生工作会议上见过崔义田。面对面的谈话,则是在这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职后。在此后的工作中,林钧才有幸得到他强有力的支持。更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林钧才调北京医院,就是接任这位老领导的兼职院长。

    关于协和医院的治理整顿,林钧才向崔部长提出两点要求:

    一,明确协和医院在临床医学上的“火车头”作用。以质量为主,解决疑难重症,培养高层次医学技术骨干,开展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把协和建成高水平的医、教、研三结合基地。

    二,支持调整医院任务,压缩外延、加强内涵建设。支持恢复协和的医疗教学综合功能,填补空缺科室,调回急需的中层技术骨干;批准直接从重点医科大学选调应届毕业生,充实基层有生力量;控制到协和“拔萝卜”(调骨干),改成“割韭菜”(按年资输送),开通人才流通渠道,调整人员,使协和真正成为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崔部长欣然批准了林钧才的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

    几十年过去,当初选调到协和的年轻医生,已经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栋梁之材。事实证明,这步棋,对于协和的可持续发展多么重要!

    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营造的宽松环境中,协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治理整顿拉开了序幕。

    来看林钧才的一段工作笔记:

    抓住调整时期大好时机,正确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进行切实地调整和建设性工作,使政治、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贯彻“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方针,把医院建成八年制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和临床研究基地,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出高技术成果。

    实行“五定”,定方向、定任务、定人员、定设备、定制度。参照国内外医学水平进行一科室、个人医学技术排队,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培养,明确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和医护技术操作常规。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主任、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三级结构,明确医护分工。恢复老协和的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监督制度和严格的值班、交班制度。

    健全医疗科室,调整技术队伍,重建撤消的科室,调回必需的技术骨干。重振协和“三宝”——图书、病案、住院师制,恢复主任医师制、24小时住院医师制和总住院医师制,及总护士长夜班制。

    在总结协和医院培养医学人才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青年医师实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培训,组建各学科临床教研组,重组扩大各科实验室,为出成果、出人才打好基础。

    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对在运动中批判和处理不当的,进行甄别、赔礼道歉。召开“神仙会”、实行三不(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畅所欲言。

    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 与学术、红与专、团结与改造的关系。按照个人专长和意愿安排工作,使之有职有权,尊重其劳动,精简兼职、社会活动和会议,配备助手,保证每个星期五个工作日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政工、行政干部的事,不准抽调技术人员去做。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全神贯注发挥专长、不受干扰的工作环境。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实行在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科室党支部由领导改为监督保证,尊重党外领导人的职权。涉及科学技术问题实行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讨论原则。

    加强行政保障系统的功能,后勤供应、管理实行一竿到底。

    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深入了解医教研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具体过程,结合业务进行思想教育,区别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工作方法上避免简单粗暴、坚持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合作共事关系。

    ……

    以上文字,原汁原味,记录着协和那一段难忘的整顿历史。许多段落,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闪耀着真知灼见的辉芒。

    抓住机遇,拨乱反正,加强医院基础建设,成为北京协和医院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治理整顿的主旋律。一条条有的放矢的整改措施,一条条来自实践的宝贵经验,推促着协和医院从“大跃进”、“大破大立”的混乱秩序中走出来,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个奇迹产生了:举国上下,政治风头一浪高于一浪,人人自危,北京协和医院却出现了如同毛泽东所言,“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这个时期的协和,因此成为许多老协和人心目中难忘的“黄金时期”。

    时隔近30年,1987年,著名内科专家张孝骞弥留之际,还不忘叮嘱林钧才:“要把那个时期的经验总结写出来!不只是为了协和,对全国的医院都有用……”
                                                                                  
    风口浪尖奇迹一般的“黄金时期”,严格说来,是管理科学改革探索的结果。

    如果说,林钧才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八年,只是摸到了现代医学管理的入门处,那么到北京协和医院,才算开始了进修深造。

    在这里,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院管理的重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构成现代化生产放大器的综合效应。协和医院医疗的高水平、高质量,不仅来自高科技,更得益于她有一整套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及在严格管理下代代相传的“不成文法”的规范。这一切,演化为协和特有的优良传统。在协和有一种无形的氛围,熏陶着、规范着每一个人,推动着他们不断上进。

    正是依靠这种坚实的基础工作,严密的医疗组织结构,全员的高素质,标准、规范的质量管理,协调、恒定的运行机制,创造出了协和高质量的医疗水平。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一个出成果、出人才、“高产稳产”的基地,铸成了我国临床医学的“火车头”。

    协和医院的治理整顿,也给了林钧才深刻的启示。多年后,他这样总结自己这一段的管理实践:

    医院的改革,要处理好改革和建设的关系。改革是手段,建设是目的,改革应该服务于建设。

    鉴于医院的性质和特点,应该多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最忌大轰大嗡,搞形式主义。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要注意保护、巩固长期积累下来的好制度、好方法、好作风。

    一个好的领导,不可只管现在,忘记过去,看不到未来。而要善于把过去应用于现在,并在应用中看到未来。

 

上篇:一、总理亲命,入主协和 下篇:三、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