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症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陈晓红 章节作者:陈建源

 

  多发性硬化症为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多发灶和缓解、复发为临床特点。这种病既往认为欧美多见,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增多。到l989年为止,仅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报道已超过450例。本病平均发病年龄33岁,l0岁以下及60岁以上少见。男女之比为11.8。急性及亚急性起病多见。病程短者23年,长者l214年。病灶的好发部位以视神经、脊髓、脑干等多见,但首次发病可出现单一部位症状,故易误诊误治。

 

  【病因病理】

 

  病因至今未明。根据流行病学、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及临床免疫学等多方面研究,目前一般认为是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下,因免疫障碍而发病。病毒感染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本病的病理学所见是以炎性反应突出的坏死灶为特点。病灶散在、多发,主要位于白质的脱髓鞘区,其中以坏死灶突出,格子细胞多,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明显;或以胶质纤维增生、硬化斑为突出;也有坏死与硬化斑均突出者。这些不能单纯用时相不同来解释,考虑与遗传也有关系。

 

  【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一、症状体征:

 

  由于发病部位及病灶数量不同,故症状和体征各异。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

 

  1.眼部症状:文献报道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者占54%。可以因眼部症状先出现而误收入眼科,直至大脑、脊髓、脑干或小脑相继出现症状时,才确诊多发性硬化症。眼部症状多表现为:(1)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急性视力减退,可无光感及光感不确切。也可仅见手动及指数。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缘不清、充血,视乳头色淡、萎缩或轻微水肿。但最后均发生视神经萎缩,视野改变,中心暗点及旁中心暗点,周边视野缩窄,非典型的偏盲及象限盲。(2)复视: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周内消失。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斜视。赵葆洵等报道,核间性眼肌麻痹对本病有特殊意义。(3)上睑下垂:病变累及第颅神经所致。(4)眼球震颤:由于病变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现水平或旋转眼球震颤。(5)瞳孔改变:视力障碍者可有直接对光反射迟钝,瞳孔一侧散大。

 

  2.肢体瘫痪: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截瘫、四肢瘫、偏瘫,也可合并呼吸肌麻痹。有脊髓节段性或根性损害腱反射减低,90%以上病人腹壁反射消失。还可出现Babinski氏征及膀胱障碍。

 

  3.感觉障碍:属于传导束损坏,有一定的感觉障碍水平。但病人深浅感觉障碍轻重程度多有不同,左右也多不对称。脊髓节段性或根性分布的障碍,Lhermitte氏征也可出现。

 

  4.肢体共济失调:有意向性震颤,少见静止性震颤。

 

  5.颅神经损害:多见第对颅神经损害,出现咬肌无力、听力障碍等。

 

  6.其他:痛性痉挛在本病具有特征性。当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脱髓的病变中运动传导束兴奋向周围扩散时,可强直性发作。部分病人有精神障碍和失语。

 

  二、辅助检查:

 

  对多发性硬化及急性脱髓鞘脑病。作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头部CT、磁共振和诱发电位等辅助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误诊概况】

 

  本病早期以局灶症状首发,误诊十分常见。因病人病情的发展程度不同和各级医院的技术条件不同,报告的误诊率不全一致。国内报道误诊率为22.854%,平均误诊率为34.2%,见表86。误诊时间最短1周,最长3年。

 

  表86 国内193例多发性硬化症的误诊率   

作者

例数

误诊例数

误诊率(%

徐洁等(1981

79

18

22.8

李淑珍(1989

22

12

54.5

冷守忠(1989

92

36

39.1

合计

193

66

34.2

 

    【误诊范围】

 

  由于多发性硬化早期为单灶,呈慢性进展过程,尚不具备多灶、复发和缓解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故而误诊范围很广,已超出了神经系统,有20余种疾病。较多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视神经炎等眼科疾病:病人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者占40%以上。有的报道,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者占57.1%,眼球震颤占27.1%,视神经炎及视乳头水肿占4.2%,眼肌麻痹占22.9%。还有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者。甚至因误诊而住眼科多次,直到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神经系统体征时.方考虑多发性硬化症。

 

  二、神经系疾病:以肢体瘫痪为主者,若为截瘫且伴有排尿障碍,常误诊为脊髓炎;四肢瘫合并呼吸肌麻痹者,常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者若年岁较大,也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还有,脊神经根损害伴有腱反射减低及根性分布的感觉障碍者,易误诊为脊神经根炎。

 

  三、精神系疾病:精神障碍表现,如嗜睡、兴奋、欣快等,常误诊为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

 

  四、小脑病变:首发症状为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有Romberg氏征者,易误诊为小脑变性病。虽无家族史,总要考虑遗传性共济失调,而延误诊断。

 

  五、风湿热:当病人出现肢体红斑、踝关节及趾关节疼痛、发热、血沉快,常误诊为风湿热。直至出现视力障碍、象限偏盲、脑电图异常,多次反复住院时,方得以确诊。

 

