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四、如何诊断及诊断依据?
http://www.zgkw.cn    丛书总编:陈晓红 刘振华 王羽 分册主编:周华

 

  本病诊断有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特征以及辅助检查中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血液常规,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发病较多,一般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通常1~2日前有不洁饮食史及病原接触史,以上这些有助参考。

 

  2.临床表现。普通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结合相关辅检有利确诊。

 

  轻型菌痢。是临床上最易误诊的一型。急性发作的腹泻,大便每日在3次以上或腹泻连续2日以上,无粘液脓血便,但具有下述前三项中之一项或后2项之一者,就应诊断为轻型菌痢。①病前1周内确有明显的密切接触史,②里急后重,③左下腹有明显压痛,④粪便镜检10个高倍视野,平均每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连续2次镜检白细胞5个以上(不包括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检查的结果),⑤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中毒型菌痢。2~7岁肥胖儿童,或成人尤其是老弱及慢性病史者中,具有一般中毒型菌痢的临床特征,以及粪便检查发现较多白细胞及红细胞,并具下述情况之一者,如能排除类似疾病,即可诊断为中毒型菌痢。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躁动、谵妄、反复惊厥、昏迷等,②循环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纹、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③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浅快、不规则、呼吸缓慢、暂停等。

 

  慢性菌痢。①急性发作型:病前6个月内有菌痢病史,此次发作有急性症状,且能排除再感染者,可确诊。②迁延型:病程持续或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肠道症状,大便常有粘液,有时带脓血。病程长者可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③隐匿型:过去有菌痢病史,临床症状消失已2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或肠粘膜有病变者可确诊。

 

  3.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急性菌痢的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菌痢的白细胞大多正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粪便常规检查:取粪便的脓血部分,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及红细胞。轻症病人仅有少量红白细胞,及早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粪便细菌培养:在药物治疗之前,取粪便中带血的粘液部分作细菌培养,鉴定菌群与菌型。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乙状结肠镜检查:急性期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点状或片状出血,溃汤等病变;慢性期粘膜除充血、水肿、溃疡外还可呈颗粒状,有息肉、瘢痕、肠壁增厚等。镜检一般应于恢复期进行。急性菌痢者,做此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慢性菌痢病人,必要时可作此检查,有助于确诊。

 

  免疫学检查:常见的有荧光菌球法,粪便凝集试验,增菌乳胶凝集法,免疫染色法等,有助于菌痢的早期诊断。临床阳性率约为90%


上篇:三、细菌性痢疾有哪些表现? 下篇:五.误诊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