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三、陈灏珠院士谈内科医师的成才
http://www.zgkw.cn    主编:刘振华

 

陈灏珠,著名内科学家。1924116出生,广东省新会市人。l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内科心血管病专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率先作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腔内超声检查;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达国际先进水平;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20世纪50年代提出我国心脏病种变迁的预测及其防治对策,经其后5个年代的追踪证明正确;在国内外率先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奎尼丁所致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成功,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领先专业的带头人,对我国心血管病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生命科学、医学和内科学

 

生命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探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的学科。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以维护和增进自身健康、延长寿命就成为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章,所以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称得上是古老的科学。公元前5~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创立了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撰写了众多的医学论著;与此同时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托名黄帝所写的医学专著《内经》问世,总结了古代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然而,医学又是观念不断地更新,内容不断地发展,并以不断地变化作为它永恒不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它所探索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展和深入。到l0世纪初,现代医学已逐渐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领域。基础医学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致病因素和人体对致病因素的侵入所作出的反应,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干预对人体所起的作用等。临床医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的规律、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医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及其预防措施,是公共卫生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医治病人于既病之后,后者则是预防疾病于未病之前。从费用一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预防医学对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所付出的代价低,所获得的效益高。因此,在医学发展到目前阶段,预防医学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认识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冬到2003年春,我国突然受到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袭击,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并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使我国政府和人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疾病预防体系的建设。

 

临床医学虽然医治病人于既病之后,但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复病人的健康,保护社会的劳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临床医学的医务工作者主要是临床医师,在医务工作者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传统上临床医学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和口腔科学等学科。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50年代以后,上述学科进一步分化为门类众多的专业学科。以内科学为例,已分化为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学、营养和代谢病学、风湿病学、老年病学等一些专业学科。临床医学的专科化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分科过细也有不利于病人就诊和进行综合防治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专科医学的同时,也注意发展集健康促进、常见病防治和康复服务于一体的,面向初级保健的全科医学。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研究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疾病,在诊断和防治疾病中,以诊治措施不具创伤性(如用对病人无损伤的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核素检查等作为诊断手段,以口服或注射药物、调整生活习惯作为治疗措施)或仅有轻微的创伤性(如介人性的诊断治疗)为其特色。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各传统学科和专科的基础,并与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医学生就读期间学习内科学,不仅在于为将来成为内科医师而打好防治内科疾病的坚实基础,学习内科学同时也为有志于从事其他各学科和各专科工作的临床医师提供最基本的医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为掌握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近年来以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蓬勃发展为基础,临床医学正处在内容不断更新和深入的阶段。内科学也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

 

(二)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和卫生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群中年龄结构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医学的理论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以前,医学是在生物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生物学因素为出发点,着重在个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日渐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在美国的研究表明,人群的疾病大约5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0%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20%与诸如遗传、衰老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有l0%与卫生服务存在的缺陷有关。因此,为实现综合健康的目标,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影响人群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同时也要注意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环境和社会问题。据此,l974年,加拿大学者Lalonde和美国学者Blum相继提出了新的模式称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表现为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从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基础;从主要依靠医学科技和医疗卫生部门转变为依靠众多的科学和全社会的参与;满足人民对医学的需求不仅是面向个体的医疗保健,更需要面向群体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重点不仅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更要重视与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非传染病。其目标是使人们的身心处于更加良好的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指体强无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

 

人民身体健康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根据新的医学模式,卫生工作将从医治疾病扩展到对人群进行健康监护,提高生命质量。它强调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体、从原有的生物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和心理医学的广阔领域。因此,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对包括内科学在内的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医学模式变化的理论来分析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近年被总结为经历了两次卫生革命的阶段。第一次卫生革命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的斗争。有史以来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其致病的病原体从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到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多种多样。其中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其传染性强、流行面广、迅速致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整座城市居民大批死亡,尸横遍野,十室九空的惨相。即使慢性传染病如麻风、结核,亦曾使人群大批病残或丧命。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传染病的斗争到20世纪后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各疫苗、菌苗的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应用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天花于1979年在全球根绝和脊髓灰质炎预期将于2005年被消灭为重要标志,人们乐观地认为传染病已得到控制,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目前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似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滥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老年期的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已经成为流行病,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斗争就是从20世纪后叶开始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现在应做的重点工作。

 

然而,新出现的传染性极强,并迅速跨省、跨地区和跨国传播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袭击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其实尚未成功。老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还未被控制,或正在卷土重来,而新的病原体特别是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如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新型流感病毒流感等,都在伺机对人进行攻击、致人于死命。

 

因此,第一次卫生革命不但仍需继续并且还要大力加强,而第二次卫生革命也要进行并且不能松懈。医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根据卫生工作方针培养内科医师

