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二、裘法祖院士的医学感悟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裘法祖,著名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1914126出生,浙江杭州人。l936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赴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许华平(Schwahing)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45年,裘法祖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衔。同年被聘担任土尔兹(Tolz)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初,裘法祖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前身)先后担任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l956年,裘法祖随校迁武汉后,长期担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l978年后,先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后改名同济医科大学)副院长、院长。他担任院长时期,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武忠弼教授一起筹建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l985年他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561991年他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顾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二军医大学外科顾问教授。l956年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l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做人

 

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最近我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秘书李慎之先生写的:“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另一篇是最近去世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韦加宁医生的讲稿:“最重要的是做人”。这两篇文章读后感受甚深,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该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第一,要做诚实的人。不久前,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平静。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但他工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去年在我院院刊(英文版)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他本人,另两位是德国人(导师及一位医生)。由于投稿时附有两封这两位德国人的信,同意发表,当然,我院院刊编辑部就刊出了。今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的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签名的。现在德国作者坚持要他以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英文版)上公开道歉,并要求取消此论文。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的。我一直认为:最老实、最诚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第二,做谦虚的人。有的人从国外回来,或获得了博士学位,我相信他在某个专业的某个领域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但他在其他方面缺少知识,还需要多多请教别人,比如说临床处理病人。孔夫子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句话:不耻下问。我已89岁,对新技术、新理论如计算机、纳米技术、细胞分子、基因等不太懂了,我总是请教我的研究生,我并没有因此掉面子,相反,他们更加尊重我。现在,有的年轻人学成回国,有点不愉快或目的未达到,就拿架子,甚至扬言要走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了一个外科医生,或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不要以为高人一等。想一想,一个司机、一个电工,如果他们有机遇学医,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外科医生。第三,要尊重他人,尊敬老师。尊重人是相互的,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要尊敬老师,理由很简单,因为每一个人都要老的。你不尊敬你的老师,等你老了,你的学生也不会尊敬你的。韦加宁医生在他写的《最重要的是做人》文中说:每一个医生都有他光辉灿烂的事业顶峰,也都会有他衰老退休的时期。如何对待退休的老师?他们已无力和你争什么,至少在你的心底,应该给他留一块尊重的领地。这句话是何等深刻!何等高尚!第四,要做能容人的人。要团结人,要能原谅别人不足的地方。要胸襟开阔,与人为善,特别是作为一个科室领导或上级医生,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

 

(二)做事

 

这里说的做事,就是应该如何做医生,特别是做外科医生。l939年,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开始了我的外科生涯。在我做外科工作1年以后,我们导师才允许我做第l个阑尾炎手术。记得我做第3个阑尾炎切除手术时,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手术后第5天这位女病人忽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我的导师盯住我的目光严肃而冷峻。他对我说:她(死者)是一个4个孩子的妈妈!”60多年前的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始终在教育我,并影响我60年外科生涯中的作风和态度。l947年,我远渡重洋回国从医。在上海工作时,一位女教师来就诊。lo年前她有过一次剖腹产手术,从此常发生消化不良、便秘,还经常腹痛。我反复检查她的腹部(当时还没有超声检查),摸到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包块,决定为她做手术。眼前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手术用的布巾,缩成一团,被肠襻牢牢包裹着。这异物在腹腔留置竟达l0年之久!这位女教师在恢复后亲笔书写了一张横幅:生枯起朽,非常高兴地送给我。当然,这样的事件虽属罕见,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生在工作中只要有一点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多年的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我想,如果这位病人是主刀医生的亲人,手术完毕时他一定会非常仔细地反复检查腹腔,惟恐遗留异物。要知道,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她)的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寄予多么大的信任呀!病人对医生的高度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以亲人的态度相待!

