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中国高校学报面临的市场抉择——读《编辑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精神》
http://www.zgkw.cn    主编:高起元 章节作者:朱明

 

  张福平,女,1967年生,中共党员,文学硕士,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两刊主编,学报编辑部主任,副编审,曾获得中国版协授予的“全国优秀校对”,河南省教育厅、国家教委分别授予的“河南省高校优秀编辑”、“全国高校优秀编辑”,河南省科技厅授予的“河南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授予的“河南省期刊十佳编辑”等荣誉称号;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聘为省报刊编校质量评比委员会委员。在《编辑之友》、《中国出版》、《编辑学刊》、《中国编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多次转载。

 

  编辑感悟:编辑是社会控制的参与者,也是文化发展的设计师;人需要有质量的精神化生存,编辑则给人以精神依归。

 

  案头摆放着一本任火的新著——《编辑独语》,信手翻阅了其中几篇,就被那散文诗一般的文风所吸引,短短几天时间,我已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感慨万千,竟有人能用如此流光溢彩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编辑话语系统。《编辑独语》已不是一个编辑的独语,而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涉及了当今编辑学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所关心的几乎所有的热点和难点。从社会到文化,从科学到人文,从传统美德到市场精神,作者都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编辑独语》可以说是一本学贯中西,兼收并蓄的编辑学专著。在《编辑独语》一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始终将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和当今高校学报的改革实践紧密相连。诚如作者所言,讨论新时期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否则我们就有可能走入“坐而论道”的歧途。作者通过《当今中国编辑精神缕析》、《编辑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精神》以及《21世纪中国编辑的文化抉择》等一系列文章为处于社会转型期间中国高校学报和编辑,画出了一幅精彩的群体素描,同时也为新时期中国高校学报的发展方向勾画了美好的未来。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高校学报存在的种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高校学报曾经被界定为反映主办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和令人羡慕的地位,在我国科技期刊界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然而近年来,高校科技期刊平均学术质量不但低于国际同行,而且还低于同属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中科院、中科协所办的科技刊物。现在,就连许多高校自身在论文评奖、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方面都对高校学报另眼相看,这不能不说是高校学报的悲哀。虽然高校学报暂时还没有生存压力,但《编辑独语》却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其中潜伏的危机。

 

  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的改革较为滞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造成了“出版有拨款,亏损有补贴,编辑不出门,自有投稿人”的现状。许多编辑部在办刊经费上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状况,许多高校对编辑人员沿用机关干部管理方式,在此体制下,既无经济压力、也无激励因素,编辑人员的主人翁态度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在我国加入WTO后,出版业仍将作为特殊行业,一定时间内还受到保护,但出版业大一统局面迟早将被打破。按国情可以预见,科技期刊必将首当其冲。事实上,国内科技期刊近10年来已面临这些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作者、读者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抢占。“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

 

  稿源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科技期刊和国内作者联系更为便捷,由于现行学术评价体系政策的倾斜,优秀稿件流失现象将日益严重,长此以往,国内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将陷于恶性循环。按中国政府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将在近年内逐步放开书刊零售及批发市场,国外科技期刊已具备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条件。事实上,许多国外知名出版集团已在国内出版英文版、中文版杂志。由于国外出版机构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及本土化策略,预期的价格也不会太高,加上订购手续简便及印刷精美,将使国内科技期刊相形见绌,逐渐失去订户,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发行量将进一步下降。国外科技出版业全面进入国内市场是迟早必然发生的。届时,他们将凭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国内优秀编辑加盟,使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进一步流失。面对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仍不改变观念,正视现实,将会在新的挑战全面到来之时束手无策。

 

  二、君子重义也重利

 

  我国高校学报的现状与我国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病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必然后果。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学报所处的困境,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办刊观念。任火在《编辑独语》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当今的中国编辑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中,他所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一种多元和复合的市场经济。不同的经济体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学报似乎还能和经济保持一段距离,可以从容不迫地思考所谓的高悬于物质之上的精神问题,而现在,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已很难和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学报不仅应该一如既往地“重义”(重视刊物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应该义无反顾地“重利”(重视刊物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重义轻利”已不是完美的词汇,而重义也重利才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一个原则。我们的办刊模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自己限制在仅仅发表本校成果的孤芳自赏的摇篮中,陶醉在所谓的学术价值而无视社会经济实际需要的象牙塔内。

 

  其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期刊出版已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效益的新兴产业。但遗憾的是,无论是科技期刊主管部门还是作为主办单位都对此认识不足或心有顾虑。从国外科技期刊来看,他们虽为非营利机构,但也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其中广告和发行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外科技期刊大多刊登广告,就连《Science》、《Nature》也不例外,通过广告收入增加自身经济实力是杂志社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科技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应积极地借鉴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高校学报可根据各自实际条件和主办单位在行业、区域的办学特色,依托强势学科,将内容小而全的期刊变为大而专的期刊,创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同时,根据市场需要,一切从读者、作者角度出发,调整刊物结构,紧追专业热点,加快出版节奏,满足社会需要。

 

  三、寻找新的生命坐标

 

  对高校学报编辑而言,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科技期刊改革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办刊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市场化定位。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部很少研究市场,几乎不清楚订户的层次及分布,盲目性较大。而商品生产首先应分析同类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科技出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应注重对现有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刊物生存及发展的空间。根据市场需求和自我条件,准确定位自身刊物层次,确定作者、读者层面,研究读者、作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调整刊物结构,达到相应目标。

 

  (2)社会化营销。改变传统办刊模式,“找米下锅”,主动出击。借鉴企业营销方式,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进行包装、宣传,抢占市场份额,充分整合可利用的社会关系资源,协助刊物宣传,通过不懈努力,创造杂志整体形象,扩大刊物发行量,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

 

  (3)企业化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编辑部的组织机制,建立开放、灵活、同时又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以质量为前提保证,以效益为考核目标。同时,在编辑、发行及广告各个环节采用岗位竞聘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性化管理机制,使全体人员处于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中,为最终向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在新时期中国高校学报面临的市场抉择面前,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奋力前进,才能寻找到新的生命坐标。任火在其著作中,深深流露出对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厚望,他充满诗意地写道:在文化大一统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换过程中,编辑的精神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编辑可以不再仅仅为人作嫁,而是可以充当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成为科学与文化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在这充满变化的当代社会,中国编辑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开放精神,它既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也是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兼容,努力在物质与精神、金钱与良知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生命坐标。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加入WTO后面临的双重机遇和挑战面前,高校学报正面临着艰难和痛苦的市场抉择。虽然体制的改革是最为艰巨和复杂的,但任火的《编辑独语》已为我们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们不再是孤独的夜行人,我们已看到了前方的朝阳!我们应用开拓、创新和开放的观念改革传统办刊模式,为高校科技期刊摆脱现行困境,为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科技期刊前列而不懈的努力。


上篇:感悟编辑的人文精神——读《论编辑的人文精神》 下篇:构建编辑从业的伦理与信仰——从《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