 

建国之初我国即制定卫生工作方针。l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制定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全面贯彻这一卫生工作方针,对于一名内科医师来说,不论是全科医师还是专科医师,都应当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每一名内科医师:能从预防为主的观点,贯彻三级预防的原则,做好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残;②能从病人的最终利益考虑,做好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干预和康复服务;③能从伦理学的观点,全面关心患者个人、家庭和社区问题;④能从费用一效益的观点,对新技术、新方法作出合理的应用;⑤能从效果一效率的观点,正确处理多专科集体作业中内科医师和其他各科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之间的关系;⑥能从医疗保健依靠科技进步的观点,养成接受继续教育的习惯,不断学习医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为适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要求,培养我国内科医师需要注意到:

 

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掌握好内科学,首先要注重内科基本功的训练。现代医学的发展,已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手段。然而,在采集完整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之后,参照其他检查资料来作出诊疗决策,以及在医疗干预措施介入之后,根据系统观察作出临床评价,仍然是最基本的诊断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切忌不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手段而忽视了内科基本功的训练。

 

2)要掌握好内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无论内科学的教科书还是参考书,对疾病的描述和防治措施的选择都是经典的。然而,疾病的临床过程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内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是批判的和辩证的。一切诊断假设的建立和千预措施的选择都必须因病而异,因人而异,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有信息依据的决策。

 

3)要掌握好内科学,还必须养成不断学习,经常读书以获得新的知识的习惯。内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内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丰富的学科,需要从不断地阅读学习有关的医学会议汇编、医学期刊和新出版的医学书籍,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来了解它的进展。为了要了解世界范围内内科学的发展,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至少能达到顺利阅读外国医学文献的程度。

 

4)要掌握好内科学,还必须做到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实践证明,医学知识的积累一是来自临床经验,二是来自科学实验。但是,经验只有通过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才能上升为理论和科学。因此,为使临床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任何专业的医师都应十分注意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结合。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同时,注意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对医学的临床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概念,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为每一位病人作出医疗决定时,应明确而仔细地使用现有的最佳证据,而用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法,以数千数万人为对象,在多个医学中心协作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则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医疗的水平,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四)我做内科医师的经历

 

我是在八年抗日战争后期的l943年读大学的,在当时流亡内地的国立中正医学院就学。学校流亡期间学习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极其艰苦,但艰苦的条件却可磨炼出人的坚强意志。l948年修完医学本科的5年学业时,国内解放战争正酣,我被学校选送到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实习。l949年毕业时上海已经解放,我留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即原国立上海医学院,后改为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从事内科和心血管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在党的教育、关怀和培养下,逐渐成长。

 

1)医疗工作: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从中山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到l984年起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我至今一直服务于临床第一线,诊治了大量病人。在完成常规的医疗工作外,l950年在上海郊区为解放军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立三等功;l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工作中立一等功;l968年在贵州西北部山区巡回医疗一年,为贫下中农服务;l969年在云南通海抗震救灾,为灾民服务三个多月。1975年在江苏无锡主持抢救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来访美国血吸虫病学代表团副团长成功,被美国《内科文献杂志》(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761267期)详细报道,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1980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成为6个国际医学学会的会员。1981年起历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和顾问。1982年起历任上海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l988年起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l989年起被定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带头人。1990年起任《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辑。l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和特殊津贴。l994年起被定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学科带头人。l997年起任211工程重点学科的顾问。2002年起被定为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2003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此外,还任其他10余种医学杂志的名誉主编、副主编、编委、总顾问或顾问,包括Geriatric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编委和Medicine Digest杂志顾问,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教学工作:从助教到副教授和教授,l978年起任硕士生导师,198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我一直服务于教学第一线。历年培养了大批医学生、进修医师和心血管病专科医师。3位博士后、38位博士和21位硕士。l978年起受卫生部委托主持每年一届的全国心血管病内科进修班,该班作为继续教育项目已办了26届(2003年),并于1996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85年起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8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提拔优秀青年教师伯乐奖1990年和l996年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一教材《内科学》第三版和第四版,分别获卫生部l996年全国高等优秀教材二等奖以及上海市1997年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卫生部l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市高教局颁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l993年起任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l996年起任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此外,经常为年轻医师审改论文,并为50余位中、青年医师出版的专著作序,热情推荐他们的著作。

 

