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二、“三光”考验
http://www.zgkw.cn    胡果

        蚕食与反蚕食,扫荡与反扫荡。胶东抗战最艰苦岁月的砥砺,使林钧才完成了从普通一兵到革命者的转变

    1942年的冬天寒冷而漫长。

    胶东抗战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战斗也最为频繁的时期。黎明破晓前的那一段黑暗,浓墨如漆。

    多如牛毛的国民党土顽,以赵保元部为首组成反共抗八联军。五万乌合之众与日军纠集一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蚕食政策,向胶东军民发起了8次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大扫荡。

    11月21,日伪军集中两万兵力,在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沿烟(台)青(岛)公路多路齐头并进,海军、空军配合,形成南北90公里、东西75公里的包围圈,合击牙山、马石山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妄图一举歼灭我军主力,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空前残酷的拉网扫荡开始了。敌人白天梳蓖式平推,搜索前进,压缩包围圈;夜里燃起篝火,密设岗哨,严防八路军突围,逐步向牙山、马石山一带收紧网口。

    11月23,日寇在马石山地区收。次日,血腥屠杀了五百余抗日军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时任第五支队卫生处政委的夏云超,在屠杀中壮烈牺牲……

    得悉敌人准备实施拉网扫荡我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到外围,行动不便的伤病员就地隐蔽。许世友司令员亲自命令林钧才,火速赶到北海区蚕山地区第二卫生所,疏散伤病员,组织反扫荡。

    二所有400余名伤员。在群众的掩护下,林钧才连夜部署:重伤员转入地下,能行动的伤员迂回到敌人据点周围躲藏。他的逻辑是:敌占区灯下黑地带,最危险也就最安全。

    一切安置妥当,林钧才和行动不变的重伤员一起,隐蔽在山坡上梯田地埂下挖掘的土洞里,洞口砌上石块。

    敌人来了,机枪就架在洞顶上。洞里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听着枪声、叫喊声逐渐远去,林钧才和伤员们才从洞里爬出来,深深喘一口气,庆幸道:我们漏网了!清点伤员,两名下落不明,其余安然无恙。

    根据地面临生死考验,林钧才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战斗频仍、居无定所、条件艰苦,在抗日队伍中,天花、痢疾、伤寒、疟疾、猩红热逐渐蔓延;感冒、肠炎、疥疮、营养缺乏症司空见惯。部队因疾病减员十分严重,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

    处在敌人几面夹击、重重封锁之中的根据地,既无预防药物,更无疫苗。一道难题,横在第五旅保健股(科)长林钧才面前。

    此时的林钧才不过20出头,却已是成熟稳重、独当一面的卫生干部。姚营叛逃后,他回到旅部卫生处,先当司药主任,后任保健股(科)长。

    他将目光集中到最基础处——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做好部队防病工作。力争把卫生条目列入内务管理条例中,使疾病保健工作有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对于战争年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卫生常识的部队指战员来说,无异于一场艰难的战斗。当时,战士们把虱子称作卫生虫,有句玩笑话:不长卫生虫,不是八路军。

    再难,硬着头皮也要上。林钧才一边学习卫生常识普及知识,给战士讲卫生课,一边动手编写教材,还出版了一张小报《卫生生活》。自己编辑、刻蜡版、推油滚,很受干部战士欢迎,行军时也坚持出版。背着油印机、钢板、蜡纸、油墨转移的保健科,是第五旅匆匆军旅中一处引人注目的风景。

    与火线搏杀相比,战争年代的机关工作并不轻松。非常时期超负荷的工作,为林钧才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处奔波,深入不同的卫生单位和基层连队,了解情况、开展工作、总结推广,使他渐渐培养出快速适应环境的才干、与人交往的能力,练就了灵活的头脑、善于观察的眼睛。写作和讲演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有压力才有动力,从此成为林钧才的座右铭。

    斗争日益严酷,敌人愈发猖狂,生与死,往往悬于一线之间。

    19427月,林钧才奉命到大泽山区组建临时医院,收治在反扫荡中负伤的战士。

    其时,敌人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所谓的囚笼政策——安设据点,对根据地封锁分割,以图逐个消灭。日军采取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夜间包围、拂晓攻击的战术。为了便于及时救治,有的卫生所就临时设在离敌人据点很近的村庄,甚至就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

