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14.你知道粒细胞也会“中毒”吗?
http://www.zgkw.cn    丛书总编:陈晓红 刘振华 王羽 分册主编:许素菊 杨育梅 陈兴

 

    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以及抗肿瘤药物等生物因子的侵害时,细胞在保护人体的同时,本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张经染色的血涂片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细胞形态的改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种。

 

    1)中毒颗粒。细胞质中出现粗大的、分布不均的红紫、灰兰色颗粒,在电镜下为梭形或椭圆形的大颗粒,密度较大,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可能是在生成特殊颗粒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或颗粒变性所致。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按细胞中含中毒颗粒的百分比报告,轻度≤25%,中毒≤50%,重度≤75%,极重度达100%,比例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2)空泡形成。细胞质中出现一个或多个空泡,是细胞受损伤后发生的一种脂肪变性,线粒体肿胀所形成。

 

    3Dohle小体。多在细胞边缘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灰兰色包涵体,电镜检查发现是由内质网和糖元颗粒组成的一种核蛋白成份,含有此种包涵体的细胞吞噬能力较差。

 

  (4)核变性、固缩。细胞核溶解成均匀深紫色的块状物,核膨胀、溶解,细胞结构模糊不清,着色浅,破碎、变性细胞或裸核细胞增多。

 

  以上的变化反应了细胞损伤的程度,轻时仅出现少量的中毒颗粒,随着疾病的加重,细胞的损伤就越重,中毒颗粒比例增高,并出现核变性,直至整个细胞破坏。同样的改变也出现在血液病人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急性白血病等。

 


上篇:13.哪些非疾病因素引起白细胞数量的改变? 下篇:15.白细胞的特殊形态反应了哪些遗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