3)研究工作:从撰写毕业论文开始,我在任住院医师期间就先后发表了8篇病例分析的论文和18篇临床病理讨论的报告。任主治医师后我独立从事临床科研。20世纪50年代开展右心导管检查;60年代起率先行左心导管、微型心导管、心腔内心电和心音、选择性染料和氢离子稀释曲线等检查的研究,确诊大量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l9734月率先在国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水平;l979年率先报告用经静脉心脏起搏法中止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率先在国内报告血管腔内超声检查法,成为我国开展侵入性心血管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冠心病;60年代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70年代以来研究我国健康人的血脂值,发现我国人正常值远较西方人的正常值低,现被公认为是理想的血脂水平,也是我国冠心病较少的原因之一。20世纪在50年代提出我国心脏病的病种变迁、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经过5个年代追踪证明其正确。1976年在国内外首先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抢救奎尼丁引起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奎尼丁晕厥)成功。历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38篇在国内、外英文杂志发表,被SCl引用l35次,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过35篇。代表作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疗效分析与中医理论的探讨》、《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电起搏治疗的体会》、《我国健康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l9481989年上海地区心脏病病种的动态分析》、《奎尼丁晕厥治疗临床经验》等。主编和编著专著9本,参编书21本,其中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实用心脏病学》第三版、《实用内科学》第十版,编著的《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第二版等均是国家水平之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1978年),部、省级科技进步或重大成果一等奖4项(1977198319931996年),其他等级奖6项。l979年获上海第一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l990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从事高等学校科研工作40年成绩卓著荣誉称号。1984年起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1987年起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组员和顾问。

 

(五)体会

 

临床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面提到的医疗、教学和科研3个方面。临床内科医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创新,要用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知识,既要具备广博的学问,又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才能做得好。

 

1)练好基本功:我觉得做好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的工作,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严格要求,不断实践,循序渐进,达到炉火纯青则是练好基本功的途径。临床内科医疗工作的基本功内容包括:①询问病史,写出条理清楚、简明而又能概括全部病情的病历;②进行体格检查,正确记录体征;③进行常规或其他检查,取得协助诊断的必要数据;④综合、分析所取得的上述资料,作出诊断;⑤根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最合适的治疗;⑥观察、记录病情的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措施。这些基本功从见习医生就开始训练。实习医生、住院医生的训练阶段则是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功的目的。当了1年的实习医生,应该熟悉临床各科的工作情况,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概貌;写病历、做记录、语文表达要有所改善,文法和书法都要有所进步;报告病历要达到熟背如流。4年的住院医师工作,应能迅速去芜存菁地采集到病历;准确无误发现异常体征;对病历、病程和其他记录等一些医疗文件的书写要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分析临床资料要达到能顺利地鉴别诊断随后作出正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的水平;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操作能够熟练地掌握。只有这样,当了主治医师之后才能进入独立诊治疑难病人的境界。临床医疗工作的这些基本功对一个临床医师来说是一辈子也用得着的,建议能严格要求自己,非常熟练地掌握。

 

2)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临床内科医师工作很辛苦,病人情况发生变化半夜里也得爬起来处理,抢救病人常常要夜以继日;节假日不休息是常事,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要迅速奔赴第一线,有传染病流行时得立即开展防治……此外,因为接触病人多,受到疾病传染的机会也大。但是医务工作者的待遇现在要比许多从事其他职业者低。能坚持干下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救死扶伤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把看到病人痊愈出院作为自己最大幸福的精神。

 

3)摆正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临床医师中曾流传这样的说法:搞教学是“支出”,搞科研是“收入”,搞医疗是“收”“支平衡。这种说法不是以为人民健康作出多少贡献来衡量收支,显然是错误的,即便是就事论事也是不正确的。教学是把自己的经验、知识教给别人,看似“支出”,但你要将一个问题讲给别人听并且要他听明白,你首先要对这个问题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要组织好一个有逻辑性的表达内容,要解答别人可能提出的疑问。这样你就必须先学习一番,扩展你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才行;而通过对别人讲解,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然也会加深,记得更牢。所以教学也是对自己的提高,这不就是“收入”吗?再说临床教学广义地包括了学术报告、教学查房、学术讨论等,它们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学识的一种方式,如果自己满腹经纶,不能很好地表达,无法和别人交流,那就太可惜了。临床内科医疗工作要求临床内科医师勤读书、多看杂志、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扩大知识面,以提高诊治水平。要迅速得到国际信息首先要掌握至少一门专业外语,这样才能从外文杂志、因特网和国际会议中得到信息。目前能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语种是英语,国际学术会议中使用得最多的语种也是英语。因此学习第一外语以选择英语最为有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医学科研的成果对提高诊治水平,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研成果可以获奖,总结或将论文在杂志上发表,看来这都是“收入”。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科研的难度愈来愈大。现在搞科研要通过竞争才能申请到经费。申请者首先要有广泛、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才能提出合适的课题和创新的构想,写出一份有竞争力的申请报告。课题批准后具体进行工作时,要准确地收集资料和数据,严格按统计学处理,客观地分析规律,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些过程都是很费力的,有时还很艰苦。当然刚刚从事科研工作的医师需先参与一些上级医师领导的科研工作,学着干起来,从实践中取得经验,充实提高,才能使自己具备从事科研的能力。学干科研工作要脚踏实地,动手创造条件,不能坐等各种条件齐备才动手。眼高手低,高的干不了,低的不愿干,成不了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都想搞,最后也会一事无成。写病例报告、进行病例分析、作诊治技术经验的介绍,可以作为临床科研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高深的科研题目、采用先进的科研手段发展。临床技能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写一篇综述和完成一篇病例分析报告,这正是从事临床科研的第一步,为以后做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上面谈到我的经历和体会是一个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临床内科医师的工作中循序渐进、健步成长、攀登高峰的过程和从中得到的体会,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许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六)如何当好临床内科医师