 

医生的态度,即使只是片言只字,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和生活。记得20年前,一位银行女职员哭着来找我,说她患了不治之症——甲状腺癌。这是某医院门诊一位外科医生草率作出的诊断。当天,她全家4口人相抱大哭,通宵达旦。我仔细询问她的病史,又检查了她的颈部,认为她患的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药物治疗,3周后甲状腺肿消退了,症状也消失了。病人全家自然庆幸不已。这件事说明:如果医生不假思索地、轻率地下了一个误诊,会引起病人和他(她)全家人的悲痛。医生的一言一语应该何等谨慎呀!医生要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已经很不容易,再要做到想病人之所想则更困难。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安排到门诊工作。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门诊就诊,说她肚子不适好久了。我询问了病史,再让她躺下,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位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检查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做检查的医生。”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想,像这样一项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做的简单的常规检查,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巨大的安慰。这说明我们很多医生没有去想:病人在想什么?又有一次,一位儿科老医生患了十二指肠溃疡,来找我会诊。我看到X线片上十二指肠球部有一龛影,诊断已经很明确,就不再给他作腹部检查。这位老医生回去后说:“我很失望,裘医生虽然说了治疗意见,但没有摸一摸我的肚子”。这又使我想到,一个医生生了病会有这种想法,那么,一个普通病人有这种想法就更能理解了。

 

30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汉口中山大道一家很大的国营钟表店去修理手表。我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请你看一看,好吗?她将它摇了一摇,立刻还给我,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我小心地重复了一句:请你打开看一看。她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说: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我再问,她再也不理我了。我只得到对面的另一家大的钟表店去试一试,遇到了一位男同志,但得到的也是类似的答复、类似的态度。这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我的病人,也是这家店的职工。我立刻走了过去,请他查一查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的原因。他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个螺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我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忽然大笑起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我听到这句话,禁不住有点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而别。几十年来,我一直记住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我从事外科工作已经60年了,在这60年中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甚至事故。我姑且不谈这些差错或事故,愿意先谈谈上面提起的几件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是在城市或乡镇的每个医院、每个门诊、每日都会发生的。可能有的医护人员听了这些小事会付之一笑,认为不值一谈,但我却觉得不应等闲视之。扪心自问,我在工作中有没有无法修理,没有零件的态度和作风呢?我的答复是肯定有的”。当然,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绝大多数是在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但也应该承认,少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态度生硬,没有耐心,不愿倾听病人诉说。在医院门诊部,看到不少病人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得到帮助,作出诊断,获得治疗。但是捱到就诊时,有的医生却是三言两语,不作任何解释;有的甚至冷脸相待,训斥病人。让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您去商场买一件日用品,售货员态度生硬,爱理不理,这时将心比心,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何况,对待人的健康问题要远远比买一件日用品来得重要。我想,我们医护工作者在给病人看病、治病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假如坐或躺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亲人的话,你应当如何?

 

(三)做学问

 

做学问,就是怎样多为人民做出点贡献来。第一,要勤奋。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有些成就,需要三个条件:智商,机遇,勤奋。其中,勤奋完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短文,文中说:要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可以去问误了火车的旅客;要想了解一秒钟价值,可以去问差一点出事故的人;要想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获得奥运会银牌的运动员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度过每一分钟!记得5年前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全国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天的义诊。我检查了一位甲状腺肿的女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女病人请求我,要求手术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当时我很不理解,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星期日外科医生通宵打麻将,星期一没有精神了,而星期五又要打麻将,又开始不专心了。我听了大吃一惊,尽管这是少数的,但有其普遍性。如何爱惜时间多读点书,对自己、对病人都是有益的。第二,要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我一直提倡年轻医生轮转制度,不要马上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太专不好。也是在宜昌市召开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听说骨科中有的医生专门搞脊柱,有的在脊柱外科中专门搞颈椎,甚至只管上面三个颈椎,这样显然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要知道基础是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形成创造的能力。第三,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吴阶平教授曾在“外科医生的成长”中,谈到阑尾炎手术前,应该考虑一下:急性?慢性?是否化脓、穿孔?阑尾的位置?尖端指向哪里?现在先进的设备很多,如CTMRlB型超声等等,不少年轻医生诊断疾病太依赖这些先进的检查了,而忘记了进行最必要的体检。我的老师曾经说:阅读X线片就能分辨出三种医生:不好的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子;最好的医生是先看片子,再看报告。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的巴斯德曾经说过: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头脑就是善于思考的头脑,准备随时接受新事物的头脑。

 

我毕业到今天已65年了,在这个长长的岁月里深深体会到以上三点的重要性。我由衷地期望年轻一代的外科医生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医生,一个杰出的外科学家。


上篇:一、吴阶平院士的人才观 下篇:三、陈灏珠院士谈内科医师的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