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第七节 成功于博采众长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历史证明,大凡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勇于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的人。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谁具有广博的学识,谁就能掌握胜利的主动权;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谁就能有较大的建树。

 

医生最重要的是精湛的医术,精湛医术是建立在渊博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博学多闻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孙思邈主张医生要博览群书,医学、史学、哲学、文学、天文、地理书都要阅读,才能在医学的道路上没有障碍,否则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李时珍以学习作为生活乐趣,他说,我读书就像吃甘蔗、饴糖一般。他广为涉猎,除医书之外,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音韵学、农学、天文、历法,乃至诗歌小说,无不批阅浏览,只要是与医学有联系的内容,就立即加以摘录笔记。可以说,这是他著成《本草纲目》的基本条件。从历代医学家成功的主观因素和个人条件来分析,所有取得杰出成就的医学家大多数都是博学者。晋代皇甫谧靠自学著成针灸专著,据说他是一个精通文学、历史、哲学的学者。明代王履,清代傅青主,都被称为医学各科的全能者,同时他们又都是诗、文、史、哲、画、书法,无不精通者。从表面看来,似乎这些知识与医学并无什么直接联系,但是,从思维科学上讲,知识渊博有益于思维,可使思路广阔,触类旁通,分析精细,观察客观。这对提高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有直接的作用。

 

古代医学家除了博学之外,另一特点是择善而从,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只要有比自己优越的地方,无论是什么人都能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临床医学有许多专科,一专多能是渊与博的具体表现,任何专业技术理论的深入无不建立在全面的基础知识之上,渊与博是辩证的统一,二者不能分割。扁鹊、华佗、张仲景都是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均有杰出的成就,但又各有所长。古代许多医学家都能在博学的同时,勇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意博采众长。

 

明代孙一奎历30年博学勤访,凡有所长者即往请益,对待中医的基础理论他主张以《素问》、《难经》、《黄帝针灸甲乙经》等书为基础反复俯谓仰思,务必融会贯通而后止。他认为对各家学说不能窥其一般徒认其偏,指出,仲景不仅以伤寒擅长,守真(刘完素)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张子和)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足之谈,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之长技,亦与诸公并称不朽;孙思邈对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陈自明自述曾走遍东南,尽索方书,撷取古今诸家之长,最后集各家之长,达到了在理论上融会贯通,在实践上运用自如的地步,指出:“世上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人,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这不但说明了他取各家之长,在理论及实践上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也揭示了医生、疾病、方药三者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医生应具备的全面知识素质。

 

古代中医需要博采众长,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现代医学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临床工作已不是古代那种个体的行医方式,现在的医院已经成为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体。专业之多,涉及的知识之广,除医学科学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外,还有很多与医学互相交叉的学科也在不断地出现和形成。如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环境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航空航海医学及军事医学等等,仅一项医学工程学的研究课题至少要包括化工、合成、轻工、塑料、医疗器械等几十个专业。因此,在现代医学上要想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如果没有广博的学识,恐怕是不可能的。笔者曾对l943196036名世界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进行过分析,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大多数是集文、哲、理、化、医于一身的博才者,在其成功以前,多数获文、哲、医多学科学位,并且能择善而从,广求名师。英籍医学家、青霉素的发明者之一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从小立志学医,l911年进入阿德雷德大学医学院学习,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医学学士学位;1922年他又进入英国牛津麦克登学院,l924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和理学学士学位;1927年又在剑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的病理学讲师。可以认为,这些多学科的知识为其后来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赫尔曼·约瑟夫·缪勒(美国)1946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他在辐射遗传工作中的重大贡献。早在青少年时代,他的父亲就注意了对其广泛兴趣的培养,经常带他外出旅游,参观博物院或制作动物昆虫标本。成年以后,他除了热爱生物学外,对工艺、天文也特别喜爱。l910年获医学学士,6年后又获哲学博士学位。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因发现在试管中培养麻痹症病毒的简易方法,获l949年诺贝尔奖,他虽然大器晚成,获奖时已59岁,但他30岁以前已分别获得美、英、德三国文科学位,33岁时又获医学博士学位。他的伟大成就的取得不能不认为与他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有关。诺贝尔奖获得者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茨(葡萄牙)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神经生理学家,而且是政界的风云人物,曾担任议员14年,l917年出任驻马德里公使,l918年担任外交部长,在退出政界时已53岁,但他用10年的时间精心研究创立了脑血管造影术,从此打开脑颅这一禁区,并提出切除额叶白质治疗心脏病的建议。虽然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专职从事医学的研究,但是可以肯定他不但具有较深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而且在文哲及方法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如果不是博才,一个职业外交官又怎么能获诺贝尔医学奖呢?

 

综上所述,无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家还是现代世界杰出医学家,博采众长都是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上篇:第六节 致力于理论总结 下篇:第八节 寄希望于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