    这次的临时医院设在大泽山腹地,以赵格庄为中心,分散在十几个村子里。每村都有化装成农民的军医、护士负责治疗工作,疏散、护理则依靠民兵和妇救会。村外挖有地洞,一旦发现敌情,立即转入洞内隐蔽。

    风声日紧。

    一天深夜,林钧才带着助手于式青和孙义兴,在林家庙村指挥疏散伤员,掘地埋藏药品、器材。深夜,人已过度疲乏,心存侥幸心理,三人就在老乡家土灶前铺上草,合衣而卧。

    睡梦中有人把林钧才摇醒,因病没有逃走的老房东正着急喊到:八路同志!外面狗叫得厉害,你们还不出去看看!

    林钧才赶紧跃起。只听院墙外人声嘈杂,从门逢里一看:一群日本兵不知何时进了村,正用枪杆在集中抓来的民夫!

    敌人近在眼前。别无选择,冒死也要冲出包围。

    他立即回头叫醒还在熟睡的小于和小孙,低声说:鬼子进村了,快跟我跑!

    两人一个骨碌翻身起来,紧跟着林钧才,打开院门,机警地混进了民夫中间。

    走到村口,迎面过来三个日本哨兵,用日本腔的中国话喊道:老百姓!老百姓!眼看就到了跟前。

    生死关头,林钧才投出他留着护身的唯一一枚手榴弹。轰!的一声炸响,三个日本兵哇哇叫着,纷纷倒地。林钧才高喊一声:跑!三个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奔逃。

    夜里下了一场雾。拂晓临近,乳白色的雾气似乎更重了。借着这绝好的掩护,不管身后敌人密集的子弹掀起的尘土和马队的追赶,三人一头钻进山沟丛林中,不知奔跑了多久,直觉告诉他们已经脱离了危险区,才渐渐慢了下来。

    三人均已筋疲力尽。孙义兴的鞋子跑丢了,双脚鲜血直淌,鲜血上粘满了泥土。

    情况不明,不能久留。林钧才扯下洗脸毛巾,给小孙包好脚,招呼着大家继续赶路。

    翻过山岭赶到另一个伤员疏散点潘家村,天已大亮。一进村口,全都楞住了——

    明晃晃的白日下,整个村庄一片狼迹!

    屋顶上的茅草还在燃烧,一股股黑色的浓烟裹着呛人的味道四处奔窜,挡住了天空的蔚蓝,连日头也为之黯淡。

    街上、院里、墙角,横七竖八躺满了村民的尸体。到处是血迹,到处是死不瞑目的眼睛。静静燃烧的茅草偶尔发出一两声劈啪响,划破令人窒息的死寂。

    一架辘轳旁,蜷着一家三口。年轻的父母亲拼命想把孩子护在身下,天真的孩子却最终未能逃脱邪恶的杀戮……

    一个革命者不是天生就具备革命的素质。

    那一刻,刚刚死里逃生的林钧才眼里燃的是血,是火!

    敌人奔袭烧杀后,林钧才他们回到了林家庙。全村已被洗劫一空,唤醒他们的老房东亦了无踪影。

    林钧才久久伫立在空荡荡的小院里。他清楚地意识到,从此后,他的一切将不再仅仅属于自己;他的忧乐,将更多地取决于大多数人的忧乐,直至生命终点。

    ……

    1945年8月15,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八年抗战,赢得最后胜利!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胶东八百万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极大地支援了全国、全民族的抗战,也造就了一支英勇顽强的革命队伍。

    从雷神庙之战起,胶东抗日军民与日伪军作战7495次,解放了胶东几乎全部的土地。其中主要的战役和战斗,林钧才都亲身参与。

    恩格斯说:一次顽强的失败,总比一次轻易得来的胜利好得多。

    而林钧才相信,没有把你摧垮的苦难,能使你变得更坚强。

    经历了国家危亡的严峻考验,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又一次挺了过来!八年抗战,百炼成钢。近三千个日日夜夜,无数危难和风险,林钧才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

 

上篇:一、姚营事件 下篇:三、读书风波