 

临床内科医师是以从事内科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来保障人民健康为职责,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因此,从当内科医师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建立认真负责地全面关心病人健康的医德和把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到工作中去的医风。

 

1)内科医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知识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由于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有不少病人即使患了属于其他专科医师诊治范围的疾病,他们也常会首先到内科医师处就医。因此,内科医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临床医学知识,特别要熟练掌握某些内科疾病需与其他各科有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知识,从而可以正确而及时地将所看到的非内科疾病病人转到其他专科医师处治疗,以免病情延误。

 

2)内科医师要认识到医学是一门科学,内科学自然也是一门科学。所以内科医师应该是科学家、学者。作为科学家,内科医师除应熟练掌握内科学的知识外,还必须熟悉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如何收集和分析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如何提出、修正或放弃假设;如何归纳推理和求证;如何理解结论的局限性等。只有充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才能始终关注医学的进展。内科医师只有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成为一个学者,并在实践中保持其学者的身份。医学实践本身,无论是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和化验等),还是提出某种假设(拟定初步的临床诊断),其实都包含着科学研究的许多基本原则。作为科学家,内科医师都有机会为医学发展作出贡献。现代的医学研究,大多由拥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研究者组成的集体进行的。而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观察或验证目前又多以组织多个中心合作对大量病人进行前瞻性、随机(或兼双盲)、对照试验所取得的结果为根据。但是富有探索精神的内科医师还是可以通过总结亲身经历的、即使规模有限的临床经验,为医学的进展作出贡献。

 

3)内科医师也要认识到医学已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它的边缘学科已经深入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经济学和文化传统之中。疾病可能来源于基因组编码的变异,也可能是贫困、文化水平低从而卫生条件差,缺乏防病保健知识的结果。医学研究不仅要重视病人异常的分子和细胞,也要注意病人曾有过艰辛的生活经历,从而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医师不但要着眼于疾病,还要着眼于病人,必须正确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准则;在疾病防治中不仅要考虑疾病的生物学方面,还必须考虑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中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在疾病防治中要全面关心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取得病人对治疗过程的合作。要尊重病人的权利,对医疗干预措施的介入、更改或撤停,应当向病人作出解释。要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要合理运用保护性医疗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时机,将疾病的诊断和结局告知病人或其家属。要做好临终关怀,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慎重使用减轻或消除病人痛苦的措施等。

 

4)内科医师还应该是教师。传统医学中医师都是以带徒培训的方法培养的。过去的内科医师是由前一辈内科医师教出来的;现代医学以办医学院校的形式培养医师,有专职的教学队伍,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工作的医师都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内科教学工作通常由内科学教研室来主管,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的内科医师分工负责来完成任务。然而,在任何非教学医院中工作的内科医师,对于其下级医师都有给他们传授经验和技术、帮助他们学习和实践、并作出表率带动好整个科室工作的责任。所以非教学医院的内科医师也应当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虽然以教育他人为主,但对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是强有力的促进。因为要教育别人,必须自己先受更多的教育。要帮助别人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先提高自己的技术到更高的水平。这就促使内科医师自己不断通过实践累积经验,不断学习,开展新技术研究,赶上内科学的进展。因此,作为内科医师要准备为病人服务到老、为科学献身到老、教到老和学到老。

 

5)内科医师还应具备的其他能力。当代的内科医师,除应具备上述进行医疗实践、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在目前条件下同时还应当具备为完成上述各项活动所必需的其他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管理卫生保健资源的能力、将医疗常规与临床评价结合起来的能力、实施多专科集体作业的能力以及管理最佳成果的能力。掌握和运用好计算机技术,对增强这些能力很有帮助。由此可见,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当好一名内科医师。

 

作为中国的内科医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和发扬我们民族刻苦耐劳、不屈不挠、团结奉献、不怕牺牲、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经受无数坎坷的中华民族,仍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篇:二、裘法祖院士的医学感悟 下篇:四、吴英恺院士论医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