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二、肺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
http://www.zgkw.cn    众书总编:陈晓红 刘振华 王羽 分册主编:丁滨 刘洁

 

虽然各型的肺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大多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但具体病因却各不相同。

 

1.热带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本病多发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南美洲、非洲等地区,我国也有零星报道。临床特征为阵发性咳嗽、喘息、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本病的发病主要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病人血清中存在抗丝虫抗体,血清补体综合试验呈强阳性反应,抗丝虫治疗后其滴度效价随之下降。在病人的肺、肝、淋巴结内可找到微丝蚴。

 

2.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本病首先是由L?ffler1932年发现并报道,故也称L?ffler综合征。本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微,X线有一过性肺部阴影,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病程一般为24周。肺部阴影与蛔虫的生活周期有关,蛔虫卵被吞下以后,在人的肠道里孵化,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管和肝门小静脉进入肺循环并向肺实质移动,数天以后幼虫穿透毛细血管进入肺泡,以后上至主气道,再经过会厌,后又被吞入消化道,完成整个生活周期,幼虫也发育成熟,并栖生于肠道。肺实质浸润是幼虫引起肺炎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对蛔虫幼虫的过敏反应。当幼虫移行入肺实质时,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很快地聚积于肺并粘附在蛔虫上。此外,还有钩虫、圆线虫、丝虫、旋毛虫、鞭虫、阿米巴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产生同样的反应。除了寄生虫外,多种药物和环境因素也可引起急性肺嗜酸细胞增多症。

 

3.哮喘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该病首先由Hinson1952年首次发现并报道,其特点是反复哮喘发作及对曲菌和霉菌孢子过敏,故亦称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曲菌属约有135种以上,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尤其是发霉的干草、麦秆、稻草、树叶、绿草及它们所构成的堆肥中含有大量的曲菌孢子,是空气传播孢子的主要来源。据估计,室外空气中曲霉孢子浓度约0~600/立方毫米,医院室内空气中的含量为0.32300/立方毫米,牛棚为(1.22.1)×108/立方毫米。曲霉孢子飘逸于空气中,很容易被人吸入并沉积于大支气管中,气道中稠厚的粘液是霉菌良好的培养基,孢子生长增殖的速度很快。除了曲霉以外,毒霉属、念珠菌属、毛霉菌属以及花粉、药物和镍烟雾等也引起类似的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霉菌病。病变支气管腔不规则,腔内充满粘液、炎症细胞和曲霉菌丝。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肺实质可见单核细胞、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


上篇:一、 什么是肺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下篇:三、肺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