  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以头痛为主诉,伴有视野和视力改变,重者有轻度意识障碍、部分颅神经损害、四肢瘫、有病理反射,而误诊为此病。

 

  七、胃炎:有l例报道,以呕吐为前驱症状.每日呕吐达90余次,无腹痛亦无头痛,诊断为胃炎,未治疗而自然缓解,但每日仍吐一次。此症状持续达2个多月之久,直至出现了颅神经障碍等神经症状时,才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

 

  八、神经性震颤:以双手颤动发病,精神激动时加重。如有神经衰弱史则更易误诊为神经症。

 

  例:男性,26岁。以双手震颤、不自主摇头就诊。即往有失眠史。一年前曾一度视力模糊、复视。神经系查体正常,血三碘甲状腺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正常,可排除甲亢。诊断为神经症,门诊治疗观察。多次复查中,于半年后出现走路不稳,水平眼震.小脑性言语。一年后双侧Babinski氏征阳性。作头部CT,显示右顶枕左侧脑室周围和左颞区有多个小低密度阴影,均在白质。视、听诱发电位异常。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给激素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九、其他:由于病灶多,症状或体征先后出现,而易误诊为不同疾病。如病变累及高颈髓,易误诊为高位颈髓压迫症;有偏瘫可误诊为脑血管病;如病人出现双侧后核间眼肌麻痹,一侧面肌轻瘫,而误诊为脑桥肿瘤。

 

  【误诊原因】

 

  一、对主诉缺乏连贯思考和未作详细查体。对病人诉说的有视力模糊,曾一度自行缓解,查眼底见一侧视神经萎缩,便满足于眼科检查,而长期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或其他神经科病。

 

  二、对诊断标准没有真正掌握。如眼球震颤,小脑性言语,意向性震颤,称之为 Charcot氏三联征,曾被认为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根据。实际上作为多发性硬化症的一个类型,主要为小脑病变所致。而三联征齐全者不超过病人的10%,故易漏诊、误诊。

 

  三、对不典型的多发性硬化病例认识不足。如有的是一个病灶而有缓解和复发,有的是两个以上病灶而无缓解和复发,有的起病急剧,对这些没有注意鉴别。根据尸检资料证实,临床表现为一个病灶者,病理上却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灶。

 

  四、不善于运用自己的临床思维去独立思考,而是简单化重复既往的诊断。报道中1例偏瘫病人曾诊断为脑栓塞,第二次是另一侧共济失调,起病甚慢。肢体共济失调,用锥体束受累不能解释,实际上是不作独立思考,重复既往诊断,而误诊为脑血管病。

 

  【减少误诊的措施】

 

  一、正确运用多灶、复发和缓解的诊断标准。对不典型而又可以排除其他疾病者,应进行随访观察或作必要的特殊检查。例如:(1)一个病灶有复发和缓解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可排除其他疾病者;(2)有小脑症状及体征,可排除小脑炎症和肿瘤者;(3)对静止震颤而按帕金森氏病治疗无效,又能排除脑动脉硬化等原因,观察中有两个病灶出现者。

 

  二、对可疑者,请有关科室会诊,并及时作全面检查。

 

  1.头颅CT:除平扫外,可行增强扫描,检查异常者占81.3%

 

  2.诱发电位:可选作视诱发电位、听诱发电位或脊髓诱发电位。

 

  3.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查:阳性率达72.5%

 

  4.脑脊液细胞检查:2550%患者细胞增多.一般不超过0.05×109/L50/mm3),以单核为主。蛋白总量升高,一般不超过l9/L,但γ球蛋白经常超过总蛋白量的13%。免疫球蛋白IgG升高,有助于诊断。

 

  5.必要时作头部磁共振。磁共振对小病灶比CT更优越,诊断预示率达95%,居于上述各法之首位。

 

  附:诊断依据(引自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一、以同时或先后相继出现多灶性脑、脊髓白质损害症状为主。

   

  二、病程迁延,可有明显复发缓解,复发后又可出现新的神经症状。

 

  三、多见于青壮年。

 

  四、已排除有关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脑脊髓蛛网膜炎等。

 

  五、血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有增高。

 

  六、视、听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显示早期异常。

 

参考文献

1.张文萃主编。神经科误诊病例分析。第l版,沈阳,科学出版社,199161

2.李淑珍。多发性硬化症的眼部改燹。中华眼科杂志1989254):209

3.齐俐。多发性硬化症眼部损害。实用眼科杂志198973):138

4.冷守忠。多发性硬化的眼部改变。北京医学1989114):213

5.赵葆洵,等。我国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70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79123):169

6.郭玉璞。我国多发性硬化病理特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l979l23):174

7.徐启刚。多发性硬化诊断的某些进展。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l990161):59

8.徐洁,等。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141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1142):105

9.赵葆洵。多发性硬化及急性脱髓鞘脑病国内文献述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l981142):101


上篇:第一节 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下篇:第三节 小量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