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二、精神紧张
http://www.zgkw.cn    主编:陈晓红 刘振华 赵可

 

外界事物引起的各种精神刺激中,精神紧张是其中主要的一种。它直接损害中年人的健康。这是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学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20世纪以来,人类死亡的原因发生了变化,因传染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减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竞争激烈且明显化,加之城市人口密集,交通、住房拥挤,噪声增大,环境污染,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心理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使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恶性肿瘤及神经官能等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我国近年来对部分城乡的死亡原因调查分析表明:死于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的约44.7%。死于环境因素的约18.2%,死于生理因素的为27.8%。

 

沈阳市1984年调查认为(陈春林等《医学与哲学》1985.6)。在城市居民中,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占很大的比例。15~44岁组心理因素疾病占15.14%,45~59岁组占45.04%,60岁以上组占41.5%。以35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群为最高。中年人处于事业上的成熟时期,但这期间机体的应激能力、反应能力及代偿机能却较青年时期减弱。因此,因各种有害刺激更易对机体造成危害。

 

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过度紧张的刺激,不仅能使有病的机体迅速恶化,对正常人健康机体同样可以出现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神经系统及整个免疫机能病症。据1984年沈阳市调查,在人群的疾病谱中,与心理、环境有关的疾病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心理因素所致疾病以45~5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中年人的发病率达49.19%。

 

另外,健康人在情绪紧张时,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明显升高。如果长期的精神紧张则可使血小板反复地激活及释放各种促凝血物质。虽然目前对这种激活的因素还没完全弄清  楚,但可以肯定,精神紧张时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伴有血小板的激活与分泌.并且认为此种体因素的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中可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一些心脏病人在受到较强烈的精神刺激时而突然发病或造成死亡的原因。

 

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不但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还可影响整个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与机体的很多疾病及某些疾病的症状有关。一位美国医生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后指出,紧张的心理可引起多种疾病的症状,因精神紧张出现颈背痛者占75%,咽喉梗塞者占90%,类似溃疡病疼痛者占50%,类似胆囊炎疼痛者占50%.腹部胀气占99.44%,头晕目眩占80%,头痛者占80%.便秘占80%,疲乏厌倦占90%。综上所述,精神紧张确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刺激因素,特别是中青年人,心理上长期紧张甚至比某些遗传因素和高脂类饮食的影响还要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生活、工作中的紧张程度超过自己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导致患病的。因此,中年人应学会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做到忙而不乱,保持情绪稳定,调节精神生活,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以免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上篇:一、需要层次的变化 下篇:三、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